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孤》原型郭剛堂:“若兒子找到,仍會幫人尋親”

《失孤》原型郭刚堂:“若儿子找到,仍会帮人寻亲”

21年來,郭剛堂始終做的一件事,就是“尋親”,尋他的兒子郭振,也尋找別人家的親人。他說,他會把這件事做一輩子,哪怕有一天兒子郭振找到了,他還會繼續“尋人”。

《失孤》原型郭刚堂:“若儿子找到,仍会帮人寻亲”

2015年,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上映,劇中主角“雷澤寬”的原型郭剛堂受到了全中國的關注,有人為郭剛堂尋子的故事感動,有人給與了他巨大的幫助,甚至連公安部領導也非常重視郭振的案子。但是,21年了,郭剛堂還是沒有找到兒子郭振。反而,從那以後他每天都接到了很多求助尋親的電話,幫助很多人找回了自己的親人。

21年,郭剛堂經歷了很多,對於尋親,他有了更多的理解和經驗。21年,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移動互聯網已經普及到了農村。

郭剛堂要打造尋親網站,因為他發現,一個人、一輛摩托車、一副旗幟的力量,比起互聯網來說,太渺小。

失散丨兩歲兒子21年前被拐走 從此踏上騎行尋子路

2015年3月,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上映,“天王”主演的安徽農民雷澤寬千里走單騎,駕駛摩托車尋找失散15年的兒子,電影看哭了不少觀眾。上映的那一天,聊城農民郭剛堂哭溼了一整包紙巾,淚水嘩嘩地從這個山東漢子的眼睛裡傾瀉——眼前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1997年9月21日這一天,改變了郭剛堂的人生軌跡。27歲的他開著拖拉機去拉沙子,希望能夠給這個結婚三年來的家多掙一點錢。傍晚回來的時候,他發現家門口聚集了很多的鄉親,一個親戚說,“你兒子被人販子偷走了”。

郭剛堂當時傻了眼,跪在地上求著鄉親們幫忙尋找,大家從村裡找到聊城市區,但都沒有2歲多的郭振的消息。

從那以後,郭剛堂開始了他的漫漫尋子路。一個人,一輛摩托車,車後插著一面旗子,旗子上是孩子兩歲時拍下的一張照片。一路上,郭剛堂向無數人講述著兒子的特徵,“左腳上有個疤痕”,小時候去公園看到過“武松打虎”……

郭剛堂打聽著哪裡有賣孩子的,立刻就奔向哪裡,但總是一次次失望而歸。十幾年來,郭剛堂騎行了40萬公里,走遍了除新疆和西藏外的所有省份,騎報廢了10輛摩托車,收藏了全中國絕大部分地方的地圖。

路上的艱辛,只有郭剛堂自己能夠體會。他遇到過交通事故摔斷過肋骨,碰到過攔路搶劫,還遭遇過泥石流,“老天沒讓我死在路上,已經算對我不薄”。

在兒子走失前,郭剛堂家裡能買得起拖拉機,還有一些存款,這在當地算是非常不錯的生活。但是為了找兒子,不到一個月就傾家蕩產。後來郭剛堂尋子路上的開銷完全靠沿途出售媳婦做的東昌府手工葫蘆為生。如果沒錢了,就回家打短工,打完工再上路。最窘困的時候,他手裡只有一毛五分錢,只能要飯吃。

2011年,郭剛堂曾經有一次以為自己找到了郭振,一個熱心志願者告訴他,山東蒙陰有個孩子跟郭振年齡相仿,是被拐走後養大的,當地警方的消息說,這孩子的左腳上有個疤。

但是最終的DNA比對結果,還是不符合,那一天郭剛堂和妻子張文革等待著警方的電話,當得知結果的時候,他呆坐在沙發上一動不動。但他最終還是想去見一見這個和郭振很像的孩子。

見到孩子的時候,郭剛堂撲上去要解開孩子的鞋帶,看看他左腳上的疤痕,結果被這個孩子惡狠狠地推倒在地上。這一推,讓郭剛堂明白,十幾年失散後的尋找,無法換回父子之情。即便真的找到了孩子,結局也未必是溫情的。

《失孤》原型郭刚堂:“若儿子找到,仍会帮人寻亲”

郭剛堂為了尋子騎行了40萬公里,騎報廢了10輛摩托車。

出名丨偶像出演自己的故事 從此電話響個不停

2015年《失孤》拍攝前,導演彭三源來找過郭剛堂,他們談了很久,拍攝期間彭三源還多次給郭剛堂打電話,諮詢他尋子路上的細節。郭剛堂之所以細心地去講述自己痛苦的尋子經歷,其實也是有著自己的私心。在郭振剛丟的那幾年,他就曾想過讓當時紅遍大江南北的陳佩斯和朱時茂在小品裡植入找尋郭振的消息,希望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知道郭振的特徵,增大找尋郭振的幾率。而曾經的偶像劉德華,讓郭剛堂當年的這個想法實現了。

電影的播出讓郭剛堂成了“名人”,郭振的事情也傳遍了大江南北,各地媒體都來到聊城採訪,公安部也非常重視這個案子,幾次過問郭剛堂兒子丟失的情況。那一段時間,郭剛堂曾經幻想,也許兒子真的能夠看到這些報道,就回來了。

然而,還是沒有。

從那以後,郭剛堂的電話響個不停,他當然希望其中某一個電話帶來的是郭振的消息,但是打過來的全都是希望他幫助尋親的,除了找孩子的家長之外,找牛的、找馬的、找拖拉機的、找三輪車的……一股腦地湧向郭剛堂,這讓他一度身心俱疲。“反正找我的,都沒好事”。

