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交棒:7個問題讀懂長和系步入“李澤鉅時代”

多年以後,想起2018年的初夏,很多人也許還會記得空氣裡飄蕩著的微熱氣息。

在參加完長和及長實股東大會後,被稱之為“超人”的耄耋老人李嘉誠將從長和系主席位置上正式退休,轉任集團資深顧問,規模千億美元的長和系將交棒長子李澤鉅。

從很大程度上而言,長和系正在進入李澤鉅時代。他對整個家族產業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超越李嘉誠。李澤鉅的個性和人生經歷正在替代李嘉誠影響到整個長和系。

一、股東大會現場:將繼續增持長地和長和兩家旗艦公司股票

在5月10日的股東大會現場,李嘉誠表示,將繼續增持旗下長地和長和兩家旗艦公司股票,但要選擇好合適的時機。談及派息,李嘉誠表示,每年派息率都有增加,今年比去年增加6%,目前長和業務良好,除非有什麼意外,他本人都希望能夠派多點息。李澤鉅在股東會上也表示,對公司增長前景充滿信心。

另外,李嘉誠向與會股東表示,作為企業家最重要的是要忠誠盡力去為股東爭取良好的業績,同時還要為股東著想,將股東利益排第一位。他同時要求即將接任的李澤鉅努力為股東爭取好的業績,並強調成績是要“正正當當”,要對得起社會、對得起股東。

談及即將接任主席一職的長子李澤鉅,李嘉誠表示很有信心,“看著他工作數十年沒有信心是假的。”

香港電臺中文網站稱,李嘉誠早上通過電話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感到開心,自己十二歲工作,已經數十年,今日心情與平日沒有分別。”

而12歲當年和今日早已無法再比。根據《福布斯》雜誌今年1月18日公佈的香港富豪排行榜,李嘉誠以3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00億元)總淨資產,連續20年蟬聯香港首富之位,其淨資產較2017年的303億美元增18.81%

如今李嘉誠旗下長和系業務已遍及全球,包括房產、港口、電訊、酒店、零售、能源、基建等等。長江集團業務遍及全球超50個國家和地區,員工人數超過32萬人。

二、李嘉誠退休後的去向

李嘉誠透露,在退休後將轉任集團資深顧問。至於顧問一職的權限究竟有多大,作為顧問的李嘉誠究竟還是否會主導長和系的決策,這不由令業內浮想聯翩。

李嘉誠本人曾表示,“公司如果什麼決定都要我這個顧問來做,那我為什麼還要辭職?”暗示其會真的放手、放權。不過,即將“即位”的李澤鉅也曾透露,自己與父親住在樓上樓下,和父親怎麼會不談(工作)。

在5月9日,長江基建集團舉行的股東大會上,李澤鉅進一步透露了父親還會繼續“上班”的消息。在李澤鉅被問及接任李嘉誠職務的心情時,他表示,自己已於公司工作逾30年,而父親亦會繼續上班,因此不覺得將會大有任何大轉變。

李澤鉅還稱,相信與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將繼續合作,並已共事好多年,又笑言自己與對方為“同期訓練班”。

而就在今年5月3日,長和集團與小米達成戰略合作之時,小米始創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還曾與李嘉誠就智能硬件與智能電話最新發展交換意見。

雷軍特別發了一條微博描述了他與李嘉誠見面的細節,“今天中午,我有幸見到了李嘉誠先生,給他介紹了小米,並展示了我們最新的產品小米MIX 2S和小米6X。今天李先生精神很好,我借這個寶貴的機會,請教了不少問題,比如他如何看中美貿易糾紛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日的戰略合作儀式上,即將在一週之後接班長和的李澤鉅同樣在列,但雷軍的微博卻對這位馬上就要即位的“太子”隻字未提。

三、“低買高賣”盈利模式

儘管被稱作“超人”,但李嘉誠的盈利模式卻是非常傳統的“低買高賣”。這位商界高手最輝煌的年頭是在2000年前後,在市場價格幾乎到頂的時候拋出手裡的電信公司股權。

1994年,和記電訊就在英國推出了“Orange”品牌的數碼個人通訊網絡服務。1996年,和黃集團宣佈成立Orange plc,之後在倫敦和納斯達克上市。1999年,德國曼內斯曼(Mannesmann AG)收購了和黃所持有的全部Orange plc 44.81%的股份。這一筆交易,李嘉誠獲得淨利潤220億美元。2000年,李嘉誠又把美國無線通信企業Voicestream公司23%的股份賣給了德國電信,淨賺90億美元。

