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我們先來看一個“智豬博弈”模型:

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 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 前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自己的勞動成果。 現在問:"兩隻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 答案是:小豬隻能是等在食槽邊,而讓大豬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在這個模型中,有一條規則:豬越小越容易餓死。

這 其中的“大豬”就是股票市場中的“莊家”,而“散戶”就是其中的“小豬”。在這個遊戲中,散戶不要妄想去踩動踏板,那是莊家的專利,散戶能做的,就是瞄準 時機,耐心等待在食槽邊。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散戶順勢而為,投機吃差價才會有更多的機會賺到錢。於是,這個遊戲可以轉變為,莊家們充分發揮自身優 勢,發掘或“製造”出一些具有增長前景的股票,散戶則借勢哄抬股價,或者乾脆順風搭車,雙方實現雙贏。散戶難以戰勝莊家,但可以從莊家的盛宴中分得一杯 羹。散戶與莊家實力懸殊,這是一場業餘選手和職業選手的比賽。莊家單憑這些優勢並不能奈何散戶,因為股市不是強買強賣的市場。莊家的勝利完全建立在散戶錯 誤判斷之上。

股市給那些缺乏經濟基礎的人帶來了以小錢賺大錢的機會。對那些才高志大者來說,股市簡直就是一塊經濟福地。然而這個“有經驗的人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殺機四伏,偶有斬獲雖然不難,要頻頻得手並非易事,而以此為生則更是對自我和人性的挑戰。

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解釋何以一般股民敗多勝少,那就是:人性使然!說的全面些,就是這些永遠不變的人性:討厭風險、急著發財、自以為是、趕潮跟風、因循守舊和耿於報復,使股民難於避開股市的陷阱。說得簡單些,就是好貪小偏宜、吃不得小虧的心態使一般股民幾乎必然地成了輸家。

俗話說,掙錢只有三個方法:用手,用腦,用錢。用手掙錢掙的是辛苦錢,用腦掙錢的已算是人上人,真正的掙錢是用錢掙錢。用錢掙錢,聽來來吸引人,誰不想用錢掙錢?但用錢掙錢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有錢,其次是你有相關知識來用這些錢掙錢。股市就提供了這種完美的機會。


如何判斷個股籌碼集中度?

對於籌碼的持股分佈判斷是股市操作的基本前提,如果判斷準確,成功的希望就增加了許多。判斷持股分佈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1、通過上市公司的報表,如果上市公司股本結構簡單,只有國家股和流通股,則前10名持股者中大多是持有流通股,有兩種判斷方法:一將前10名中所持的流通股累加起來,看掌握了多少,這種情況適合分析機構的介入程度。二是推測10名以後的情況,有人認為假如最後一名持股量不低於0.5%則可判斷該股籌碼集中度較為集中,但莊家有時亦可做假,他們保留前若干名股東的籌碼,如此以來,就難以看出變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假如第10名持股佔流通股低於0.2%,則後面更低,則可判斷集中度低。

2、通過公開信息制度,股市每天都公佈當日漲跌幅超過7%的個股的成交信息,主要是前五個成交金額最大的營業部或席位的名稱和成交金額數,如果某股出現放量上漲,則公佈的大都是集中購買者。如果放量下跌,則公佈大都是集中拋售者。這些資料可在電腦裡查到,或於報上見到。假如這些營業部席位的成交金額也佔到總成交金額的40%,即可判斷有莊進出。

3、通過盤口和盤面來看,盤面是指K線圖和成交量柱狀圖,盤口是指即時行情成交窗口,主力建倉有兩種:低吸建倉和拉高建倉。低吸建倉每日成交量低,盤面上看不出,但可從盤口的外盤大於內盤看出。拉高建倉導致放量上漲,可從盤面上看出,莊家出貨時,股價往往萎靡不振,或形態剛好就又跌下來,一般是下跌時都有量,可明顯看出。

4、如果某隻股票在一兩週內突然放量上行,累計換手率超過100%,則大多是莊家拉高建倉,對新股來說,如果上市首日換手率超過70%或第一週成交量超過100%,則一般都有新莊入駐。

