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每個人都有過落差感,但落差大到只用20年就從天堂到地獄,曾經高高在上、財權一手掌握的南非白人,如今卻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會不會落差太大了?但深究其中的原因,卻能發現很多不為人知的因素,甚至也能理解這些白人堅決不離開南非的初衷。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南非有很多別稱,其中最引人注意的莫過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豪登省列為世界遺產的幾處人類化石遺址,三面環海的南非也因此得名“人類的搖籃”,至少17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活。1487年,葡萄牙探險家(應稱其殖民先鋒)迪亞斯首次登陸南非,葡萄牙國王約翰二世隨即對南非大陸發起殖民,此後的兩百年中,南非迎來了大量歐洲各國白人,甚至當時的歐洲社會中還有句俗語:“混不下去了就去南非吧”。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葡萄牙王國的沒落,導致南非成了歐洲各國競相爭搶的富庶之地,從歷史角度出發,南非這個國家實際是歐洲各國白人聯手建立起來的。因此,當英國發起第一次“布爾戰爭”時,在南非土地上出生的白人後裔已經有了國家認同感,進而聯手抱團與英國人血戰20多年,如今的南非大城市隨處可見布爾人戰爭紀念館與紀念碑,所描述的均是“白人與白人”之間的戰爭。換句話說,各國移民至南非的白人統一自稱為布爾人,而南非實際上就是布爾人自稱的家園。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在1995年前,南非是非洲大陸上唯一白人執政的國家,這一批白人給南非帶來的不僅僅是“刀耕火種到工業社會”的變化,同時還將南非打造成次發達國家,甚至一度傳出南非會“改寫五常為六常”的消息。當時的南非70年代開始發展核武器,1982年就生產了第一枚可掛載在飛機上的核彈頭,當量雖然不大,但每18個月就能生產一枚,別說歐洲,就是放眼全球能達到這個速度的國家也不多。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南非種族之間的爭議也因布爾人而起,在佔據南非權力與經濟命脈的同時,白人們實行了種族隔離,甚至有過黑人與白人不得走同一通道的規矩,導致矛盾不斷加大。直至後期經歷了前後20年的“廢核、開放貿易渠道、破除金融體系、給所有黑人南非國籍、收回土地均分”等等事件之後,南非經濟直接倒退20年,也就是說,從“刀耕火種”到次發達國家,布爾人用了幾百年,重新回到第三世界非洲國家,南非只用了20年,從天堂到地獄的即視感。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與所有白人發達國家一樣,如今在南非掌握經濟命脈的依舊是白人,但拋開好望角以及開普敦等地區的少部分白人後,南非大部分白人的生活並不好過,不僅要遭受來自各方的排擠,連土地、產業和人身安全都面臨著被掠奪的巨大風險。2018年2月,南非政府調查發現白人仍佔有72%耕地,因此發起決議要將白人耕地全部收回,同時表示不會給予任何補償。在南開普經營一家農場的荷蘭裔農場主坦德卡因此近乎絕望:“這是我所有的財產,我在南非出生,在南非接受教育,但我卻不被認為是南非人。”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與坦德卡有類似經歷的還有葡裔桑德森一家人,作為在南非生活了5代人的葡萄牙貴族之一,桑德森一家原本有數千公頃土地,還有一家數百人規模的農產品加工廠。1996年被徵收全部資產導致加工廠和土地雙雙荒廢,2002年後當地政府准許他們重回加工廠,短短五年時間就成為遠近聞名的產值大戶,然而,桑德森一家並沒有過太久富足的日子,加工廠以及所有財富再次被徵收,從此,曾經高高在上的貴族們不得不居住在貧民窟內,如今被南非黑人稱為“白人難民”。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與土地和財產被徵收比起來,更嚴重的是南非的失業率和對白人的嚴格控制,在當下失業率高達29.7%的南非,至少1/4的黑人都找不到工作,被打壓的白人處境只會是更加的艱難。這些南非白人之所以不願離開南非,關鍵還是因為將南非當成是自己的家園,他們與黑人之間的差異僅僅是皮膚之別。因此,哪怕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願離開南非,當然,其中相當一部分人還在翹首以待返還財產的那一天。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20年天堂到地獄:高高在上的白人淪為難民,住貧民窟也不走

事實上,留在貧民窟內的南非白人已經處在走投無路的狀態中,這也應了老祖宗的一句話“風水輪流轉”,20年前是高高在上的白人,如今卻是黑人眼中的難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