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近兩年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發病階段愈來愈早,就像論壇某大神所提及那樣,連苗都保不住,何談養蝦。前年喜聞六鄉店的養殖模式,又得到王小三總店長的總結分享,受益匪淺。小弟不才,不能開拓創新,只能臨摹畫瓢,學學“騰訊精神”,把自己短淺的見聞以及感受分享與大家,大神們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望指點。

前期管理三大招::多補菌+多開增氧機+預防氣泡病

 案例一:

廣東中山市板芙鎮祿圍村何老闆一個溫棚,面積6畝,水深1.5米,增氧能力6kw(3臺葉輪式增氧機+一臺水車)。

2015年2月16日放養利洋苗110萬用於標粗。每五天及時補充em菌穩定水質,天氣變化階段,特別是陰雨天轉晴、升溫期,及時預防氣泡病。

放苗20天左右清料臺,平均規格2cm,客戶表示蝦苗成活率特別高,直至2月25日,已成功過苗60萬,標粗塘保守估計剩餘25萬。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放苗以後24小時至少維持3臺增氧機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1月23日水色

1月23日pH值

1月23日藻類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1月30日水色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1月30日水色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1月30日茁壯成長的南美白對蝦苗

2月12日pH值

案例二:

廣東中山市板芙鎮壽圍村吳老闆一個溫棚,面積5畝,水深1.3米,增氧能力6kw,2015年1月16日便放養利洋苗10萬作為補苗用途。22天前,吳老闆曾放苗20萬,但是剛等到蝦苗上料臺便出現問題(小弟分析是氣泡病誘發弧菌感染,損失比較嚴重)放苗後,堅持每餐1包“利餌多”投餵至清罾,堅持5天補充菌類穩定水質,每當陰天轉晴、升溫的時候堅持及時採取措施,預防氣泡病,至今天為止,水質穩定,近兩天在周邊發病率較高的情況下,蝦依然健康成長,終於突破了“20天難關”。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1月23日的水色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1月28日的水色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1月28日南美白對蝦苗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2月12日的水色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2月25日的水色

南美白對蝦養殖前期的管理感受+經歷分享

2月25日的南美白對蝦

 小結:前期發病率高,不管是弧菌還是病毒,個人感覺與氣泡病脫不了關係。前期是氣泡病的高發期:前期水質不穩定,經過清塘消毒以後,原生生態系統被破壞,小型藻類的競爭優勢使水體自由發展的趨勢就是藻類小型化(陰天轉晴、升溫以後水色轉綠、轉濃、變肥)。升溫階段本來就是氣泡病的高發期,加上小型藻類的繁殖火上加油,那發生氣泡病的機率就更大了。

前期堅持、定期補充複合的菌群。豐富的菌群才能成就豐富的藻類種類,種類多了,生物量(種類和數量)足夠大,水體才能趨向穩定,穩定的水質能減少氣泡病的發生,而單純的補充肥料去增加藻類數量,只能適得其反。

白天多開增氧機。增氧機除了增氧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促進水體循環。我個人的理解是,同樣的增氧機(功率、成本),白天開要比晚上的效率高得多,划算得多。雖然白天一般不缺氧,但是白天多開並不是為了增氧,而是調水、穩水。

通過增氧機,促進水體有益菌群的代謝從而加快水體循環,穩定水質。這個過程在白天有陽光、氧份充足的時候效率是最高的。此外,白天多大增氧機,也是能減少氣泡病的發生。

關鍵階段的關鍵時間點預防氣泡病。蝦清罾、上料臺、加料階段是蝦體質最弱、最容易發病的時候(感覺魚蝦在食性轉換的時候都有這個特點),輕微出現一點誘發因素就容易發病,前期多數的誘因還是氣泡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