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建設:“一帶一路”與脫貧攻堅中的民企強音

太平洋建設:“一帶一路”與脫貧攻堅中的民企強音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8年第21期)

2017年,太平洋建設以年營業收入746億美元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89位,較上一年提升了10位,居全球建築業私企第一。

而就在2016年年底,太平洋建設遷址新疆,成為第一家總部設在新疆的世界500強企業。

除了遷址新疆,太平洋建設另一個響應國家號召之舉是首創PPP精準扶貧,以建設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相繼開闢了帶有太平洋建設DNA的 “涼山模式”“湘西模式”“大理模式”。

以國際視野打造民族品牌,這是嚴昊在“太平洋建設走向建設太平洋”企業願景的基礎上,對國際化戰略的定位和描述。隨之而來的是,與央企聯手投資20億美元建設烏克蘭基輔地鐵4號線,投資50億美元建設伊朗高速項目的相繼落地。

太平洋建設,這個中國最大的城市運營商,正將視野投向海外。

“雙翼並進”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四平路2288號,這是太平洋建設的總部所在地。2016年,太平洋建設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內完成稅務、工商清算、資質轉移等相關手續,於當年年底註冊落戶新疆,成為第一家總部設在新疆的世界500強企業。

嚴昊說,在太平洋建設成長壯大的過程中,響應國家號召、把握政策機遇是企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16年至今,太平洋建設已相繼與烏魯木齊、伊犁、巴州、昌吉、博州、阿克蘇等地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簽訂了投資建設合作協議。

烏魯木齊高新區城北新區地下綜合管廊項目是政府民生工程,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綜合管廊工程、雨汙水工程、給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附屬設施工程等。2017年4月,太平洋建設在與23家企業的競爭中成功中標。在建設過程中,太平洋建設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以“生態工地”理念科學施工,做到綠色施工的7個“百分百”,成為當地的標杆工程。

遷址新疆的同時,在2017年中國—東盟博覽會項目簽約儀式上,太平洋建設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簽署投資協議。

根據協議,太平洋建設將採用PPP和BTO(Build-Transfer-Operate,建設—移交—運營)模式,在5年內投資約4500億元,建設一批基礎設施項目,並在南寧設立企業南方總部。而在此之前,太平洋建設已與巴馬瑤族自治縣政府攜手,打造國際生態旅遊康養小鎮。

之後,太平洋建設又把目光投向陝西,與西安簽署1000億元戰略合作協議,助力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成為世界500強之後,企業和團隊相對成熟、穩定,我們需要打破平衡,開闢新的發展空間,有空間才有未來。”嚴昊說。

太平洋建設:“一帶一路”與脫貧攻堅中的民企強音

“中國經驗”叩開國際市場大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4年多來,已經成為全球越來越多國家的共同期待與願景。“一帶一路”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清晰的定位、廣闊的平臺、開放的環境。

以新疆、廣西、陝西為“戰略支點”,太平洋建設在深耕國內市場的同時,將發展脈絡向西北、西南快速延伸,大力推動國際化進程。

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期間,太平洋建設—中鐵國際聯合體與烏克蘭政府簽訂關於基輔市地鐵4號線項目約20億美元的合作備忘錄。

合作備忘錄簽署後,中方聯合體派出常駐代表前往烏克蘭對項目開展全方位工作,當年11月,項目正式簽約。根據規劃,該地鐵線將連接基輔特羅葉辛納區與中心商業區,極大改善特羅葉辛納區交通擁堵和50多萬常住人口出行困難的問題。

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定製方案、因勢利導地防範風險,成為企業“走出去”面臨的問題。

從東亞到東南亞,從中西亞到中東歐,太平洋建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程度不斷加深。

在東南亞,太平洋建設正加快推進同東盟十國的合作,在向海開放新格局中搶佔先機。其中,馬來西亞政府種植園員工宿舍項目現已全面開工,項目涉及3個城市,17個村鎮,22個種植園區;吉隆坡地鐵3號線和沙巴州政府高速公路項目也正在推進中。

在中亞與南亞,太平洋建設與哈薩克斯坦的地鐵項目、巴基斯坦的鐵路項目、吉爾吉斯斯坦的能源項目、烏茲別克斯坦的基礎設施項目的合作推進順利。

在西亞,太平洋建設與伊朗達成50億美元的高速公路建設合作意向;與沙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走進“幸福沙漠”,助力“綠洲城市”,並強化了同阿聯酋等國的聯繫。

在中東歐,太平洋建設在與阿爾巴尼亞和黑山簽訂30億歐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基礎上,積極推進與格魯吉亞、塞爾維亞、保加利亞、馬其頓、摩爾多瓦等國的深入對接。

