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有一部電影打破了所有人對香港黑幫的印象

1997年,有一部電影打破了所有人對香港黑幫的印象

​重複敘事的鼻祖電影,比《羅拉快跑》還要早上十年。

——《一個字頭的誕生》​

1997年,有一個走在人生三岔口的洪門小混混,他叫阿狗,他叫劉青雲。2007年,他叫第2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有一個接過很多爛片,並且繼續認真對待自己所接爛片的演員,他叫吳鎮宇,他叫阿貓。1998年,他叫第三屆金紫荊獎最佳男配角。

1997年,有一部電影打破了所有人對香港黑幫的印象

​本片是阿狗的奮鬥史,平行展開兩種命運。

阿狗,一個買花圈的男人,32歲,一無所有。算命的告訴他不久會有一道關卡,如果過的去,就是花開富貴;如果過不去,就是身首異處。他應該如何選擇?身為一個混混,18年來也沒有成為真正的老大,這或許就是江湖。那麼在32歲的時候,是否應該創出屬於自己的天空?他猶豫!

1997年,有一部電影打破了所有人對香港黑幫的印象

​第一段:

大寶來了,說有一筆買賣要到深圳去。於是,阿狗、大寶、阿貓等七個人聚在一起。他們從洗桑拿開始,結果整個過程中由於毫無經驗,結果害的大寶最先死去,然後接著就是小春落水,最後,他們在搶黑星幫的時候,被大陸解放軍全部殲滅。阿狗在其中表現的很平常,沒有什麼主見,只是到了最後,他比別人先鎮定下來,但他依然無法逃脫死亡。

1997年,有一部電影打破了所有人對香港黑幫的印象

​第二段:

依然從桑拿開始,不過此時的阿狗完全不一樣。首先是強硬的態度,然後是冷靜的頭腦,做事也牢靠了。他沒有和其他六人去深圳,而是一個人繼續買花圈。不過阿貓來了,他說在臺灣有買賣,於是強拉著阿狗一起去了臺灣。接著的故事就是荒誕中顯的合理,阿狗阿貓陰差陽錯的和臺灣的黑社會絞在一起,然後互相的殘殺。由於有心計和夠勇敢,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後,最後終於頑強的生存下來,在臺灣成為一方霸主。

1997年,有一部電影打破了所有人對香港黑幫的印象

​整部電影就是由這兩部分組成。但是,第二段所佔的時間差不多是第一段的兩倍,這也從一個側面看出,第二段應該是影片的重點。而阿狗在兩段中的表現反差如此之大,似乎在表示阿狗面對選擇的兩種心態。而最後阿狗“成功”時的心態多少給他了信心。選擇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的內心,靠自己的勇氣,靠自己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