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編號

ZJ046

豆腐皮古道

這是一條既有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澱,又充滿野趣的線路。起點在東塢山村,這個披著“金衣”的美麗的山村,因為那滿村溫潤的豆腐皮香而著名。東塢山村跟豆腐皮結緣已有1300多年,村裡有很多農戶歷代從事豆腐皮生產。東塢山的豆腐與眾不同,薄如蟬翼,輕似絹紗,油潤金黃,落水不糊,有“金衣”之稱。翠綠的竹林裡掩映著一條毛石古道。當年祖輩們便是沿著這條山道把一籮筐一籮筐的豆腐皮挑到杭州城。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位於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施東線南50米

人文歷史

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當地人說,豆腐皮古道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從東塢山水庫至杭州午潮山,全長5公里,另一條是大洋塢至杭州龍塢鄉上城埭,全長4.5公里。後來,因為公路修通,長年無人進山,這兩條古道已經荒蕪。2009年的時候,為了重煥古蹟風采,當地人開始義務投工整修,這條古老的石道,再次廣為人知。

特色

東塢山豆腐皮

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東塢山豆腐皮素有“金衣”之稱,相傳唐僧從西天取經歸來,皇帝設素宴招待,特地派使臣南下杭州,採購東塢山出產的豆腐皮。

東塢山豆腐皮以上好大豆為原料,經剝殼、浸豆、掏豆、磨豆、煮漿、過濾、加熱、揭皮、晾乾、收卷、整理等工序製成,薄如蟬翼,輕似絹紗,油潤光亮,其蛋白質量高達48—54%,並含多種氨基酸,為製作高級素食的重要原料。據當地村民介紹,東塢山豆腐皮之所以久負盛名,得益於當地的優良水質,清澈純淨的礦泉水,含雜質極少,而礦物質含量又很高。

一條曾經飄滿豆腐皮清香的山路

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穿過狹長的公里許東塢山村從村尾下車,空氣中飄來悠悠的豆腐皮清香。登上大洋水庫的大壩,眼前是碧波盪漾的湖面,蒼翠蔥蘢的群山倒影在水面上,充滿詩情畫意。浩浩蕩蕩地沿庫側公路進山,不久就到豆腐皮古道的入口,石砌的臺階一層層依坡而建,斑斑苔跡默默地訴說著它的古樸與修建的不易,有多少前人,荷擔負重,為生計艱難跋涉其上,如今勤勞的村民仍十分愛惜著這款款石階,將它清掃得乾乾淨淨,偶有幾棵小草調皮地鑽出石逢,迎風搖曳。兩邊是林木蓊翳,綠蔭沉凝。

白龍潭: 斜攀鳥道凌虛久 俯視龍淵歷險多

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約半小時就來到山腳,沿一條小溪出山塢,山路不時穿溪越澗,沿途岩石嶙峋,層累成巖,溪水清澈明淨,潺潺有聲,山彎水轉,突然眼前一亮,建一鋼製扶梯,腳踏板已腐爛,只剩下角鐵骨架,從半空直抵山澗,腳下是一條瀑布,銀練般從石縫中噴薄而出,直洩碧潭。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鐫刻在岩石上王維詩句,是生動再現。過龍舌瀑,眼前是一片碧綠的水潭,潭邊是斧鑿劍削般的壁立的千丈巖,一座吊橋橫空跨過,過橋同伴亮麗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充滿動感。

過了一瀑又一潭,水流慢慢變緩,最後注入“白龍潭”,一條重達百餘噸的漢白玉白龍雕刻橫臥水中,栩栩如生,體態可愛。

過了白龍潭,出山口便是龍塢地區了,離杭州城也越來越近了。

翻倒吊嶺,越龍門嶺小和山,到金蓮寺

古道大字典ZJ046-豆腐皮古道:小園香徑獨徘徊

從白龍潭景區大門折返,跨溪登倒吊嶺。山路曲折,鳥道盤旋,人登其上,猶如身在半空,要不是林草茂密,肯定奇險異常,幸虧海拔提升百米餘,順利越嶺。

翻過嶺,便是午潮林場,出二天門,過復興亭,便可上龍門嶺,龍門嶺山岩因富含錳而呈

紫色,山嶺逶迤,連綿起伏,一條遊步道游龍般向前延伸。山巒蔥翠,平淡中透出秀氣,山坡上遍植層層茶葉,特殊的地質氣候環境條件,造就了這裡的“萬擔茶鄉”。

到小和山,眼前曲曲折折金黃的圍牆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金蓮寺雄踞其上(目前在整修)。據說金蓮寺每年三月香火最盛,民國時期該寺與天竺的觀音廟、廟塢的東嶽廟並稱“三山香市”,進香者以蘇南為多,一天之內來回幾十裡燒便三山之香,因此有“翻三山,燒跑香”之說。這龍塢一帶,多寺院,當年的東塢山豆腐皮等素食也一定會銷往這各大寺廟吧!

在金蓮寺下山到龍門坎,一路青石板鋪成的臺階,盤旋曲折,臺階上青苔斑駁,枯葉鋪面,兩側古樹林挺拔茂密,應該也是一條進香古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