深陷泥潭 雪藏後一汽夏利如何上演“驚天大逆轉”?

深陷泥潭 雪藏後一汽夏利如何上演“驚天大逆轉”?

今年5月17日,一汽夏利對外宣佈已將夏利進行“雪藏”,但雪藏並不意味著永遠退出市場,待冰雪消融,夏利仍有復興的可能,今後一汽夏利的重心將放在對駿派品牌的打造上。據市場分析,老夏利之所以被“雪藏”主要是受品牌與車型限制,且在發展中沒有跟上汽車市場消費升級的進程。

根據2017年年報數據可知,一汽夏利營收入為14.5億元,同比下滑了28.34%,企業淨利潤虧損16.41億元,同比下降1110.64%。在此情況下,一汽夏利為了改善大幅虧損情況,只能選擇斷臂求生。

曾幾何時,夏利這款經濟型汽車品牌在市場上備受歡迎,更是創下北京出租車九成都是夏利的傳說。然而,無論當初有多麼輝煌,如今的一汽夏利已經是英雄遲暮。而老夏利的停產除了讓車迷惋惜之外,也引起市場廣泛關注。作為一家“國民車”,夏利是如何從一開始的風光無限到如今的黯然消逝?斷臂真的能為一汽夏利帶來“生路”嗎?

不破不立,一汽夏利將擁有真正的詩和遠方?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世間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只是變化的時間長短有所不同而已。曾經,夏利是財富與地位的象徵,之後,隨著市場不斷變化、消費不斷升級,夏利不再是富人的選擇,淪為出租車。儘管如此,夏利憑藉優惠價格以及產品的實用性,逐漸成為出租車市場中的主力代表。一汽夏利在市場上仍舊佔有一席之地。

深陷泥潭 雪藏後一汽夏利如何上演“驚天大逆轉”?

但好景不長,最為明顯的一個變化是2004年北京申奧成功之後,“更換夏利出租車”方案的出臺。當時,出租車市場就是夏利的主戰場,這一方案的提出對夏利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2005年,夏利首次被拉下銷售冠軍位置,之後,夏利開始走下坡路。除了政策影響之外,還有就是一汽夏利本身並不爭氣,在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不斷改革創新時,其一直在原地踏步,毫無創新。

在此情況下,一汽夏利在沼澤中只能越陷越深,長期的虧損幾乎將企業逼到資不抵債的境地。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企業只能學“壯士斷腕”,將夏利進行“雪藏”。然而,這種做法最終真的能給企業帶來不破不立嗎?

其實市場上有不少斷臂求生的企業。奇瑞汽車在2014年時也曾有過斷臂求生,由於當時的奇瑞缺乏盈利項目,且將鋪子鋪的太大,有轎車、重卡等多個項目,還有一些正處於初建期的合資項目,企業資金緊張。在此情況下,只能斷臂求生退股聯合卡車。讓奇瑞能夠集中精力來佈局主業務。

前瞻數據庫數據顯示,2016年,在排名前20的乘用車出口企業中,除了奇瑞大幅下降之外,其他企業相比較2011年的出口輛,集中提高了13.4%,奇瑞則由2011的15.53萬輛下降到2016年的8.8萬輛。此外還有通用汽車、一汽橋車等汽車也在實施“瘦身計劃”,但結果並非盡如人意。

事實證明,企業的“瘦身計劃”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減輕了資金帶來的壓力,但同時也讓企業失去部分忠實用戶及市場。在如今注重品質與消費升級的時代,一汽夏利將“廉價”的夏利放下之後,真的會迎來詩和遠方?恐怕並不容易。

俗話說不破不立,但破除舊的之後,企業真的能從中獲得新的成功嗎?一汽夏利之所以淪落到如今的地步,除了固步自封以及自身在運營中存在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汽車市場發展瞬息變化,一刀將老夏利砍了之後的一汽夏利真的能實現品牌復興嗎?結果還難說,畢竟物是人非,如今的市場早已不是當初的市場。

向智能互聯網方向轉型,垂死掙扎or涅盤重生?

品牌的“消亡”除了讓一眾忠實粉絲嘆息之外,其業績更是讓投資者傷心不已。一汽夏利的“隕落”歸結起來就八個字:缺乏創新,止步不前。不止是在汽車領域,在商業市場上,任何企業的固步自封最後將帶來作繭自縛,若是不跟進市場實現轉型,企業難以在變化多端的市場上長期發展下去。

深陷泥潭 雪藏後一汽夏利如何上演“驚天大逆轉”?

