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二十六)

著名生命學家,東方生命研究院創立人潘麟先生撰寫的《家門沒上鎖》,於2000年由北京燕山出版社首次出版發行後,便很快登上人文類暢銷書榜首,先後被國內各大圖書館收藏。2015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再版發行此書。

《家門沒上鎖》是潘麟先生的第一部生命學著作。該書是先生對人生的洞見和對生命的體悟,含有關於生命智慧的問答。

人生是一場舞會

開悟以後的人將怎樣處理他的日常生活?他會不屬於工作不屬於世間的人情世故嗎?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二十六)

有很多人到我這裡來問過我這個問題,你不是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問這個問題的人。我不知道人們為何對這個問題如此感興趣。

你是什麼,你的生活就是什麼,你的生活是什麼,你的人生就是什麼,每個人的生活和人生都是這個人內在的東西的外化。你怎樣生活和怎樣度過人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人們總愛寄希望於未來,人們心中總是有一個對未來的生活和人生的憧憬,就是因為有了太多太美麗的希望和憧憬才使得每個人都錯失掉對當下生活的體驗和感悟,我們總是被未來的設計和慾望佔據了。

古老的東方人的那種田園式的生活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工業和商業把人們帶到一個緊張和窒息的生活之中,越來越細的社會分工把人們恆久地固定在一片小小的天地裡,科技和科技的生活方式使人機械,使人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地運作著……生活失去了歡笑,一切都顯得那麼的造作虛偽和冷酷。

虛偽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一種流行病,恐懼時刻籠罩著這個時代,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這個時代難以生存,難以放鬆。你在歷史上不會發現任何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到處充滿疾病——生理病和心理病。佛說“眾生皆在病中”,這一點在這個時代裡尤其顯得突出!

人口變得稠密,可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卻越來越深。生活中充滿了商業和物質的誘惑,可空虛和無聊卻時刻伴隨著我們!膚淺和浮躁是這個時代的特性。無家可歸感和世界之大卻無我立錐之地之感,是生活在跨越二十世紀進入新紀元的人們的共同感受,每個人都無所適從地生存著,每個人都在心中吶喊:這個世界到底怎麼了?!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二十六)

偉大的非暴力之父,被公認為二十世紀少有的幾位偉大的人物之一,印度解放運動的領導人之一聖雄甘地先生,以無比敏銳的洞察力發現在工業社會中有七個大的痼疾恆久地存在著:

一、在前人的實踐和啟示下,人們都很清楚什麼是對我們的生活和人生真正有益的,但我們卻沒有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實踐它們的能力。——這是“靈魂瘓疾症(又叫做心靈軟骨病)”的直接表現。在科技和物質短暫的享受下把人生的勇氣和恆心都放棄了,只求今日歡樂,不問明天之事,久而久之,我們都在犧牲生命中恆久的極樂,用來滿足當下的物慾和感官之樂。

二、每個人都認為生產、消費和國界比人比地球更重要,並以此認識來對待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和我們自己。——這是將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轉移到我們以外的事物上去,以外界的事物來衡量我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這是一個十分危險的趨勢,這種趨勢的結果是失去自己,扭曲自己,摧殘自己。

三、時代沒能給青年人指出一個值得追求的真理,使很多有才華的青年人吸毒、賣淫、盲目掙錢。——在這個時代裡,真理和生命已經被貶低到最悲慘的地步了,人生不是一種感恩,不是一場慶賀,而是成了一場背石頭上山的重負,而是一種扔垃圾式的揮霍。末日感和虛無感充滿了這個時代的所有角落。

四、狂熱的經濟行為不以人類對環境的需求為基礎,為追求利潤而捨棄一切。——人類的價值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我們已經失去了對行為反省的能力,行為本身成了行為的唯一目的。人人都在追求虛假的自我,於是一切能娛樂自我、滿足自我、擴充自我的行為都不放棄。清醒和冷靜成了最奢侈的東西。尼采所說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被曲解以後四處蔓延著。

五、當今的政治缺乏對人性的尊重與應有的信念。——自由和民主需要用智慧來實行。一群充滿野心、暴力和愚蠢的人佔據著政治的舞臺,人遂成了一個政治的工具,而不是那個偉大的造物主的傑作,對人的尊嚴的踐踏和對人內部那個神聖的神性的摧殘成了這個時代最重的一個音符!