轉變丨創建尋親網站 匯聚成千上萬條信息

當《失孤》電影的熱度過去以後,郭剛堂開始意識到尋親並不是想象的那麼簡單,自己曾經以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但公安找、媒體報,志願者也幫忙,可郭振就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於是,郭剛堂開始陷入思考,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從2014年開始創建的天涯尋親網的思路是正確的。這是他2009年他參加杭州尋親大會受到的啟發。

一個人、一輛摩托車、一副旗幟的尋訪雖然感天動地,但效率太低、覆蓋面太窄,而且太過危險。他覺得自己的盲目不該成為大家的榜樣。

十幾年來,郭剛堂在找郭振的路上,也遇到了很多找孩子的家長,他們有著跟郭剛堂一樣的遭遇和困惑,郭剛堂幫助其中的一些人找到了孩子,但絕大部分人還是讓他束手無策。郭剛堂承認“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於是,郭剛堂開始把精力放在了天涯尋親網的建設上,他把騎行十幾年來收集的成千上萬條尋親信息匯聚在網站上,他想把這些建立成中國最大的尋親數據庫,不光是找孩子,還有找智力殘疾的患者、阿爾茨海默病的老人或者離家出走的叛逆少年。“走失兒童的事情很多,只依靠職能部門也不能讓每個家庭團聚。而單靠民間力量或者某個人更不可能,只能是將各種資源對接。”郭剛堂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覆蓋各部門尋親時出現的盲區。

2017年1月,郭剛堂從深圳出發騎著摩托車回到了聊城,2400公里的路,“快過年了,特別想孩子”。這一路上他找尋著郭振,也找尋著其他家庭走失的孩子。

回到聊城後,他開始把更多精力放在了網站的建設上。有企業贊助了他13萬元,他僱了一個人開始維護網站,他希望把自己停留在自己腦子裡的尋親經驗通過技術實現出來,將尋親和尋家兩方面進行整合。前不久,郭剛堂的天涯尋親網剛剛重新做了頁面,還開發了移動端,不過目前還沒有上線。“需要弄得比較好了再上,因為裡面都是尋親人的信息,如果功能和頁面弄得不好,尋親人會著急。”

“我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就算再跑十年能跑多遠?以前的郭剛堂就好像是在釣魚,一個魚鉤能釣起多少?現在等於是撒網,一網下去只要是範圍內的,都能夠找到。”郭剛堂說。

直播丨要把自己當“大夫” 引導尋親者傳遞有用信息

從2016年開始,郭剛堂嘗試用網絡直播的方式尋人,幫別人找也幫自己找,他和尋親的家屬一起面對直播鏡頭,講述痛苦的尋親經歷,希望通過直播平臺的廣泛性讓更多的人找到自己的孩子。但到了2017年初,郭剛堂不得不關閉了直播平臺,“家屬心裡面太苦,有時候說著說著就會走向極端,這樣特別不好。”郭剛堂說,還有一次是他騎著摩托車直播,速度特別快,太危險了。

不過,如今郭剛堂打算將直播的方式重新撿起來,因為他覺得還是直播的效果好,他說,從2017年停播到如今,這一年多來他一直也在琢磨,學習直播的技巧,學習對內容的把控,學習如何引導尋親者傳遞有用的信息。2017年開始,他擔任山東省的百姓宣講員,這也讓他面對鏡頭時的掌控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宣講的時候,他引用了原公安部打拐辦主任陳士渠改變的一首《江城子》。“十年生離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親情,無處話淒涼。”

如今的郭剛堂聲音聽起來已經頗為平和,他說自己已經能很好的控制情緒,“來電話的,九成都是尋親群體的人,雖然聊起來心裡還是會不舒服,會想起兒子,但別人能發洩,我不能發洩”。

未來丨假如兒子找到了 肯定還會幫別人尋親

“現在網絡太便捷了,尤其是視頻直播,成年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有沒有親緣關係。”郭剛堂感受著社會進步帶來的變化,但同時互聯網也讓他失去了原來的營生。“我以前賣手工葫蘆的工藝品,這兩年也不行了,農戶都自己通過網絡就賣了,不用我倒手了。”郭剛堂說,他現在還在為收入來源想辦法,企業捐助的錢只能用在網站建設上,自己的還得想辦法賺錢養家,好在他現在有房子住,沒有太多的後顧之憂。

郭剛堂現在住的房子是村裡老房新農村改造後分到的。他也聽說過很多守著老房最終等來尋親孩子的故事,“拆遷的時候我也哭了,畢竟孩子所有的東西都發生在這間房子裡,不過那只是個心裡的依戀,如果孩子能記得早就會找來了”。

從郭振走失後,妻子就患上了神經衰弱,二十年來總是睡不好覺,但對於郭剛堂尋親的舉動一直都還是很支持的。“畢竟孩子是她生的,又是她看著的時候走丟的,作為母親的感受比父親更難受。咱們要是不幫別人,別人也不會幫咱們,這個道理她也懂。”

假如郭振找到了,還會再繼續幫著尋親嗎?郭剛堂說肯定會繼續做的。他記得有個丟失了兩個孩子的父親跟他說:“兄弟啊,說心裡話,我們這些家長既希望你找到你家孩子,又希望你家孩子永遠都找不到,要是你家孩子找不到,總覺得你就不會放棄,我們就還有希望。”

未來,郭剛堂還計劃著要騎著摩托車出去,但不僅僅是為了找兒子,而是要去直播。“畢竟尋親這件事情是放不下的,但放不下又沒有辦法。”他說,摩托車目前還停在家裡,尋子的旗幟也還在。

《失孤》原型郭刚堂:“若儿子找到,仍会帮人寻亲”

郭剛堂從2014年開始創建天涯尋親網,幫別人找也幫自己找。 受訪者供圖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張子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