由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中國汽車整車製造行業需求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可知,未來市場上新能源汽車與智能汽車將成為行業投資熱門話題。據瞭解,去年,除去港澳臺地區,我國在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投資總額高達4500億元,投資者不乏BAT等各行業巨頭。

在政策支持以及市場需求下,未來新能源智能汽車將主導市場,在此認識下,出現不少造車新勢力,如蔚來汽車、威馬汽車、小鵬汽車、拜騰汽車、零跑汽車等等。一些傳統車企也在紛紛尋求轉型,如奔馳將在2022年徹底完成向新能源的轉化,除了奔馳之外,大眾、豐田、捷豹路虎、林肯等也在尋求轉型。當初在我國紅遍半邊天的一汽夏利為了不被市場淘汰,也開始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發展。

一汽夏利“壯士斷腕”的行為可以說是公司大幅虧損,資不抵債下的無奈之舉。作為一家傳統車企,一汽夏利在市場上的定位向來是以經濟實惠著稱。在斷臂求生之後,“駿馳計劃”是企業重新獲取市場份額的第一步,從今年開始,將推出新款新能源汽車。但是進入新能源智能化汽車領域的一汽夏利仍舊面臨諸多挑戰。

一來,為迎合市場發展方向,一汽夏利實施了“駿馳計劃”,推出首款智能汽車駿派A50。通過打價格戰來獲取市場份額。但如今人們對汽車的需求更多是在質量、體驗以及實用性上,價格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標準。

二來,對於一汽夏利來說,此時入局新能源智能化領域有些晚。先不說有特斯拉這個行業巨頭優先在市場上的佈局,單是蔚來汽車、奇點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就先一汽夏利一步進入了市場。此時,新能源智能汽車市場雖說仍處在發展階段,但用戶先入為主的意識給特斯拉、蔚來、小鵬等企業帶來了先天優勢,一汽夏利此時的入局已經沒有多少新意可言,最多隻能算是眾多新能源智能汽車企業中的一員而已。

智能汽車當道,在政策支持下,市場呈現“瘋長”趨勢。智能汽車市場上有蔚來汽車、威馬汽車等傳統車企向智能化轉型的創新企業出現。當然,也有被市場淘汰的企業,例如樂視就是一個典型案例。所以,一汽夏利加入新能源智能汽車陣營並非萬無一失,危機時刻存在。

深陷泥潭,一汽夏利如何上演“驚天大逆轉”?

今年年初,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提到,到2020年,智能汽車將佔到一半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兩年後,在市場上將有一半的汽車是智能汽車。這給智能汽車行業帶來更多發展的可能。一汽夏利向智能化的轉型順應市場發展主流趨勢,但這並非意味著一汽夏利可憑藉自身三十幾年的造車經驗以及與智能汽車領域的“接軌”來實現市場“復興”。要想實現逆轉,企業還需步步為營。

一方面,一汽夏利由於長期缺乏創新,加上企業長期虧損、資金緊張,而智能汽車又是最“燒錢”的事情,企業仍可能會面臨資金不足等問題。因此,企業現在需要做的就是找合作伙伴,這樣做除了可以避免多走彎路之外,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給企業造勢,積累部分“熟客”。如廣汽與蔚來汽車展開合作,共同推進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進程,結果頗具成效。據瞭解,去年廣汽在世界500強企業中,位列第238名,同比增長21.5%。

另一方面,一直以來,一汽夏利給人們帶來的基本都是低端品牌印象,就連如今推出的新能源智能型汽車走的也是大眾化路線,面向低端市場。但對於目前的一汽夏利而言,要想最大化地獲取市場關注,推出爆款產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今,市場上新能源智能企業不在少數,一汽夏利要想從中脫穎而出,可先從高端市場入手,引起市場注意之後在逐漸下沉。因為此前一汽夏利走的都是低端路線,這種反差能快速引起人們的注意,從而達到品牌宣傳的效果。

市場變化瞬息萬變,當初叱吒風雲的傳統車企,有不少已經成為“過去”。不管之前有多麼風光,若是不思進取、毫無創新,遲早會被市場淘汰。如今汽車行業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一汽夏利等傳統車企要想不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最關鍵的就是要看清市場發展局勢,及時“更新”自己,只有這樣一汽夏利們才有可能重現當年的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