六、我們的娛樂作風,是沒有信念的具有毀滅性的娛樂行為。——心靈已經被物質嚴重地汙染了,我們已經被物質所同化,庸俗的物質崇尚和享樂主義流行著,偉大的藝術——人生之美的反映被墮落成了庸俗的商業,在貞潔、繪畫、舞藝、音樂都成了金錢動機的時候,像豬肉一樣放在市場上被買賣的時候,那麼這個世界還有什麼美可言呢?

七、整個人類失去了最珍貴的對理想、對他人遭遇、對生命的敏感和關切。

聖雄甘地關於當代這個工商業時代的洞見最有力的一個發現就是第七個命題。第七個存在於工商業時代的這個痼疾是對前六個痼疾的總結概括,它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代社會和人生的病根:失落和自我催眠!

無疑,健康的社會來自健康的人類,健康的人類來自健康的心靈,健康的心靈來自健康的愛和覺悟,知識的堆積不能給我們帶來任何幸福,幸福是生命的一個固有屬性——它就在每個人的內部,需要每個人去發現去顯化。

開悟者沒有夢,這並不是說開悟者晚上不做夢,開悟者沒有夢的意思是說他從人生和社會這場大夢中醒來了。《黃帝內經》說:“至人無夢。”

《黃帝內經》中所說的“至人”就是指開悟的人。開悟的人的生活從表面上看來和常人沒有任何不同,所不同的在內部。開悟者將人生當作一場歡快而率真的嬉戲來過,而不是當作一場苦力的工作來過。

隨緣度日和度日隨緣,是開悟者在人情世故中表現出來的一個主要特色。得失聚散無非都是緣,緣來則來,緣去則去。當緣來的時候,就讓它來吧;當緣去的時候,就讓它去吧。緣來不拒,緣去不留——能做到這一步,你必須對“你從來就沒有被生下來過”這句話有著超乎尋常的理解。

開悟者永遠對他自己真誠。當他哭的時候,他就是哭,他從來不在他想哭的時候不哭,也從來不在他不想哭的時候裝哭;當他笑的時候,他也是如此。一言以蔽之,他對他的一切都是真誠的。

開悟者的生活和人生隨時隨處充滿了無限的虔誠和神聖。當他哭的時候,他會以無比虔誠的心態來對待他的哭;當他歡笑的時候,他會以無比神聖的心態來對待他的歡笑。因為開悟者明白,人生是一場生命的舞蹈,失去虔誠和神聖的心態就是對生活和人生的不敬。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二十六)

我所說的虔誠和神聖的態度不等於緊張和嚴肅的態度,緊張裡充滿了毒素,嚴肅是一種心靈的病態。虔誠的意思是,無論生活和人生是什麼,我都會接受它們,我本人不加以選擇——對生活對人生不選擇就是我的唯一選擇。如果我的生活和人生是艱難的,很好,接受它;如果有一天我的人生和生活變得輝煌和充滿榮耀,很好,接受它。

我們無法對生活和人生要求什麼,我們不能對生活說你只給我們快樂,不要給我們痛苦。只有歡樂沒有痛苦僅作為希望存在是可以的,但現實中我們找不到這樣的生活和人生。

生活和人生不是我們要求它應該是什麼它就是什麼的,而是我們賦予它是什麼它就是什麼。這種賦予是你內在的真實流露,你所表現出來的生活和人生是十分忠實你內在存在的,它從不對你撒謊,你內在是什麼,不需要向內看,只要來看一看你以前的人生和現在的生活就明白了。

對生活忠誠就是對生命忠誠,對人生忠誠就是對存在忠誠。遊戲的人生不等於輕視人生,不等於放蕩人生,情況正好相反,遊戲人生是對生命的絕對虔誠的具體表現——因為生命就是以遊戲的態度從我們的身心裡顯化生活和人生的。

潘麟先生《家門沒上鎖》(連載二十六)

關聯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