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藉助騰訊和京東,唯品會的拉新是上了個臺階。未來,唯品會能否堅定自己獨立發展的航道,還是走上1號店的路子,淪為京東商城裡的一個頻道?

唯品會是個獨特的存在。當阿里、京東為了自家生意撕得不可開交,唯品會一聲不吭做到了行業前三。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在阿拉丁指數公佈的小程序4月總榜單中,唯品會位於總榜第五,網絡購物類第二,僅次於拼多多。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而2018年第一季度的財報出爐,讓唯品會實現了22個季度的連續盈利。同時,各種不友好的消息也隨之而來——無論是收入、淨利潤還是活躍用戶,唯品會的增速都在下滑。覺得,這是傳統電商的通病,不應該只歸咎於唯品會本身的問題。線上紅利消失,傳統電商一般都難以逃離基數大了之後增長放緩的局面。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那麼,電商平臺怎樣才能避免被流量“套路”?當前風靡電商界的做法就有一個——“社交電商”。

馬雲最想見的電商人,為何不選他?可以發現,電商第一梯隊的玩家們,基本都一頭扎進了社交池子裡。一貫低調的唯品會,前段時間因為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上了電商熱搜。

去年12月18日,劉強東發佈了這樣一條消息,“面對行業壟斷和‘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我們在一起!”,併為它配了一張五人舉杯的合影。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截至今年3月底,唯品會創始人、CEO沈亞持股為12.7%,為最大股東,唯品會聯合創始人、COO洪曉波持股為6.8%,為第三大股東。

而在過去一年,唯品會股權最大的變化就是沈亞、洪曉波的持股下降,騰訊、京東分別成為第二、第四大股東,以共同持有12.5%的股份差點追平了沈亞的持股。

除此之外,目前,騰訊總裁劉熾平也佔了唯品會董事會的一席。遙記得當年沈亞高喊要獨立發展,但按照這樣的股份比例,是否有點退讓的意思?而騰訊究竟有什麼魅力,能讓這位馬雲最想見的電商人,最後會選擇拒絕如此欣賞他的馬雲?

曾有報道,一名接近京東的人表示:“最開始是京東試圖收購唯品會的股份,但是半路殺出了阿里巴巴這個程咬金,阿里試圖以一個更高的可觀價格來從京東手中搶走唯品會份額,正因如此,騰訊最終入局,形成了如今這個京東聯手騰訊,雙雙投資唯品會的局面。阿里的半路截胡至此未果。”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但拋開騰訊這個光環,唯品會是個什麼樣的存在?據數據,唯品會二級市場股價從2015年4月底的30.72美元,一路暴跌至2017年10月底的7.79美元。兩年半時間裡,其股價下跌了近75%。而目前股東成員之一的紅杉資本,也曾在唯品會的股東名單中消失了一陣子。屢屢受人詬病的,是唯品會一些不合理的服務條款。

這是21CN聚投訴上的一則投訴詳情,用戶在收到內衣之後發現不是很理想,在沒破壞商品吊牌的情況下申請退貨,卻被唯品會拒絕了。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如果說這是平臺特殊規定,那麼無法退貨的字樣應該做明顯標註,或者唯品會大可堅持平臺原則,拒絕退貨。但在21CN聚投訴插手後,唯品會立馬接受了用戶的退貨。這一來一往之間,唯品會是不是也默認了這是一個“霸王條款”呢?

一貫低調的唯品會,牽手騰訊、京東,轉型做社交電商,做到了前三

物流的快慢非常影響用戶的購物體驗,會砸大錢走自建物流這條道路,唯品會想必也很在意這一塊的經營。但戳破腦子小蜜也想不明白,為什麼唯品會還會允許這麼一條“霸王條款”的存在,損害了它一直引以為傲的用戶體驗。

藉助騰訊和京東,唯品會成功轉型社交電商,拉新的效果立竿見影,但不論是傳統電商或是社交電商,用戶體驗和產品質量才是最關鍵的一環。而且對唯品會來說,騰訊的流量亦毒亦藥。

騰訊給的流量,只能解唯品會的燃眉之急。越是在流量上依賴巨頭,唯品會就越會在巨頭的競爭中難以反抗。但對於一個執著於多元化發展的電商平臺來說,唯品會顯然知道這只是解燃眉之急。

市場是殘酷的,在這些行業領先公司明確未來該怎麼走之前,我們或許可以對現在出現的問題寬容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