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 互利共贏不斷向前

根據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的指示,2018年5月17日至18日,由習近平主席特使、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代表團和包括財政部長姆努欽、商務部長羅斯和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成員的美方代表團就貿易問題進行了建設性磋商。

雙方同意,將採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為滿足中國人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和促進高質量經濟發展,中方將大量增加自美購買商品和服務。這也有助於美國經濟增長和就業。

雙方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農產品和能源出口,美方將派團赴華討論具體事項。

雙方就擴大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貿易進行了討論,就創造有利條件增加上述領域的貿易達成共識。

雙方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同意加強合作。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

雙方同意鼓勵雙向投資,將努力創造公平競爭營商環境。

雙方同意繼續就此保持高層溝通,積極尋求解決各自關注的經貿問題。

互利共贏,讓中美經貿磋商不斷向前

從北京磋商的“坦誠、高效、富有建設性”,到華盛頓磋商的“積極、務實、富有建設性和成果”,幾字之變卻頗有深意:磋商次數增加的同時,磋商成果在不斷向前推進。上次磋商雙方在一些問題上仍存較大分歧,但這次卻在不少具體領域取得更多進展,比如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經貿合作,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合作,鼓勵雙向投資等。這些來之不易成果的背後,是雙方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為妥善解決經貿爭端而積極尋找辦法的不懈努力。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項成果的達成都絕非易事。無論在北京還是華盛頓,面對美方的不合理要求,中國政府從來都是堅決回擊,絕不妥協,不接受對方所設的限定條件。一切從國家和人民利益出發,從中國實際發展需要出發,是中方談判始終堅持的原則。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中美在經濟結構和文化認知等方面的差異,讓兩國經貿爭端的解決具有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因此,管控分歧、解決問題更需雙方付出誠意、智慧和耐心。從最初的劍拔弩張到今天磋商取得階段性成果,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中美雙方本著互相尊重、互利共贏的理念,就沒有邁不過的坎,跨不過的山。

主 編:金冬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