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10月14日,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決定群毆埃及

1956年10月14日,英國、法國、以色列的軍事代表集結在一個無名的小村莊裡,決定了一件超級“大事”,英法以三國將主動出擊群毆中東大國埃及,至於為什麼要打埃及,主因是一條河引起的爭端。

1956年10月14日,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決定群毆埃及

1856年前後,為了縮短歐洲連通東亞的海上路線,法國人在奧斯曼帝國埃及總督帕夏塞伊德的支持下謀劃了一條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大運河,併成立了“運河公司”,專門負責運河的修建和運營工作。

1869年,在歷經10餘年風雲之後,運河得以順利通航,並取名為“蘇伊士運河”。可能是出於蘇伊士運河是歐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最短距離的考慮,在東西貿易額激增的年代,蘇伊士運河很快就成為了全球最繁榮的運河。

而由於通過運河的船隻是需要收費,因而蘇伊士運河迅速成為一顆堪比“石油貿易”的搖錢樹以及東西貿易的咽喉,為此歷任世界霸主都將其視為必須獲得的戰略要地。

1956年10月14日,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決定群毆埃及

1875年前後英國人坐上了海洋霸主位置,出於儘量獨佔東西貿易的需要,他通過武力威脅迫使當時的埃及總督將手中的“運河公司”股份給予了自己,自此英國成為了運河最大的股東。

並於1936年通過《英埃條約》拿到了在蘇伊士運河長期駐軍的權力,蘇伊士運河從此彷彿是隔絕於埃及社會之外的“世外桃源”。直到1952年7月23日一位叫納塞爾的埃及人,領導一個叫“自由軍官組織”的組織推翻了英國人的傀儡政府“埃及法魯克王朝”。

這個新成立的埃及新政府在執政手段上非常強硬,掌權不久就要求英國人從自己的國土上“滾蛋”,並於1956年7月26日要求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而這激怒了“蘇伊士運河公司”的大小股東英國和法國,兩國立馬在1956年9月30日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了蘇伊士運河事件用“國際管制”解決的方案,但遺憾的是安理會否決了該方案。

1956年10月14日,英國、法國、以色列三國決定群毆埃及

但英法並沒有放棄控制“蘇伊士運河”的可能,因而就有了文章開頭英法以三國碰頭的場景,那時英法已經決定要對埃及動武,而考慮到士兵不足的問題決定拉攏中東軍事大國以色列入場。

相對的以色列也有自己的小算盤,那時埃及作為阿拉伯屬性的大國,出於民族情懷,是嚴禁以色列的船隻穿越蘇伊士運河的,如此一來給以色列商人帶來了極大的困境。

因而出於國家貿易發展的需要,以色列早早的就制定計劃要強行突襲一下蘇伊士運河——不說將其完全佔領,只求打到有資格通行。所以當聽聞英法要拉攏自己打埃及時。

以色列絲毫沒有猶豫,立馬就答應了,在打擊埃及的戰爭中共出動約10萬士兵和坦克400餘輛坦克,主要目的是全佔埃及西奈半島。而英法的聯軍則在埃及吸引全世界目光後,自塞得港登陸猛攻蘇伊士運河河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