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大字典CQ003-黃葛古道:登高遠眺幽懷貌,汽笛聲聲霧裡船

古道大字典CQ003-黃葛古道:登高遠眺幽懷貌,汽笛聲聲霧裡船

編號

CQ003

黃葛古道

黃葛古道位於重慶市南岸區南山北面,從上新街到黃桷埡。是一條被稱為“老君坡”的石板古道,現已經被納入到南山登山步道系統,串聯起南山上幾大著名風景點,直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中期前,這條古道依然是一條交通要道。

古道大字典

地理位置

古道大字典CQ003-黃葛古道:登高遠眺幽懷貌,汽笛聲聲霧裡船

人文歷史

古道大字典CQ003-黃葛古道:登高遠眺幽懷貌,汽笛聲聲霧裡船

黃葛古道,是重慶市知名度最高的一條古道,有著800年曆史,曾是歷代川黔商賈的必經之地,被稱為重慶的“絲綢之道”。該古道始於唐朝,宋、元、明、清時期處於鼎盛時期,屬巴渝十二景之一。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這裡已不再是人們為生計忙碌之道了。經過幾年的短暫沉寂之後,這條古道再度迎來了興旺的人氣,樹木參天的古道,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前來健身,成為市民健身娛樂的最愛。古道的下端起於兩處,一是位於上新街前驅路的左側,由青石板鋪成,順坡蜿蜒,舊時一直連接到長江邊的龍門浩渡口,歷代川黔商賈便從這裡將貨物往返運送;另一處起始於海棠溪,緊鄰老君洞盤曲而上。兩條路在黃桷埡口匯合。黃桷古道曾是歷代川黔渝商賈往來的必經之路,古道依山勢而建,青石板路蜿蜒穿行在黃桷樹的濃蔭中,盤根錯節的黃桷樹根甚至凸顯到了青石板外邊來。沿著青石板往上走,路上不見了行色匆匆的川黔商賈,卻有絡繹不絕的市民悠閒地踏著青石板往南山上登,其中不乏健步如飛的老人,他們還會隨身帶上一個水壺,到黃桷埡下的泉眼裡裝上一壺山泉水帶回家。

老君洞道觀

古道大字典CQ003-黃葛古道:登高遠眺幽懷貌,汽笛聲聲霧裡船

到老君洞道觀,可以驅車經南山龍黃公路直接到道觀新山門,也可以沿著黃葛古道拾級而上,將近老君山頂時會經過老君坡,老君坡再向前便是老君洞的老山門。始建於漢朝三國時期的老君洞道觀是重慶最大的道觀,原名塗山古洞,又名太極宮,因為坐落於秀美的南山叢林之中,成為道教全真龍門派的叢林道觀,是中國道教重要的名山道觀之一。據史料記載,老君洞道觀始建於漢朝三國時期,正式創建於隋末唐初,歷時1700多年。廟區佔地300多畝,造像30餘尊,文物古蹟以老君洞、三豐洞、純陽洞、石猴洞、三聖洞、燃燈洞等最具特色。道觀內有多處崖刻佛道故事圖像,其中以九龍碑和八難巖兩處石刻浮雕最具藝術價值。加上摩崖石刻文字多處,和眾多文人墨客在巖壁上的題字,使這裡不僅成為道教聖地,也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如果不想進觀燒香,站在老山門前看風景也不錯,這裡視野極好,能欣賞到兩江交匯的美景,也能眺望繁華的重慶山城,這也是老君洞“壁守對岸千年城”的由來。

塗山寺

古道大字典CQ003-黃葛古道:登高遠眺幽懷貌,汽笛聲聲霧裡船

塗山寺位於塗山之巔,佔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是重慶現存最古老的寺廟,因寺內供有尊武祖師,又被稱為尊武寺。關於塗山寺的由來,史載大禹治水在塗山娶塗山氏為妻,古人為紀念夏禹治水的功績,便在山上建了“禹王祠”。後來又建了禹王廟、真武寺。明清時期,真武寺因與禹王祠舊址合併,改名為“塗山寺”。站在寺前仰望,門額上刻的“塗山勝境”四字蒼勁有力。塗山寺現有殿宇8重,房屋100多間,主殿內即供有釋迦牟尼像,又有尊武祖師像,第三層殿中則供奉禹王和塗山後的塑像,立有“禹王治水碑”,是佛道共處的寺院。青山綠樹間,掩映起寺廟牆頭壁角,在四季長盛的煙霧中,彷彿獨立於凡塵之外。

特色

江津廣柑

古道大字典CQ003-黃葛古道:登高遠眺幽懷貌,汽笛聲聲霧裡船

重慶江津早在清康熙至乾隆年間,就開始栽培廣柑,距今已有300年曆史,是全國三大柑桔產區之一,素有“柑桔之鄉”的稱譽。品種有:錦橙、先鋒橙、冰糖柑、津華橙、春橙、五月紅等。錦橙果肉細嫩化渣,酸甜適度,味濃汁多,微具香氣。果實可食部分多,果汁多,種子少。先鋒橙果色橙紅稍淺,風味酸甜,味濃有香氣,種子略多。此外,江津還有皮薄肉嫩、味道清甜的冰糖柑和桐子柑;有頭年開花、翌年4月成熟的晚熟甜橙“五月紅”和青泊夏橙;有質脆味甜,耐貯藏運輸的紅皮香柑和黃皮香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