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渤殘忍提問高三學子:高考這座獨木橋,你為什麼非要擠過去

因為喜歡黃渤,看了最新的《極限挑戰》,沒想到最後的20分鐘,看哭了我。

節目組請來了一群高三學子和明星們共同做了這個測試。

測試的規律是這樣的:提問學生們6個問題,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前進六步,如果否定,那就原地不動。

黃渤殘忍提問高三學子:高考這座獨木橋,你為什麼非要擠過去

黃渤提了第一個問題:你的父母是否都接受過大學教育?

只有一小部分的孩子向前移動了六步。

隨後父母有沒有為你請過一對一家教?父母是否支持你學特長,並且保持一定水準?你有沒有過出國旅行的經歷?父母有沒有承諾你出國留學?父母是否一直視你為驕傲,並在親友面前誇耀你並炫耀你?

一直有人向前走,卻也一直有人停留在原地。

節目組說:這是你們的起跑線。

殘忍,卻真實,問題個個與家庭環境、教育環境和父母的眼界、格局和能力息息相關。

記得去年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的一番言論曾引發熱議。他說,生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很多外地和農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這注定讓我的學習習慣和性格培養走了很多捷徑。

但他最後總結了這樣一句話:因為這每一步的基礎打得比較牢固,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很多人推卸自己沒有出生在北京的得天獨厚,父母也不能提供更好的原生家庭。卻忽略了下一代應在上一代提供的基礎上繼續努力,成長帶來的複利,才是最重要的。

何為窮?又何為富?生活標準和質量本來就不同的家庭,在對孩子三觀的培養上,也有著本質的不同。

黃渤殘忍提問高三學子:高考這座獨木橋,你為什麼非要擠過去

同樣,節目裡那站在前端的20個孩子們,每每走出的那六步,和自身努力結果並沒有關係。

如果開始起跑,他們可能領先許多,但如果不拼,靠前的起跑線,可能被後來者居上。

節目組讓黃渤和嘉賓們重走一遍孩子們的遊戲。

六個問題提完,幾乎沒有一個人向前走一步。黃渤感嘆:差距很奇妙,如果這就是我們的18歲,差距真得是“失之千里。”

說這話的他並不是誇張。

出身草根的黃渤,曾經只想做一名歌手,對學習不懈一顧,他是酒吧唱著"渾身帶著傷,風雨裡我獨闖“的追風少年,可是他沒有火,在那個顏值就是一切的娛樂圈,因為長得醜,所以什麼也不是,為了生計,他回老家開了個皮革廠,後來連皮革廠也倒閉了。

27歲才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報考電影學院,連續兩年落榜,直到第三次復讀,才被錄取。

所以,他說:高考特別公平,沒有任何門檻,無論你的父母是誰,無論你家住多大的房子?你們都在一條起跑線。

他不止表示,如果沒有第三次復讀,自己可能還在家鄉開皮革店或在酒吧裡唱歌,不會有今天的影帝!

黃渤殘忍提問高三學子:高考這座獨木橋,你為什麼非要擠過去

自古,才華就是一個無需自貼標籤的東西,時間會為真正有準備的人留有掌聲和榮譽。在此之前,你只需要堅定的信念與不懈的努力。

只是,你為什麼一定要考大學?節目裡,黃渤說了一句:知識能改變命運。

網絡曾流行一段90後的網紅們直播撕書的視頻。

她們說讀書沒用,自己不讀書,照樣做老闆開跑車,給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學生,讓一部份人陷入困惑,其實經常有發了小財的土財主們對一些高學歷低工資的人挑釁,讀書有什麼用?我小學沒畢業,照樣掙大錢。

劉同也在演講裡講過一則故事:

一個父親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讀大學,他認為讀大學四年一共要花掉八萬的學費,讀完後找工作可能一月也就是兩三千塊的工資,不划算。

他說,我讓女兒高考後直接去打工就好了,四年怎麼都可以賺個十幾萬,然後,這十幾成萬還可以創業,買房子,做投資,多好。

的確,人生的路有千萬條,自主創業和畢業後拿著死工資的人生並無迥異,怎樣都是一輩子,但讀書有沒有用,每個人都有評判標準。

一紙文憑,雖不能讓你登上人生巔峰,卻足以避免跌落谷底。它的好處不僅僅是學歷。

它能改變原生家庭的狹隘侷促;提高層次,不用仰人鼻息;人生可以有更多選擇的權利,包括事業、伴侶、朋友;還有下一代更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資源......

人生,如果很複雜,那麼高考,就很純粹。

純粹到公平,人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面對同樣的竟爭環境,單純地通過拼搏勤奮,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基礎人生,至於未來,完全取決於努力與否。

當然,高考只是人生馬拉松裡的一小部分,並不是全部。

有一個在國企做董事總助的文友,講過自己的經歷,讀高中時父親生意失敗自殺,突如其來的變故,逼著她離開舒適地帶,去成長。

她早早走進社會,先是在一個親戚的服裝廠裡打雜,工資是計件的,一天手腳不停也只能掙個十來塊錢,且全年無休。

一路艱辛,又看不到前程,她漂到了大城市,但很多公司都要學歷,沒有學歷的她仍從低端工作開始做起,生活質量沒有任何保障,她羨慕那些出現在寫字樓裡光鮮亮麗的女人,明白讀書的重要性。

她報名自考,邊上班邊看書,用了幾年時間攻下專科本科,終於敲開國企大門,但仍不滿足於有了社保的保障。

各種學習,逼自己變得更好,很多年後,她感慨成年後的拼命比年少時更難,但只要撐一撐,就過去了,人一定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黃渤殘忍提問高三學子:高考這座獨木橋,你為什麼非要擠過去

黃渤殘忍提問高三學子:高考這座獨木橋,你為什麼非要擠過去

黃渤殘忍提問高三學子:高考這座獨木橋,你為什麼非要擠過去

很喜歡節目組最後告訴孩子們的話:

現在的起點,是父母努力創造的優勢,但沒抵達終點之前,誰都可以去爭冠軍,父母盡力送你到這,剩下的,全靠自己。

這一生,父母可能給不了好的家境,但自己要學會成全情感的溫柔傳遞和能量的清晰引導。

好的人生,全是自己拼來的!

別說青年的志向與擔當,不談求索與追尋,只為它能讓你得到喜歡的職業和追求到喜歡的人;不會迫於生活丟掉生命裡的各種喜好;也不會因為價格放棄喜歡的商品;更不會屈於金錢而無力贍養老去的父母;

借用網絡一句話:我們只是在做一件自己70歲後回憶起來還會微笑的事情。

讀書,如此!

努力,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