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評選史上最強5大航母:美日航母都上榜

要將不同類別的軍事裝備——軍艦、飛機、各種型號的武器拿來比較,分出孰好孰壞不是件容易的事。給航母排名也不例外。只需查閱《簡氏戰艦》或《世界作戰艦隊》就能發現一些端倪。舉例而言,內部裝有核推進裝置的航母,其巡航範圍幾乎可以說是無限,而由化石燃料驅動的航母的巡航範圍就因為其燃料來源而受限制。正如阿爾弗雷德·馬漢所說,一艘傳統軍艦如果喪失了基地或後勤船舶的小圈子,就是一隻“陸鳥”,不能飛離自己家很遠。

規模也很重要。航空聯隊——航母甲板上所佈滿的攔截器、攻擊機和支援飛機——構成其主要武器系列。航母越大,艦載航空聯隊的機庫和飛行甲板就越大。

正如美國海軍航母的支持者所指出的,航母的噸位與其所運載的飛機數量有密切的關係。考慮一下兩艘成為亞洲頭條新聞的航母。“遼寧”號——中國海軍經過改裝的蘇聯航母——排水量約6.5萬噸,配備26架固定翼戰機和24架直升機。非常不錯,但它仍然無法和美國的“喬治·華盛頓”號航母的10萬噸排水量和85至90架艦載戰機相比。

不過,航母的力量差距並不只是在於艦載機數量。“喬治·華盛頓”號航母可搭載的戰機不只是數量更多,而且比中國航母艦載機的性能也更好。美國航母擁有蒸汽彈射器,可以把體積和載重更大的飛機彈射到天空中去。相比其他選擇使用滑躍甲板來讓戰機起飛的航母,這限制了可用的戰機大小、燃料容量和武器負載,從而限制了戰機的航行時間和火力打擊的範圍。規模龐大的航母可容納更大、性能更強和更多可能的飛機組合。

但簡單的比較可能會產生誤導。對任何軍艦來說,真正的試金石是其履行作為建造目的的任務的能力。從這個意義而言,“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可能不如“美國”號兩棲攻擊艦“優越”,也比不上日本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驅逐艦”,儘管其航空聯隊的殺傷力強得多。用於在岸基火力支援——戰術飛機和反艦導彈等——射程內採取行動的航母,也不一定要在一對一的基礎上與“華盛頓”號對戰。海上力量的陸基工具可以成為出色的均衡器。因此,像任何武器系統一樣,一艘大型航母所完成的任務,就是其出色設計的初衷。

最後,要為武器排名的話,武器不應與使用者分開來說。一艘航母不僅是塊頭大,而是與船員和船上裝備融為一體的。而航母性能、指定任務的適應性和熟練的操作人員這3個客觀條件是評價航母好壞的指標,而最重要的還有航母取得的戰果,據此,文章評比出了世界上最強大的5艘航母。

第五名:“中途島”號航空母艦(CV-41)

“中途島”號現在是停泊在聖迭戈海濱的一艘博物館船。它之所以有資格榮獲第5名的稱號,與其說是由於其配置,不如說是因為長壽,而且它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多用途的軍艦,很可能也是改裝幅度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途島”號開始服役。冷戰期間,它安裝了一個斜角飛行甲板、蒸汽彈射器,還獲得了與超級航母相稱的其他配置。事實上,“中途島”號航母的服役期跨越了整個冷戰時期。1991年,它在美國對伊拉克的薩達姆採取了戰鬥行動之後才退役。這匹老戰馬純粹的耐力和靈活性使之榮登光榮榜。

第四名:“富蘭”克林號航空母艦(CV-13)

如果說“中途島”號航母的厲害是在其技術上,那麼埃塞克斯級航母“富蘭克林”號贏得桂冠則是由於其船體的應變能力及其船員在戰鬥中的剛毅。“富蘭克林”號在1944年在萊特灣遭受重創,並在改裝後重返回西太平洋戰區。1945年3月,在接近日本島嶼時,“富蘭克林”號受到日本轟炸機的襲擊,兩枚半穿甲彈穿透航母甲板,引發爆炸,事件造成724人死亡,265人受傷。166名士兵和660名士兵自願留在航母上,讓“富蘭克林”號安全返回珍珠港後,再返回布魯克林海軍碼頭。在經受住這一重創和返回軍港過程中,它的英勇使其在這份榜單上名列第四。

第三名:“赤城”號

日本帝國海軍上將南雲忠一的旗艦——“赤城”號航母充是偷襲珍珠港行動的代表。這支打擊力量由6艘日本帝國海軍前線航母及其護衛艦隻組成。南雲的“赤城”號航母當時是最強大的航母。艦隊指揮官和船員採取了一次大膽的行動,對在數千英里遠的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起攻擊。為取得任務圓滿完成,艦隊採取了一些特別措施,例如在艦載淡水罐裡充入燃料,擴展了艦船的行動範圍,使其能跨越幾乎整個太平洋。

珍珠港遠征暴露了在整個二戰期間一直困擾著日本帝國海軍的後勤問題。事實上,日本海軍從來沒有完全掌握航行補給的技術,也沒有建造足夠的後勤船隻,以維持遠離本土的行動。因此,南雲的航母艦隊在瓦胡島附近就位後時間太少,來不及破壞太平洋艦隊發動戰爭所需的基礎設施。無可否認,“赤城”號輸掉了中途島戰役。不過,還是得給“赤城”號和日本帝國海軍特遣部隊應有的評價。無論東京在太平洋地區的目的多麼可悲,它的航母力量以其純粹的勇氣和遠見躋身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航母之列。

美刊評選史上最強5大航母:美日航母都上榜

第二名:“赫爾墨斯”號航母(印度海軍的“維拉特”號航母)

在敵人的火力範圍內長驅直入數千英里,並在敵人的地盤上作戰並取得勝利,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然而,半人馬級航母“赫爾墨斯”號——一支倉促組建的英國皇家海軍特遣部隊的旗艦——在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卻做到了。與“中途島”號航母一樣,這艘英國航母經過了反覆整修,最近一次是為了在北大西洋作為反潛船服役。南大西洋戰爭時期,即將退役的該航母航空聯隊被改造,以執行打擊和艦隊防空任務。“赫爾墨斯”號以其靈活性及其在阿根廷有爭議區域的戰功而名列榜單第二。

第一名:“企業”號航空母艦(CV-6)

1939年加入太平洋艦隊後,這艘約克城級航母於1941年12月7日順利下水,從而逃避了日本帝國海軍的突襲。“企業”號航母后來成為二戰中授勳最多的美國海軍艦隻,參加了太平洋戰爭20場主要交戰當中的18場。在1942年的中途島之戰中,它擊沉或幫助擊沉了3艘日本海軍航母和一艘巡洋艦。在所羅門群島戰役中,它受損嚴重,卻設法派遣自己的航空聯隊,幫助美軍贏得瓜達爾卡納爾島海域的戰役,並參加了菲律賓海、萊特灣和沖繩等地的作戰行動。“企業”號航母是當之無愧的具有傳奇色彩的航母,也值得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航空母艦。

美刊評選史上最強5大航母:美日航母都上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