5、如果某隻股票長時間低位徘徊(一般來說時間可長達4-5個月),成交量不斷放大,或間斷性放量,而且底部被不斷抬高,則可判斷莊家已逐步將籌碼在低位收集。應注意的是,徘徊的時間越長越好,這說明莊家將來可贏利的籌碼越多,其志在長遠。


籌碼分佈的三種特徵

籌碼的低位鎖定

股票在上漲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股價的強勁上揚會帶來籌碼的向上發散,但某些情況籌碼並沒有轉移到上面,絕大部分籌碼依然沉澱在低位不動,這種籌碼分佈狀態,叫做籌碼的“低位鎖定”。 單就籌碼分佈的形態而言,籌碼的低位密集和低位鎖定看上去是幾乎是相差無幾的,所不同的是要從籌碼分佈的股價趨勢來看:籌碼的低位密集呈現出的是股價深幅下跌之後的橫盤,或是股價深幅下跌之後的低位震盪;而籌碼的低位鎖定,其股價趨勢的走向應該是股價的上揚,就是說低位鎖定的股價一般應正處於主力拉昇的過程之中。

要解釋這個問題,必須探討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多的籌碼被鎖定到了低位。 

一旦一隻股票的獲利超過了10%,心態上是非常興奮、緊張甚至是恐懼的——這10%來的不容易,特別怕這到手的錢又被別人拿走了。對中小股民來說,如果浮動盈利達到10%,還只是心神不定的話,那麼一旦浮動盈利達到20%,幾乎就肯定是拿不住了。反觀大量的籌碼獲利了30%之多,卻不見任何人拋出,是誰有這麼好的定力呢?答案只有一個:是莊家。30%對於你我來說都是個大數,對於莊家來說卻是太少了。30%的價格空間,可能並不是主力想要獲利了結的目標位。所以,籌碼的低位鎖定顯示了這隻股票的一個重要的信息——莊家的高度持倉。 既然是主力的高度持倉,那麼30%的上漲空間是不能滿足其胃口的。很顯然,如果哪位投資者是在這隻股票沒有上漲之前就持有了這隻股票,那麼他現在獲得了30%的浮動盈利,賣還是不賣呢?當然還是不賣為好。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籌碼低位密集:把籌碼帶寬(最高籌碼和最低籌碼之間的寬度)等分成100份,在0 — 30%的籌碼價格空間裡聚集了流通盤60%以上的籌碼,就是籌碼低位密集。

籌碼低位密集二種狀態:

1、籌碼從籌碼帶寬高位轉移到低位,是吸籌狀態。

2、股價上升,底部籌碼上移很少,是鎖倉拉昇狀態。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籌碼的高位密集

與籌碼的低位密集相反,籌碼的高位密集很有可能是主力出貨的跡象。這些高位的籌碼是低位籌碼向上轉移的形態,說明在市場上發生或正在發生大量的獲利了結的行為。

籌碼分佈的高位密集,是個相當危險的個股技術特徵。高位密集的市場含義是低位獲利盤大規模在高位獲利了結。股價之所以迅速漲高,一定是主力拉抬的結果;而主力之所以肯拉抬這些股票,一定是他擁有大量的低位籌碼;而此時這些低位的籌碼在高位的消失,顯示了主力正在大規模的出貨。可以說籌碼的高位密集在大多數情況下,意味著前期主力的離場。

老莊家正在出售股票,承接這些股票的可能是散戶,也可能是新莊家。反正有賣的就有買的,這是一個不變的市場法則,很難判斷買方是誰。大部分高位密集的個股的後來走勢是暴跌,但確實也有一部分個股在呈現高位密集之後,又形成了新一輪的上漲,這可能是新莊入場,做了一把接力炒做。但從投資的安全性考慮,建議不要買進高位密集的個股,因為一旦在主力出貨時入場,以後解套的機會往往非常渺茫。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籌碼的中位密集

