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尾市急升的情況是什麼?

第一種,在收盤最後一分鐘時股價出現異常的放量拉昇,股價的變動呈跳躍波動,這種尾市拉昇的手法有時可能是為了粉飾帳面利潤,有時是為了引起市場關注,多是一種信心不足的表現。這種手法在股價大幅上漲之前一般不會出現,在股價主趨勢完成以後才比較常見。

第二種,量價配合非常完美,出現正常的價漲量增,此時股價流暢上揚,在很短的時間裡出現讓人賞心悅目的上漲,成交量也呈現極有規律的持續放大,因為主力要在有限的資金量下實現股價漲幅的最大化,所以在時間上多選擇收市前半小時內完成整個拉昇,給人的整體印象是漲勢非常強勁,上漲已迫不及待。這種尾市的急升主要是主力為了吸引市場投資者參與,集中資金和籌碼在短時間裡交易,做出極具實力的股價形態。

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某些股票全天股價走勢平穩,但在尾盤急拉上去,這是為於十麼呢?

首先,這被認為是主力拉昇的前奏,這是最直接的理解。確實存在這種現象,主力在拉昇股價的前一天將收盤價故意拔高,也許第二天的起點會高一些。但現在的投資者已經非常老練了,如果拉了收盤價而第二天主力沒有參與,那麼股價必定低開,市場絕不會認同主力強行拉抬的收盤價,因此現在己經很少有主力會為了拉昇而拉高收盤價了。

其次,可能是主力在護盤,目的是不讓股價下跌,這是自以為成熟的理解既然主力尾市拉昇並不是為了要在第二天繼續推升股價,那麼可以理解為維護股價,也就是平常所說的護盤,不過更確切地說,護的是收盤價的盤。

一定要仔細分析過盤中的每筆交易後才能下結論,是屬於比較理性的解釋。確實,如果沒有對盤中交易過程的觀察,我們很難就這一現象得出明確的結論。

下面會講到尾盤選股戰法,但切記一定要滿足以下要點,不然很可能中莊家的陷阱!

尾盤的定義:

所謂的尾盤也即是盤尾,一般是指股票收市前半小時的盤面表現。尾盤是多空一日拼鬥的總結,故收盤指數和收盤價歷來為市場人士所重視。開盤是序幕,盤中是過程,收盤才是定論。尾盤的重要性,在於它是一種承前啟後的特殊位置,即能回顧前市,又可預測後市,可見其在操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選股條件:

1、個股開盤之後長時間圍繞均線不動,上下震盪1個點之內,震盪時間越長,啟動拉出漲停的概率越大!

2、個股震盪的過程當中,下方嚴重縮量,量縮的越小,個股啟動拉出漲停的概率越大!

3、啟動的時候分時線和均線一起啟動,下方快速放出大量,可以果斷買入!

4、當我們找到個股的時候,如果下方的量放的很大,這樣的個股不追漲買入,一般情況下,如果行情沒收盤,量能放到前量的數倍以上,這類個股第二天一般都會低開!

來看下尾盤選股的注意事項:

1、個股開盤之後長時間圍繞均線上下震盪,而且震盪幅度非常小,往往上下2%左右,一般性震盪時間越長,啟動拉出漲停的概率越大。

2、個股震盪的過程當中,如果伴隨量能的縮小,那麼個股啟動拉出漲停的概率越大。

3、個股啟動的時候分時線和均線一起啟動,下方成交量迅速放大,可以果斷買入!

4、當找到個股的時候,如果下方的量能異常的大,這樣的個股不追漲買入,

尾盤二板分裂戰法:

交易模式

描述:二板,午後板,一般是2.30左右,根據首板的情況二板的放量情況不太相同,一般為近期常量成交的6倍左右。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一定是放量確認的2板。而且,個股的邏輯一定要是相對獨立的龍頭。

首板之後,第二天早盤高開衝高,摸板或不摸板後回落,全天在均線附近徘徊,不能跌破紅盤,成交量最好不要放的太大,如果前一天是放量板,最好到倍量為宜,午後2.30左右有資金點火。

參與方式:在均線附近埋伏或者打板,第二天早盤視情況衝高離場。第一天埋伏的安全墊還是很高的,第二天的盈虧在8:2左右。打板的確定性更好一些,目前這種情況封板失敗的例子還是小概率事件,不過利潤少一些。

案例:

1、杭氧股份,02-08,或為莊票,相對比較獨立的走勢,第二天低開直接往上拉,給了10個點肉。

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2、太化股份,或為山西國改,相對比較獨立的走勢,同期票還有界龍實業+國際實業,第二天小高開衝高給了10個點肉。

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3、佛塑科技,鋰電池概念,次日淪為跟風,2板確認跟隨科恆股份,第三天直接悶殺,當然科恆股份也算是被悶的,不排除和氛圍有一定的關係。——後知後覺接盤俠

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深解為什麼不要參與尾市急升的股票?

尾盤買入法的優勢

第一:不論大盤漲跌,在收盤前十分鐘,一定能看出個股主力運做的意圖,第二天拉昇的概率。

第二:早盤買入法雖然也能買到漲板股票,但是,下午面對大盤風險是短線高手很難規避的。

第三:波段打法雖省心,但是,沒有短線收益高,並且操作不好容易做車

贈送:均線量線指標公式

{均線量線}

DIFF:=EMA(CLOSE,12)-EMA(CLOSE,26);

DEA:=EMA(DIFF,9);

MACD:=2*(DIFF-DEA);

MACD1:=CROSS(DIFF,DEA) AND COUNT(MACD>0,1)=1;

RSV:=(CLOSE-LLV(LOW,9))/(HHV(HIGH,9)-LLV(LOW,9))*100;

K:=SMA(RSV,9,1);

D:=SMA(K,9,1);

J:=3*K-2*D;

KDJ1:=CROSS(K,D) AND CROSS(J,D);

均線:=CROSS(MA(C,5),MA(C,10));

量線:=CROSS(MA(V,5),MA(V,10));

SCC:=MACD1 AND KDJ1 AND 均線 AND 量線;

SC1:=MACD1 AND KDJ1;

SC2:=均線 AND 量線;

SC3:=均線 AND MACD1;

SC4:=量線 AND KDJ1;

SC5:=均線 AND KDJ1;

SC6:=MACD1 AND 量線;

SCC OR SC1 OR SC2 OR SC3 OR SC4 OR SC5 OR SC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