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中度拖延症?好高騖遠?看她複習半年 380 上岸華科同濟!

考研:中度拖延症?好高騖遠?看她複習半年 380 上岸華科同濟!

簡歷:本科南昌大學,考研錄取於華科同濟。總分 380,西綜 240,英語 80,政治剛過線。

關於考研方面的知識點和乾貨大家可以加下群來獲取285681134

文章主要內容:(篇幅限制分成上下篇)

  • 西綜複習

  • 英語複習(下篇)

  • 政治複習(下篇)

  • 5 條總結(下篇)

考研對大部分醫學生來說是彎道追上車甚至超車的關鍵,建議大家看經驗的時候把握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最好不要想當然,有時我們會先懷揣一個論點,再去找支持這個想法的,同時忽視反對意見,非常不客觀。比如我複習時貪大貪多,儘管大家都說做真題就夠了不建議做紫皮,我還是排除萬難找到了能印證我想法的經驗帖,開開心心買了紫皮,實際上不到 12 月我就叛變成了堅定的真題黨。

所以要放下執拗,大家都覺得不錯的方法,應該有它的可取之處,畢竟血淚教訓換來的。

西 綜

  • 反覆滾動學習,看課本,看視頻,做真題

複習資料:除了診斷(基本全新)都買了新書,真題 4 本,習題 2 本,講義一套。講義看個人需要吧。習題應該是放在最後的,如果真題滾瓜爛熟,實在沒事幹了,查漏補缺一下。除非能做到每個月把做過的題再看一遍,不建議做太多習題(紫皮書其實不錯,只不過我沒有時間而已)。視頻是個好東西,人老師兩句話能解決你一上午都想不通的問題,還提綱挈領,讓你迅速掌握啥是重點、框架啥樣,推薦,至少重難點要看。(但是強烈不推薦 LR:喜歡串講,但是像是炫技不怎麼有用,而且會在很多偏離重點的小點上花很多時間,開車開的莫名其妙)。

看課本,看視頻,做真題。這是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我是頭天覆習前面的,然後看書看視頻,第二天做真題(用的是專門買的三年前的)和習題(劃掉)。用不同顏色的筆畫正字記錄錯題次數,把真題的知識點畫在書上(包括有用的題幹),有些做題思路寫在旁邊,對書上不好理解地方做註釋,還有需要對比記憶和鑑別的地方也寫出來,某些知識點考的多就標一下。這樣重點就很明顯,第二天覆習的時候,就看這些。看到後面的時候會把前面的重難點回顧一下。整本看完一遍之後趁熱打鐵把重點的地方再看一遍,尤其是總論的部分,第一遍看和整個看完再看總論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看下一本書的時候,同時再做一遍上一門的真題(這次用新的,因為最近三年的題之前沒有做過,正好檢查知識點掌握情況)。做真題要達到每個選項為什麼選為什麼不選,題幹哪裡是題眼都爛熟於心的地步。把書看懂,真題的重點掌握好,就足以拿非常高的分數了。

我的順序是病理-外科-生理-生化-內科。

7 月中-8 月底:病理和外科。病理不難,真題重複率很高,沒有時間的話就看真題講解視頻,有時間的話看看書。至於外科,自己總結總結臨床思維,比如消化道大出血這裡,自己先根據之前學的想想可能原因,怎麼鑑別,再照著書上看哪兒還有補充,包括處理原則這類可以畫個簡易思維導圖。整體來說不難。

9 月初-10 月 20 日:生理和生化。生理理解起來難,尤其是開頭不習慣。感覺好像理解了又不一定記得住。內容非常多,雖然書薄點,但是我覺得任務比外科重不少,不過還好真題都不難。建議看視頻輔助理解,但是也要看書。睡前可以想一想今天學的內容,比如尿的生成,自己不看書順一遍,或者給同學、父母講一遍,能講出來的話,基本上就真的理解了。不要放棄神經和泌尿。生化的話,先看看視頻打個基礎,再看書,把重點的地方折個角,隔幾天自己默一遍,尤其是需要對比記憶的地方有很多,沒事就想一想,不然太容易忘了。

12 月:生理和生化忘得比背的都快,生氣。病理和外科也模糊了。看書來不及了,只能刷真題,不會的再看書。其實還是相當於整個備考只看了真題,因為習題很久不復習等於沒看,根本記不住。如果之前能把真題掌握好,這段時間就可以用來看書或者做習題,這才叫進階。換句話說,不存在一口吃個大胖子這種事,一定是先把基礎掌握好,再去把更多的細知識點加進去。所以我更傾向於一輪看個心裡有數,然後把重點背下來,二輪仔細看書,在掌握重點的基礎上不斷添枝加葉,這樣效率是更高的。最後做了三套按年的真題,260-280,比只做章節真題感覺簡單多了。

還得勇敢面對慘淡的人生,接受記了就忘、忘了還得記的殘酷事實。吃飯路上沒事想想知識框架和重難點,發現忘了就再看看。要多聯想,讓思維發散開,相同學科前後有關的、不同學科之間有關的,看到的時候多想一想。不要覺得一發散就發現自己啥都忘了,就想逃避,忘了正好再看一遍,習慣了就不難受了。並不浪費什麼時間,不要逃避!不要找藉口!不要逃避!最好留些彈性時間,難的章節,一定要弄懂,然後重複兩遍,再進入下一章節。不要糊弄自己,或者非要遵循計劃就是要一天一章這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