籌碼中位密集:把籌碼帶寬(最高籌碼和最低籌碼之間的寬度)等分成100份,在35 — 65% 的籌碼價格空間裡聚集了流通盤60%以上的籌碼,就是籌碼中位密集。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籌碼的低位密集

如果籌碼是在低價位區實現密集,就把它稱之為籌碼的低位密集,而如果籌碼是在高價位區實現密集,它就應該被稱之為籌碼的高位密集。當然,這裡的高和低是個相對的概念。股價的高位和低位並不是指股價的絕對值,幾元錢的不一定是低,幾十元錢的也並不一定是高。因此,籌碼的低位密集,是指股價自某個價位深幅下跌之後,在相對的低價位區形成的新的集中。可以給籌碼的低位密集做一個比較精確的定義:當籌碼自高位流向低位,並且在相對低位的狹窄價格空間實現聚集,就叫“籌碼的低位密集”。

當籌碼形成低位密集之後,這隻股票的投資者就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的換位:早先的高位套牢盤認賠出局。那麼,到底是誰割肉離場了呢?很難想象股市的投資機構,比如說券商、基金會在鉅額的虧損上認賠離場。他們是市場上的投資主力,由於他們掌握足夠多的資金,所以他們沒有投降的必要,實際上這些割肉盤幾乎都是散戶所為。可以有這樣的結論,一旦籌碼分佈上發生低位密集,那麼割肉的一方一定是散戶。

那麼又是誰承接了這些割肉盤呢?令人遺憾的是,在解析這個問題的時候,發現又是散戶落入了以往的操作窠臼。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籌碼密集以後,其股價的走勢會有下列四種情況出現:

(1)籌碼在相對的低位密集後,股價向下破位,呈自由落體持續下跌;(2)籌碼在相對的低位密集後,股價向上突破,放量轉為上漲;(3)籌碼在相對的高位密集後,股價向下破位,呈自由落體轉為下跌;(4)籌碼在相對的高位密集後,股價繼續向上突破,持續上漲;

1、籌碼在相對的低位密集後,股價向下破位,呈自由落體持續下跌;出現這種市場現象通常是由於前面莊家已經完成了出貨,當前的股價雖然處於相對的低為位,但是這個位置仍得不到主力認可可以再次進場吸籌。籌碼大多集中在散戶的手裡,長時間的不上漲,開始有人割肉。套牢盤湧出而沒有承接盤,股價自然不斷向下回落尋求平衡。

2、籌碼在相對的低位密集後,股價向上突破,放量轉為上漲;出現這種市場現象通常是前面莊家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吸籌。長時間橫盤不漲有兩個原因,一是大盤不配合逆市拉昇拋壓太大,主力拉昇的成本太高。二是長時間橫盤也是一種洗盤的方法,長時間的不上漲使持股者失去信心,使持股者動搖而拋出籌碼,主力洗盤充分。

3、籌碼在相對的高位密集後,股價向下破位,呈自由落體轉為下跌;出現這種市場現象通常是前面莊家已經進行了充分的出貨。股價處於高位一旦有人開始殺跌出逃,那麼比賽割肉的遊戲就開始了。

4、籌碼在相對的高位密集後,股價繼續向上突破,持續上漲;出現這種市場現象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當前的股價處於高位,成交量小,散戶不肯追高,主力無法出貨,只有再拉一波,讓散戶看到新高,認可這個位置是“低位”不是“高位”。然後股價再回到這個位置,再出貨。(2)大盤的行情沒有結束,主力繼續做高可以獲利更加豐厚。


應用精髓:看清籌碼搬家的全過程

三國演義開篇曰:“天下大 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用這句話來形容股票市場中的籌碼最貼切不過了,只要有股票的買賣交易就會有漲有跌,便會使籌碼由從分散---集中---再分散 ---再集中,週而復始循環往復!做股票交易如果能夠把籌碼移動的規律參悟透,無疑會對自己交易的確定性、穩定性有著革命性的提高。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 理,也不必猜測其中有什麼太多的奧妙。

