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卡敢為路在何方

所謂eSIM卡,就是將傳統SIM卡嵌入到設備芯片上,不再以獨立可移除零配件的方式存在,可以在設備發售後通過運營商空中接口寫入業務數據完成業務的開通。通過與電子設備高度集成,降低電子設備本身物理空間的要求,同時提高了設備惡劣環境工作的適應能力和穩定性。

eSIM卡敢為路在何方

SIM卡的演變史

早在2011年,eSIM卡被業界所提及,包括蘋果、三星在內的終端設備製造商在不遺餘力的推動技術的演進及應用的創新。代表全球移動運營商的共同關注和權益的GSMA,也在近期不斷更新和發佈eSIM技術架構體系,保障生態參與者與標準化參考架構保持一致。eSIM的出現確實使得從技術上顛覆以往運營商主導用戶的局面成為可能,消費者不用再去運營商的營業廳申請SIM卡,就能通過空中下載的方式進行服務簽約、驗證身份、使用電信運營商網絡。eSIM要革運營商命的言論一時間甚囂塵上,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子嗎?現在看恐怕下結論為時尚早。2017年10月,蘋果公司最新發布的搭載eSIM技術的Apple Watch Series 3語音功能被叫停,也是緣於對此技術監管層面臨複雜問題亟需進一步協商解決。

eSIM卡敢為路在何方

蘋果Watch Series 3

另外,從個人用戶角度來看,個人終端設備中SIM的形態變化並不會給用戶帶來更多更好通訊服務體驗。目前市場上主流移動終端設備幾乎全網通,更換運營商並非用戶核心的痛點場景,更不是高頻用戶需求,即使到國外旅遊到機場後購買本地電信運營商的臨時用SIM卡,資費又非常便宜分分鐘搞定的事情,完全無需用到eSIM如此高大上的技術。

其次,從佔據市場優勢地位的運營商角度來看,eSIM應用場景內部基本達成共識,那就是在手機領域價值不大,因為中國手機用戶已經接近飽和,實質上是個零和遊戲不會帶來產業本身更多的增值,現階段會反對手機eSIM。但物聯網是個巨大的市場,萬物互聯網這個領域電信運營商會跟進國際國內標準,配合推動監管部門政策的制定,積極試點物聯網範疇的eSIM業務需求。

eSIM卡敢為路在何方

萬物互聯網物聯網

綜上所述,eSIM短時間內難以顛覆手機市場,eSIM真正的用武之地在萬物互聯網的物聯網領域。未來海量的物聯網設備,包括智能家居、智能路燈、遠程抄表、無人駕駛汽車、監控攝像頭等等對芯片的體積要求更高、成本更敏感,工作環境更惡劣,對具備通訊能力的芯片有更高的可靠性、穩定性、物理電氣特性要求,eSIM卡是非常必要的技術之一。以車聯網汽車生產銷售為例,汽車要銷售到全球各地,在不同國家要連接不同運營商的網絡,這就需要採用eSIM遠程配置管理來激活、變更汽車所連接的本地運營商網絡,內嵌在汽車裡的eSIM芯片還能承受汽車使用過程中顛簸、高溫、灰塵等所造成的惡劣工作環境,這些物物相連的IOT場景才是eSIM最適合的應用場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