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希望青年人這樣奮鬥

习近平希望青年人这样奋斗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並發表重要講話。

一、做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者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靈魂。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成立,中國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全方位、深層次的社會實驗,中國人民和無數仁人志士在紛繁複雜的思想主張間反覆比較,在形形色色的制度模式中艱難選擇,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在政治領導上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在發展道路上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中國用近百年徘徊、無數次屈辱這樣沉重的代價換來的正確選擇,是先輩們用幾代人的苦難探索出的發展道路。對於當代中國青年來講,青年一代必須倍加珍惜今日的生活,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這就是當代中國青年對國家和民族、對我們自己和後輩所應當肩負的歷史責任。

新時代,經濟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文化異彩紛呈、人生選擇豐富多元……與過去相比,今天的青年人擁有更多更好的機會和選擇去施展才智。當然,也面臨著更多不確定的誘惑與挑戰。唯有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才能真正堅持人民立場,才能真正掌握正確的價值觀這把人生 “總鑰匙”,才能真正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習近平曾說:“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年時期的習近平曾先後書寫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多個場合多次講述革命先輩的青春故事,青年習近平的家國情懷,為我們詮釋了何為矢志不渝、何是堅定信仰。只有不忘初心,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才能凝聚起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永續發展的磅礴力量。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每一個青年,都應主動將個人的奮鬥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奮鬥大潮中,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如此,青年心中才有陽光,眼裡才有遠方,腳下才更有力量。

习近平希望青年人这样奋斗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金光生命科學大樓一層大廳認真聽取關於學校學科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創新能力提升等情況介紹。

二、做新時代的奮鬥者

馬克思曾說:“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1939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慶賀模範青年大會上發表講話,標題就是《永久奮鬥》。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引用了《永久奮鬥》中的話語激勵青年。他號召當代青年:“在奮鬥中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僅致力於科學“解釋世界”,而且致力於積極“改變世界”。習近平指出:“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 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新時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更要拿出奮鬥者的姿態,葆有接續奮鬥、艱苦奮鬥、不懈奮鬥的精神狀態。每一代人的幸福只能靠每一代人自己去創造,而且每一代人都應承擔對前輩、對自己、對後代的倫理責任、道德責任和社會責任,奮鬥精神在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祖國西部大地上,年輕的大學生志願者領著孩子們暢遊知識海洋;精準扶貧路上,青年“書記”躬身脫貧一線;寒風凜冽的邊防線上,一批“00後”的年輕面孔昂首挺立……在國家的發展中茁壯成長,在時代的征程中不懈奮進。無數青年揮灑青春熱血,跋山涉水一程又一程,“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因為青年的奮鬥和付出,古老而年青的中國再次煥發出更加蓬勃向上的生機。

青年人的夢想有多雄奇,青年人的奮鬥有多努力,中國就有多美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展望新時代的偉大工程,青年在民族復興的歷史征程中邁出更加堅定的步伐。長征七號火箭的發射架旁,一群平均年齡不足35歲的科研人員夜以繼日;擔綱研發C919的中國商用飛機責任有限公司,35歲以下的年輕人佔70%以上;從“90後”副院長劉明偵到“90後”女博導楊樹,越來越多的青年骨幹成為“挑大樑”的中堅力量。“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新時代的有志青年正用實踐為自己打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堅實烙印。

习近平希望青年人这样奋斗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大學考察。這是習近平在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正在就“解讀新時代”進行座談交流的中外學生親切交談。

三、像馬克思那樣為人民奮鬥

馬克思畢生的使命就是為人民解放而奮鬥。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首先是一個革命家”,“鬥爭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樣滿腔熱情、堅韌不拔和卓有成效地進行鬥爭”。為了改變人民受剝削、受壓迫的命運,馬克思義無反顧投身轟轟烈烈的工人運動,滿腔熱情、百折不撓地推動各國工人運動發展,始終站在革命鬥爭最前沿。中國共產黨人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堅定實踐者,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鬥。從毛澤東同志提出的“為人民服務”,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都體現了我們黨為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精神傳承。

人民立場不是口頭喊出來的,必須源於深厚的群眾感情,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情感自覺。習近平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延安的窯洞裡有馬列”“梁家河有大學問”,青年習近平在梁家河插隊的七年,與老鄉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生活在一起,為共產黨人堅定初心提供了生動教材,他全身心的融入群眾中去,從不諳世事的“知青”成長為“普通農民”“黃土地的兒子”。當他離開梁家河時,村民們送了一程又一程,難捨難分。40年後,當他再次來到梁家河時,他發自肺腑地說:“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裡。”樸素而隆重的送行、簡單而真切的話語,背後飽含的是與人民的深厚感情。新時代的有志青年就要像習近平總書記那樣,自覺融入人民群眾的奮鬥隊伍中,堅持從最大多數人的長遠利益出發思考問題、作出判斷,始終關注和關心身邊群眾的安危冷暖,將心比心、以心換心,防止變成“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永遠和最大多數人民群眾在一起。

新時代,青年一代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不忘初心,樹牢為民情懷,在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新時代,給了青年人更多新平臺、新機會,也對青年人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擔當。不懼艱難,不畏風霜,紮根人民,奉獻國家,青年的奮鬥更顯分量。青年一代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才能把好人生的“方向盤”,在逐夢的路途上腳踏實地、行穩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