既然每一支股票都會經歷築底階段、上升階段、做頭階段、派發階段,也就是籌碼都會有一個乾坤大挪移的互換過程,就是籌碼搬家。每一個投資者在交易前都想著找到斷清主力收集籌碼、清晰籌碼、拉高籌碼、派發籌碼全過程的方法,籌碼分佈很顯然就是最好的工具了。

下面用深發展的走勢為案例,比較直觀的給大家講解一下

籌碼搬家的全景。

1、籌碼在高位集中。

這是2002年9月2日的走勢。這個時期的籌碼在相對高位密集,經過了前期放量大漲之後縮量上攻乏力,這時候要小心往下變盤。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2、在經過一輪的下跌籌碼在相對的低位集中

這是2003年11月14日的走勢。這是高位的籌碼還沒轉移到下方,而且股價也跌穿了底部密集成交區,這時候應該繼續看空。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3、再次大幅下跌之後,上方的籌碼已經移動到了中部,但是還沒移動到底部。

這是2005年3月30日的走勢。這時候的走勢就說明上方的籌碼在下跌的過程中已經有套牢盤割肉出局了,也有部分的散戶覺得現在的股價已經很低了,在這階段 進行了籌碼部分的互換,搬家是否徹底的標誌就是股價必須要是向上突破,遺憾的就是其選擇了繼續往下縮量尋底,繼續保持觀望。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4、高位籌碼的消失,成本的完成了籌碼大搬家。

下圖是2006年4月27日的走勢,在經過1年多底部放量築底,使得早期的密集籌碼幾乎都消失在下方出現高度密集的長峰狀態,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乾坤大挪移,當股價放量突破下方的長峰密集區的時候就是最好的買點。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籌碼分佈實戰戰法:籌碼分佈選股形態“低位單峰密集”

為什麼一定要找低位的單峰密集?股諺有云“上峰不死,熊市不止”,如果套牢盤不被消滅,莊家的籌碼從何而來?如果套牢盤不被消滅,在新行情拉昇至套牢區將會遇到強大的解套拋壓,無疑將大大增加拉昇的成本。這是任何莊家所不願意的。低位單峰密集說明這隻股票上面的套牢盤大多不堪煎熬,不斷地割肉,原套牢盤幾乎割肉投降,全軍覆沒,已認輸出局;此時,新一輪行情的阻礙力量幾乎被消滅,拉昇條件已經具備。而主力在低位吸取了大量的籌碼,沒有套牢盤的壓力或壓力很小,一旦反彈就容易暴漲,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如下圖所示。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第一買點:洗盤迴歸單峰密集――後市看漲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看圖要點:經較長時間整理形成低位單峰密集,此後股價跌穿單峰密集。回調時原密集峰沒有減少的跡象,成交縮量。洗盤迴調幅度不太大,通常小於20%。

操盤要點:洗盤迴調後回升至原單密集峰處,然後放量突破原單密集峰。這是較好的介入時機。

既然拿了巨龍管業來做案例,那麼下面就接著講一下利用籌碼分佈判斷行情持續性的技巧:上漲出現多峰密集―持續上漲。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看圖要點:股價經低位單峰密集後啟動上攻行情,在拉昇途中做震盪整理形成了一個或一個以上密集峰。新密集峰形成時原密集峰雖減小,但仍存在。拉昇途中的震盪整理屬於洗盤性質。每一個密集峰都將成為該股回調洗盤的強支撐位。

操盤要點:股價在拉昇途中做震盪整理,形成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密集峰,拉昇行情將持續,可逢低吸納或者繼續持股。如新密集峰增大的同時,原密集峰迅速減少,宜出局觀望。

股價不會一往無前,行情也總有結束的一天,當主力獲得足夠的獲利空間時,他就會想辦法出局,而這時候我們也是可以通過籌碼分佈來進行判斷:跌破高位單峰密集――下跌開始

不管是低位單峰密集還是上漲多峰形態,在主力出貨的時候都會慢慢的轉變成為一種形態,就是高位單峰密集。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看圖要點:股價已經有較大的漲幅。原低位單峰密集消除,形成高位單峰密集。此處不宜介入。