李嘉誠還頂住誘惑,在2000年退出了在德國、瑞士、波蘭和法國經營“第三代”(3G)無線通信執照的競投。

此後一年中,德國電信、法國電信、英國電信的股價下跌都超過了40%。(2000年,英國沃達豐收購了曼內斯曼,也得到了Orange plc。同年,法國電信收購了沃達豐持有的Orange plc股份。2013年,因為“Orange”品牌發展越來越好,法國電信索性把公司的名字改為“Orange”。)

“和黃”在2001年的時候已經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運營公司。當時,全球大多數港口運營公司的股票價格都在下跌,人們覺得港口是一種過時而利潤低的行業,而李嘉誠卻悄悄地購進了很多這類股票。

李嘉誠認為,互聯網能壓縮成本,成為通往利潤更高的行業(如物流管理和在線貨物交易)的跳板。1999年,“和黃”與“長實”聯同其他投資者成立TOM.COM LIMITED。2000年3月,中國新媒體入門網站TOM.COM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創業板掛牌上市。2001年,李嘉誠購入美國priceline.com 普通股。共佔約30%股權。此外,“和黃”擁有雙方的亞洲合資經營企業Hutchison-Priceline Limited約65%權益(不過,在2006年12月,李嘉誠系公司出售了所持priceline全部股權)。李嘉誠所投資的Facebook、Skype、Spotify、siri、Waze、Summly等項目也均帶有互聯網入口特質。

李嘉誠喜歡投資房地產開發、物業出租、汙水處理等基建項目,易於形成持續、穩定的收益。香港每12個私人住宅單位中,就有一個由長實開發。

以地皮儲備的形式投資並囤積土地,並不急於開發房地產項目,等待土地升值後開發銷售,或者直接出售土地獲取升值差價,也是李嘉誠慣用的投資模式

李嘉誠以旗下長江基建為運作平臺,在中國大陸、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荷蘭等國家開展大規模基建。因為基建項目工業化、標準化、風險低、收益穩定,精細管理要求低。

四、商業帝國梳理:重組為長和、長實地產

由於紛繁複雜的業務佈局,長江集團是外界眼裡看不透的迷。它的前身是1950年李嘉誠創立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最初經營塑膠製品,當年李嘉誠22歲。

1957年,李嘉誠在閱讀英文雜誌時看到一則消息,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膠原料製造塑膠花,正全面傾銷歐美市場。李嘉誠意識到,塑膠花也會在香港流行。於是李嘉誠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後率先推出塑膠花,隨即成為熱銷產品。

1958年,李嘉誠在港島北角建起了第一幢12層高工業大廈,開始正式介入地產市場;1960年,又在柴灣興建了第二幢工業大廈。1967年,香港地價暴跌,李嘉誠以低價購入大批土地儲備。在李嘉誠的領導下,長江公司逐漸發展成一傢俱主導地位的香港物業發展公司。

1972年,“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於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這也成為李嘉誠事業上的重大轉折點。

經過60多年的發展,李嘉誠將生產塑膠花的“長江工業有限公司”,運作成為華人世界首屈一指的資本帝國。

長江實業通過持有49.97%和記黃埔的股權,控制旗下系列公司。這個架構下,長江實業作為旗艦,在地產主業之外,從事飛機租賃、酒店經營及套房服務、物業及項目管理、基建業務、證券投資等業務。和記黃埔則是另一個多元化業務平臺,從事地產、基建、電信、零售、港口、能源等六大核心業務

2015年01月,李嘉誠旗下兩大上市企業——長江實業(長實)及和記黃埔(和黃)宣佈業務合併、重組方案,兩集團資產將分拆為兩間以開曼群島為註冊地的新公司。

2015年6月,長實集團與和記黃埔集團完成重組,合併了兩個集團的業務,並創立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以持有兩個集團的非房地產業務,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以持有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

李嘉誠任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及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李嘉誠長子李澤鉅任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