憑藉在“一帶一路”走出去過程中收穫的影響力,近年來,嚴昊先後受邀出席了越南峴港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財富》全球論壇、中新經貿與投資合作論壇等一系列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活動,並作為重要嘉賓在活動中發言;其中在出席峴港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期間,作為中方唯一建築業代表受到越南總理阮春福的親切接見。

自有資金加速“裂變發展”

嚴昊認為,太平洋建設發展到今天,走的是差異化路線,靠的是核心文化引領。“我們有自己的企業文化體系,是自身特有的DNA,進而培養出一支有狼性的年輕團隊。”

1995年,太平洋建設創始人嚴介和出資4000萬元,組建了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伴隨著中國城市化崛起,太平洋建設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城市運營商。

據瞭解,太平洋建設在國內首創BT(Build–Transfer,建設—移交)模式,並以BT、BTO、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設計—採購—施工)、PPP等模式相繼參與1000多個城市3000多個園區的投資、建設與管理,先後參加了滬寧、滬珠、京滬、京港、連霍等高速公路,以及江陰長江大橋、南京地鐵、太湖整治、蘭州新區、大理海東新城等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設,項目遍佈中國大江南北。

不過,對太平洋建設而言,一路走來絕非坦途。2006年,太平洋建設曾陷入一場輿論危機。此後,太平洋建設更加重視企業風險的把控和自我調整能力。

基於雄厚的軟硬實力,太平洋建設敢於且善於以“大體量”項目為合作切入點,繼而整體鋪開基礎設施建設。據嚴昊介紹,自2013年起太平洋建設參與了大理海東新城中心城區路網37條道路的建設,總長120多公里,以BT、PPP模式在大理開始了拓荒之旅,為深化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憑藉在海東新城建設中樹立的信譽和口碑,2016年太平洋建設與大理州政府簽署100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建設框架協議。短短數月內,合作在大理州12個縣市全面鋪開。

嚴昊介紹說,太平洋建設為各地政府服務,也得益於地方經濟發展。太平洋建設的企業文化是,要以絕對的誠信,換取合作方相對的誠信,“我們堅持社會責任百分百,契約精神百分百,法律意識百分百。”

“三位一體”助力脫貧攻堅

“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有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仍有3046萬人。

扶貧開發要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作為民營企業,太平洋建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加大了對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攜手地方政府,開闢了建設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三位一體”的精準扶貧模式。

近年來,太平洋建設先後與四川涼山、湖南湘西、雲南大理、貴州黔東南州等貧困地區開展了扶貧建設投資合作,大批PPP項目落地在建。

“要致富,先修路,基礎設施建設是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瓶頸。”嚴昊表示,在這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中,太平洋建設秉承“零分包、零掛靠、零吐糟”原則,創新投融資機制,攜手地方政府,把政府部門的社會責任、協調能力與民營企業的民間資金、管理效率結合到一起,建立政府與企業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全程合作、贏得共贏”的共同體關係。

太平洋建設:“一帶一路”與脫貧攻堅中的民企強音

嚴昊深入精準扶貧項目一線考察調研

在不少貧困地區,太平洋建設不要地方政府資金撬動,全部由企業先期投入,並在運營中最大限度地讓利於民。比如針對一些地區的貧困現狀,在利息全免的基礎上,只收取年化2.75%的投資回報率(一般企業均為7.0%左右),而且給予政府免抵押、免擔保等一系列優惠條件。

在湖南湘西州,太平洋建設在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力度的同時,開發湘西茶葉品牌,收購後就地加工包裝,重點銷往太平洋建設內部市場,做到茶農得實惠、政府得稅收、企業得利潤。

在廣西崇左市扶綏縣,在投資建設山圩產業園幹道系統和山圩-中泰產業園一級公路等當地重點項目的同時,太平洋建設還組建了管材預製廠,不僅通過自行生產項目用管保證項目質量、降低項目成本,還實現了產品外銷,為當地解決就業、增加稅收。

今年4月,“2018華佗論箭個性獎學金巡迴頒獎典禮”首站在扶綏舉行,嚴昊來到扶綏為200名當地學子每人頒發了萬元獎學金。這一太平洋建設教育扶貧的“個性”之舉,已在全國逾百個城市舉辦,累計發放個性獎學金數億元。太平洋建設還以資助當地困難學生、安排畢業生到企業就業等方式,踐行著自己的社會責任。

嚴昊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太平洋建設唯有堅守實業興邦,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專注城市建設運營不動搖,助力脫貧攻堅不動搖,自身才能得到快速發展。”

全球視野、民族品牌、鑄就口碑、百年老店。這是在企業內部會議上,嚴昊最常提及的4個關鍵詞。而根據太平洋建設提供的數據,在“一帶一路”和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太平洋建設訂單總額已突破萬億元。


請回到文章頂部,點擊右上方“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