操盤要點:股價跌破高位單峰密集,投資者應及時止損出局。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

當我們掌握了一隻股票的主力動向,剩下的就是分析我們如何根據主力的操作思路來賺錢了,主力的操作思路我已經講過了,就是:建倉-洗盤-拉昇-出貨,道理非常簡單,但是應用到實戰中操作起來可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有很多時候主力會用大漲大跌來誘惑和打擊你的心理,所以很多人就是在反覆的操作中被主力所打敗,即使你知道一隻股票有主力介入,從而形成了很厚的籌碼峰,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目前該只股票處於什麼階段(建倉-洗盤-拉昇-出貨),那麼你也就是不斷的在坐過山車而已,想要有好的收益是很難的,那麼我們該怎麼樣通過籌碼分佈把握股票的買入時機呢?

根據籌碼峰買入股票,筆者一般會在三種情形下買入:一種是在洗盤階段,在主力圍繞籌碼峰上下洗盤的時候,我們可以進行反覆的操作,這時候操作以低買高賣的操作方式,當股價低於籌碼峰的時候買入(成交量要萎縮),當股價高於籌碼峰時候賣出(成交量要放大)。請看下圖: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圖中4、5、6為買點,股價處於籌碼峰底部區域,成交量出現萎縮,主力籌碼處於被套狀態;圖中1、2、3為賣點,股價處於籌碼峰頂部區域,成交量放大,籌碼處於盈利狀態。當該股沒有到最佳拉昇的時候,主力會反覆的進行洗盤,一方面洗出不堅定的持股者,一方面繼續吸籌,另一方面也在等待該股的某些消息面的契機。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反覆的買賣,一方面我們可以獲得利潤,另一方面我們在反覆操作中,會一直跟蹤這隻股票,等到該股將來拉昇的時候,不會錯過該只股票。

第二種買入股票的時機是在拉昇階段,當一隻股票經過反覆的洗盤之後,主力就會進行該股的拉昇,通常拉昇前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拉昇之前先挖坑,一種是直接放量突破拉昇。如果是挖坑的方式,很容易讓散戶恐懼拋出籌碼,但是如果你掌握了籌碼峰的原理,那麼你就不會輕易地錯過拉昇階段。第二種買入的時機首先具備的條件就是主力快速的將股價拉離籌碼峰(成本區),並且你會發現向上攻擊的時候,上方沒有跟風買入的籌碼(沒有跟風盤),請看下圖: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只要股價快速的拉離籌碼峰區域,同時籌碼峰不動,上面沒有跟風盤,那麼我們就可以追漲,這種追漲的方式成功率極高。所以筆者認為第二種的買入時機最適合中國股市(強者恆強),前提是你確定你所看到的籌碼是反覆經過驗證的(主力籌碼)。

第三種買入的時機是在出貨階段,朋友們可能認為很奇怪,主力出貨了,為什麼還有買入的時機!其實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一隻股票主力建倉和出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主力在出貨的時候也會在頂部進行反覆的操作(只有上下反覆才能讓散戶頂部敢於買入,這也就有了:雙頭,三重頂,M頭等等),那麼在籌碼峰上就表現為,下方主力建倉的籌碼峰開始縮短,而在頂部形成新的籌碼峰,頂部的籌碼峰既有主力托盤的資金,但是大部分都是散戶的跟風盤(成交量會明顯放大),那麼在這裡買入的條件就是下面的籌碼峰籌碼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沒有出掉,剩下越多越好,同時股價最好是在回踩這部門籌碼的時候最安全,當然也有空中加油的走勢在籌碼上方形成新的籌碼支撐(空中加油也作為此方法買入)。請大家看下圖: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股價回踩,底部籌碼鬆動,但是籌碼沒有完全出掉,這就是很好的短線交易機會。