很難說清楚李嘉誠商業帝國的業務到底有多少,實力有多強。在重組後,李嘉誠旗下的地產業務已經全部劃歸長江實業地產。目前,長江和記實業集團主要有五大業務領域:

電訊業務

儘管當年李嘉誠在高點拋售了歐洲電信業務股權,不過,在低位時,李嘉誠又開始重新大舉投資歐洲電訊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李嘉誠旗下“歐洲3集團”在歐洲電訊業務中已經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3”在歐洲目前已經成為一個廣為人知的品牌,歐洲3集團在意大利、英國、瑞典、丹麥、奧地利及愛爾蘭等地經營業務。在香港,和記電訊香港控股以“3”品牌在香港和澳門提供移動通訊,和記亞洲電訊在印尼、越南和斯里蘭卡持有移動電訊業務權益。

電訊業務2015年的營收中,“歐洲3集團”為628億港幣,“和記電訊香港控股”為220億港幣,“和記電訊亞洲”為69億港幣。

近期,歐盟委員會還批准長和與VimpelCom成立合資企業,在意大利持有及經營電訊業務,成為意大利最大的移動運營商。

零售業務

屈臣氏集團(A.S. Watson Group) 是“長和”零售業務的旗艦。“屈臣氏”是大家常見的零售品牌,也是亞洲歷史最悠久、最享負盛名的商號之一。屈臣氏集團2015年營收為1519億港幣。

2014年,和記黃埔宣佈與淡馬錫締結策略性聯盟,淡馬錫入股屈臣氏,間接持有其24.95% 權益。

基建業務

“長和”的基建業務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轉廢為能、基建有關業務及飛機租賃。基建業務2015年營收為558億港幣。

“長和”持有75.67%權益的長江基建是一家國際性基建集團,投資組合包括能源基建、交通基建、水處理基建、廢物管理、轉廢為能與基建有關業務,主要營運範圍遍及英國、澳洲、新西蘭、加拿大、荷蘭、葡萄牙、香港及中國內地。長江基建還持有電能實業38.87%權益。

此外,“長和”還持有澳大利亞、荷蘭、英國、加拿大等多家主要公用事業公司的權益。“長和”旗下飛機租賃業務現擁有超過60架飛機,出租給商用航空公司。

港口業務

和記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港口投資、發展及經營商,全球網絡分佈於亞洲、中東、非洲、歐洲、美洲及澳大拉西亞等地,遍及25個國家共48個港口。和記港口集團2015年的貨櫃吞吐量達8380萬個標準集裝箱。港口業務2015年的營收為340億港幣。

長江和記實業的港口業務旗艦公司為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前身是1866年創立的香港黃埔船塢公司。

能源業務

1987年,“和黃”收購加拿大赫斯基石油43%權益,開始向海外拓展業務。2000年,赫斯基石油與加拿大Renaissance Energy合併為“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 Inc),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加拿大最大的綜合石油與氣體公司之一。2003年起,赫斯基能源開始與中國海洋石油共同勘探中國東海業務。

目前,“長和”持有赫斯基能源40.18%的權益。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西部和大西洋區、美國和亞太地區經營上、中、下游的能源業務。能源業務2015年營收為400億港幣。

從下圖可以看出,歐洲目前已經成為長江和記實業營收佔比最高的地區。

李嘉誠交棒:7個問題讀懂長和系步入“李澤鉅時代”

五、李嘉誠究竟賺了多少錢?

雖然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名榜李嘉誠以360億美元蟬聯香港首富之位,但實際上,這一數據並不能很準確地反映出他的資產。李嘉誠也曾公開表示過,如今並不在乎首富的地位。

比如2017年10月,李嘉誠賣掉香港中環中心,就有402億港元,這不過是這棟大樓75%的權益。光說數字好像沒什麼感覺,我們來作一個對比,2017年,內地首富王健林打包了13個萬達文旅城以及76個酒店,賣給孫宏斌600多億的價格。

李嘉誠到底賺了多少錢?最能清楚瞭解李嘉誠家底的是在2012分家,第一次比較詳細被人們挖掘出來。李嘉誠目前控制了22家上市公司,包括了長江實業、和記黃埔、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僅僅這四大旗艦公司市值已接近8000億。

