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票房“造假”?

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真可謂是個“熱鬧”的檔期。4月13日,《後來的我們》開啟預售。在此期間,電影《後來的我們》刷屏了整個朋友圈,不少人甚至表示還未看片,便已忍不住感慨:只是聽到“劉若英”“奶茶”、“後來”這些詞,便回憶青春往事,熱淚盈眶。

在跨時代金曲《後來》正式發行的19年後,劉若英將導演處女作《後來的我們》搬上了大熒屏。一部國產青春文藝片突然火爆起來,在預售期宣傳過程中,網友就紛紛表示,一定去支持票房,也預祝票房大賣。

恰巧,一組數據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三天票房突破7.69億元確實讓人大吃一驚,如此高票房,莫非這部新鮮出爐的電影竟然如此好看?

後來的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票房“造假”?

截至4日,電影《後來的我們》票房已突破10億,呈領跑態勢。然而,這部情懷滿滿的青春片近日卻被曝光存在嚴重票房造假行為,不禁令人大吃一驚。

4月28日首映日晚間,多方消息爆料稱,《後來的我們》在首映日出現了大量退票情況, 被退票的影院總數接近4000家,退票總額在1500-2000萬元。並且,該片的預售票房輕鬆過億,首日票房高達2.8億元,毫不誇張的說,可以堪比好萊塢大片達到同一量級。

在高票房的背後,是針對上映首日就遭遇大量退票的質疑聲,儘管電影局已經介入調查,但目前片方、導演和第三方票務平臺都矢口否認參與,到底誰買了上千萬的電影票,隨後又退掉了呢?

誰在導演《後來的我們》退票大戲?

《後來的我們》票房為何造假,居然搞得天下皆知。主要原因是通過炒高預售票房來增加影院排片,真實客戶反倒怕自己買不到票而提前入場;在上映首日,假數據再通過票務平臺退票離場。而此時,影院排片已經無法更改,院線方面同樣也遭受了巨大損失。

後來的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票房“造假”?

用戶改簽和“惡意刷票”的黃牛造成。

貓眼的第一份回應,給出了具體數據,38萬張票,1300萬票房,表示平臺“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並且表態“貓眼平臺從來沒有,也永遠不會有這種干擾市場秩序的行為,也絕不姑息和縱容此類事件。”

後來的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票房“造假”?

第二份回應,貓眼解釋了4月28日中38萬張退票的具體來源,其中54%的訂單確定是“用戶正常改簽行為,這部分用戶最終產生真實支付並消費,因改簽業務在後臺邏輯中分為‘先退票再購買’兩個環節,故‘改簽次數’加到‘退票次數’當中,造成影城端‘退票數量’增加”;剩餘46%退票訂單中,“有部分確定為惡意刷票,疑似黃牛行為”。

後來的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票房“造假”?

但貓眼的解釋並沒有讓外界信服,反而引來了大片質疑,電影票竟然還有黃牛一說?全中國的黃牛居然在電影《後來的我們》上映當晚同時退票,如此巧合麼?後來的詐騙,還退票?難道是反向營銷,假裝電影很火?如此套路在生活中處處都可見,可是有時候明知道是套路,還是會交學費。

29日,電影局約談影片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要求認真查明漏洞,形成書面報告報主管部門。電影局表示,反對任何票房造假的行為,一旦發現查明,將嚴肅處理。幾年前網絡購票似乎還比較單純,還不能退票,宣推自己的片子是真金白銀砸進去。如今卻上演了賊喊捉賊的把戲。

後來的我們,總算學會了如何票房“造假”?

後來,我終於學會了如何退票,可惜你,早已關閉,退票的通道。後來,終於在血淚中明白,有些票一旦買就退不掉。中國的電影票房不斷地打破自身創下的記錄,從而越來越關注票房的局面下,為了讓票房達到更高好評而進行注水、造假的事件層出不窮。

此次退票風波讓擾亂電影市場秩序的不良行為公之於眾。雖然好與壞時間會見證,但,如果不及時遏制住該現象,縱使這些行業亂象繼續發酵下去,“後來”的電影將如何正確發展?令人堪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