短線技術指標最佳組合

一、KDJ+DMI指標組合

KDJ 指標是為了追求短線操作的安全度而設計的,其特點就體現在快捷上。在指標體系中,它是最敏感的指標之一,熟練並靈活運用它可以捕捉到相當小的行情變化趨勢,實為短線操作的一大法寶。DMI 指標能夠準確地告訴我們未來行情的變化趨勢,從而為投資者提供恰當的買賣時機及把握行情變化趨勢。因此將這兩大指標結合起來,可以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操作安全度,並找到最佳的買賣點。在操作方法上,兩大指標不分先後順序,相互驗證統一即是最佳買賣點。

二、DMI+MA+VOL指標組合

移動平均線在股市中使用極為廣泛,它能及時明確地發出多空信號,若能將它與DMI、VOL指標組合起來使用,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操作方法上,當DMI、MA發出做多信號時,得到成交量放大的配合,說明行情上攻能量充足,爆發力強;如果當DMI、MA發出做多信號時,成交量未見有效放大,則上攻力度較弱或有假多頭嫌疑。反之,即使成交量放大,但如果DMI或MA不具備買入特徵,也不可輕易介入。因此,只有當DMI、MA、VOL相互驗證統一時,方可作為決策依據,這是道氏理論的精髓之處。

三、MACD+MA+VOL指標組合

根據本人多年的跟蹤觀察及實盤操作,這組指標具有較高的應用效果,如能熟練靈活運用其搭配方法,你在股市中一定能成為勝利者。應用方法是:MACD、MA、VOL指標信號相互驗證統一時,即是可靠的買賣決策。反之,應謹慎使用。

四、KDJ+RSI+MACD指標組合

這組指標的實戰效果非常明顯。其操作方法是:充分利用KDJ指標反應敏感這一特性,在市場中儘可能捕捉到更多可以獲利的投資信號。當捕捉到投資信號後,不必過早介入,再由RSI指標來檢驗一遍,如果檢驗結果一致,表明投資信號有效。那麼,為什麼要與MACD指標組合在一起呢?目的就是進一步尋求中線指標的支持,這樣可以避免短期指標的虛假信號,為介入時多加一份保險。如果某一個股在某一時段裡,上述三大指標同時發出買入信號,可在股價回檔時大膽介入,其短線成功率極高,套牢的概率極低(幾乎為零,除非你在相對高點介入),獲利則是多寡而已。

五、W%R+KDJ+RSI+MACD指標組合

這組指標組合的主要操作方法:利用W%R、KDJ指標搜索到短線買賣信號,然後利用RSI指標鑑定股勢的強弱和超買超賣情況,再用MACD指標確認中期走勢。從而更加準確地為投資者提示買賣信號。目前,W%R指標電腦初始化狀態下給定的技術參數為10,在圖形上繪製一條指標曲線。本人根據股市多年的運行規律,並經過反覆的實盤檢驗和長期的跟蹤觀察,將W%R指標技術參數修改為20,更能揭示本指標效能。

六、KDJ+RSI+DMI指標組合

這種指標組合的最大優點是可以捕捉到主升段行情,或及時發現深跌行情,幫助投資者提早做好買賣準備,以便獲利了結或止損出局。本組合的操作方法為:將KDJ、RSI指標做DMI指標的鋪墊,當發現KDJ、RSI指標走強後,再根據DMI指標買賣信號進行投資決定,這樣可以尋找到更好的獲利機會。如同文學表現手法上的伏筆,為最後的買賣決策打好前哨仗。

七、MA+BIAS+36BIAS指標組合

這組指標的最大優點就是能夠及時地反映出股價短期偏離正常價值運行規律,即遠離(向下或向上)短期平均價值區,使股價產生反彈或回檔,從而產生買賣信號。其操作方法為:當股價向上或向下遠離平均線時,根據葛蘭碧移動平均線原理,有向移動平均線迴歸的要求。在實盤中,當移動平均線出現過大的空隙時,應立即觀察BIAS指標,找到一個參考數據,當它大於或小於某個數值(絕對值)時,隨時有可能產生反彈或回檔,即構成買賣信號。為了提高保險係數,可以再參考36BIAS指標,如果信號一致,可以大膽果斷地做出買賣決策。