另外李嘉誠還擁有和記香港電訊、匯賢產業、和記港陸、置富產業、TOM集團等18家上市公司。這些公司加起來的總市值超過了港股市場所有公司總市值的5%。

在現金部分,李嘉誠手上的現金具體有多少,無人可知。但是從2012年的分家中,當時的方案是李澤鉅擁有李家信託基金的全部權益,這個信託基金擁有22家上市的所有股份,價值超過了1千億美金。李澤楷繼承現金部分,假設這部分財產即使不對等,那也不是差距太大,現金部分至少也是數百億級別的。

此外,近年來,李嘉誠將內地土地和房產轉讓,主要投入歐洲市場,有統計數據的就達到3900億元,控制了英國的能源、移動通信等等基礎行業,包括3個港口、3家連鎖店、1家移動運營商、1家鐵路集團、1家區域電網公司、2家區域煤氣公司、1家水務公司。目前李嘉誠集團有39%的收入,都是來自歐洲。

僅僅從上述估算數據來看,李嘉誠資產已經超過1萬億港元,而對比一下,2017年香港GDP才2.6萬億港元。因此,“香港,是李家的城”,放之現在,這句話也沒有過時。

六、李嘉誠這幾年的買與賣

從2011年開始,李嘉誠在香港及內地開啟了“賣賣賣”模式,而這也不斷引發“撤資”風波,甚至喊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傳言。據公開資料統計數據顯示,

李嘉誠至少賣了2500億港元的香港和內地資產。

李嘉誠交棒:7個問題讀懂長和系步入“李澤鉅時代”

但另一面,李嘉誠卻在海外開啟了“買買買”模式。據統計,李嘉誠這幾年用於海外投資的資金已經超過了2600億港元。

李嘉誠交棒:7個問題讀懂長和系步入“李澤鉅時代”

七、長和系正在進入李澤鉅時代

實際上,在李嘉誠進入耄耋之年後,李澤鉅對李家這個龐大商業帝國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如果說長實與和黃是由李嘉誠打下的天下,長江集團旗下第三大上市公司長江基建則更似李澤鉅的“畢業作”。1996年,李澤鉅負責分拆長江基建上市,獲得超額認購25倍的功績。在長江基建上市後,李嘉誠曾表示,李澤鉅的表現可得90多分,“如果他不是我的孩子,更會給他100分!”

近年來,由李澤鉅掌勺的長江基建成為李嘉誠商業王國向外擴張的主力軍。從1999年開始,長江基建與香港電燈合作,以34億澳元投得南澳洲ETSA電網權益,是長江基建業務國際化踏出的第一步。

2003年,李澤鉅被《時代》雜誌評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在他的帶領下,長江基建也多次與香港電燈,即電能實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攜手收購海外資產,從2000年至今斥資逾2000億港元海外收購了11項英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基建項目,涉及電力、水務、天然氣供應等項目。2010年10月,長江基建以700億港元作價收購英國電網而後又以588億港元作價收購供水網絡NorthumbrianWater,按照英國媒體的說法,李澤鉅幾乎已經“買下了英國”。

2012年,李澤鉅正式掌控市值逾8500億港元的產業,賬面身家資產超過李嘉誠。

擁有加拿大國籍的李澤鉅,沒有任何中國內地生活經驗。有評價認為,他的這一特點,影響到了李家產業和投資的佈局,是近些年李家鍾情海外投資,減持甚至拋售內地和香港物業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上述影響外,在外界及其內部員工看來,相比李嘉誠,李澤鉅行事刻板、謹慎,甚至有些“計到盡”(算計至極)的感覺。但在李嘉誠心中,對這個兒子的評價幾乎是完美的。

從很大程度上而言,長和系正在進入李澤鉅時代。他對整個家族產業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正在超越李嘉誠。李澤鉅的個性和人生經歷正在替代李嘉誠影響到李家整個商業帝國。

下面我們用一張圖來看看繼承者李澤鉅的成長曆程:

李嘉誠交棒:7個問題讀懂長和系步入“李澤鉅時代”

李澤鉅得意的資本運作案例:

李嘉誠交棒:7個問題讀懂長和系步入“李澤鉅時代”

來源 | 礪石商業評論、騰訊財經、好奇心日報、Wind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