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爺爺了!”——怎樣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中秋之夜,全家一起看晚會,我和羊媽偶爾搶個紅包,小羊也跟著起鬨,笑得不像樣。

這時,電視裡開始唱《時間都去哪兒了》,於是,我們放下手機,靜靜地聽,並跟著輕聲地唱:“……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生兒養女一輩子,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突然,小羊站起身往臥室走。我很奇怪:這是他很喜歡的歌,不可能不唱完就去睡覺的。

我忙跟過去問:“兒子,怎麼了?”他頭也不回,哽咽著說:“爸爸,我不敢聽完,再聽我就要哭了……”

坐在床上,我摟過他的肩膀輕聲問:“兒子,怎麼了?”他一抬頭,已是滿臉淚水,用手不停地擦著:“我一聽這歌就想爺爺!本來爺爺可以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的……”然後他“哇”地一聲哭了起來!

他這一哭,我心裡也酸酸的,我只好抱著他,拍著他,安慰著他……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了。

我爸去世的時候,小羊才四五歲。後來,逢年過節,或無來由地,他就會紅著眼睛地說想爺爺了,實際上,他和爺爺相處的時間並不長。

以前我覺得,可能是因為小羊情感比較豐富吧。

但是現在,我認為這並不是主要原因。

“我想爺爺了!”——怎樣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國慶回家給老媽過了八十大壽。

訂酒席的時候,我數了一下人數:老媽——這是太太輩的;我、羊媽、四個姐姐、四個姐夫——這是兒子輩的;五個孫子一個孫女兩個孫媳婦——這是孫子輩的;一個重孫子,一個重孫女——這是重孫輩的。

共二十多人,四世同堂。

孫子輩的有三人來不及趕回來,其他人都到齊了。放完鞭炮,吃完晚飯,先拍照——老媽和五個兒女先拍,然後加上女婿再拍,然後每家再和壽星合影,最後各家再單獨拍……

重頭戲是給壽星磕頭領紅包。

為了節省時間,一家一家地磕頭,自然是我們先來。

老媽穿著女兒給買的新衣服,抱著孫女送的鮮花,笑眯眯地坐在前面接受晚輩的祝福!從近六十的女兒女婿,到才兩三歲的重孫子,一個個跪下磕頭領紅包!外面下著大雨,屋裡歡聲笑語,拍照的,起鬨的,孩子奔跑打鬧的,一大家子,非常和睦,非常和諧!

“我想爺爺了!”——怎樣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四姐一家

真的,我們這一大家子,各家當然有各自的煩惱,但是從我記事開始,兄弟姐妹之間,成家後各家庭之間,從來沒有過什麼矛盾衝突,包括幾年前的拆遷分地分房,也都是相互體諒,相互謙讓。當然,爸爸媽媽周到的安排和考慮也是重要原因,所以他們才更加贏得我們的尊重,所以我們也都對父母很孝敬。

爸爸去世後,老媽就一直跟著我們過。假期想回家看看,住在哪個女兒家,他們也都沒有怨言,並且照顧得很周到。

這不,孫子和孫媳婦送的一條紅色的“福壽”圍巾就讓老媽笑得合不攏嘴!

唯一喜歡批評老媽的,就是我。有幾次,還讓老媽很不高興。這時候,小羊都會站出來為奶奶說話:“爸爸,你不能和奶奶好好說話嗎?你再訓她,我以後也這樣訓你!”

每到這時候,我就乖乖地認錯,並且向他保證下次不再犯了……

“我想爺爺了!”——怎樣教育孩子孝敬長輩?

兒女一家

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所以,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孝心,有愛心,希望家庭和睦。但是,嘴上的嘮叨和語言的教育並不一定有效。我們需要做的,首先要對長輩尊重,細心照顧,然後對同輩謙讓,相互幫助,其次對晚輩寬容,用心呵護,共同讓“小家”和睦,最終才能讓“大家”和諧。

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自然會上敬老,下愛幼,並且讓這種美好的品德影響到自己的子女,然後代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