根據中國股市多年的運行規律,可將BIAS指標設定三條不同週期的技術參數。36BIAS指標反映移動平均線之間的距離。計算方法為:(近3日收盤價之和-近6日收盤價之和)÷3-(近3日收盤價之和-近6日收盤價之和)÷6 =三六乖離。該指標位於錢龍龍捲風分析系統裡,在副圖上可以根據習慣或需要繪製36乖離或612乖離兩條線,即參數分別為3、6和6、12的兩條線,另外還可設定一條N天的移動平均線。

三六乖離指標的應用法則:

(1)三六乖離指標的乖離極限值隨個股不同而不同,投資者可利用參考線設定,固定其乖離範圍。

(2)當股價的正乖離擴大到一定極限時,股價會產生向下拉回的作用力。

(3)本指標可設立參考線。

三六乖離指標值有正數與負數之分,多空平衡點為0,即0軸。其數值隨著股市的強弱,週而復始地圍繞0軸上下波動。從長期圖形變動可看出正數達到某個程度無法再往上升的時候,便是賣出的時機;反之,便是買進時機。在多頭走勢中,行情回檔多半是在三六乖離達到0軸附近獲得支撐,即使跌破也很快能夠拉回。反之則反。


真假“仙人指路”

為何K線會“一樣青山兩樣情”

“仙人指路”,是一個美麗的股市俗語。指的是當某隻股票收出一根帶長上影線的K線後,往往意味著該股的股價將有可能達到上影線所指的高度。圖1中信銀行就擁有這樣兩個“仙人指路”的路牌,那麼它們所指的目標實現了嗎。

讓我們先看下面圖1: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中信銀行走勢圖中分別在2012年1月5日和3月22日有兩根“仙人指路”的K線出現,第一個指路牌顯然是指對了路——其後股價一路震盪上行;而第二個指路牌卻沒有形成指路效應,股價反而在本週轉為破位下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一樣青山兩樣情”的走勢呢?我們還得從盤口上進行分析,因為盤口信息更能直接反映一切真實信息,所以,盤口是一種語言,是主力與市場對話的無聲的語言,我們不妨把這種語言稱為“盤口語言”。

現在讓我們先看1月5日的那根仙人指路的情況:該根K線是一根放量的低開高走的中陽線,其成交額高達3.6億元,是前一天成交額的五倍,說明是增量資金在進場。更重要的是,該K線是在5日均線上穿10日均線之時出現的,同時也穿越了30日均線,形成一陽穿三線的結構。再看3月22日的那根K線,雖然也是一陽穿三線,但5日均線、10日均線和30日均線已經形成了空頭排列,與前者恰恰相反。從量能上說,其成交額卻只有1.6億元,是1月5日成交額的44%。大幅萎縮的成交額說明該陽線不是增量資金所為,而是存量資金的攪動行為.有意思的是該根陽線的上影線最高點恰恰與前一次的高點4.69元持平,為什麼不敢創新高去解放套牢盤呢?

盤後語言顯示的真相

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這兩根K線的分時圖來進行細緻分析,分時圖是K線的“心電圖”,它所記錄的信息是最真實的細節,而細節決定成敗。

股價上漲前,“籌碼分佈”都會出現這3種徵兆,值得散戶讀10遍!

從兩張分時圖中我們看到,1月5日的分時圖出現以下盤口特徵:當天是一個放量高開後的吸貨走勢,全天大部分時間形成脈衝性掃貨形成的尖角短波上衝走勢。尖角波是由巨量買盤的向上掃貨形成的尖銳上衝圖形,它所透露的盤口語言是主力在吃貨,所以在能量結構上形成了一個個脈衝性的巨大分時量柱。同時也有一些圓角短波出現,圓角短波是由小資金密集向上吃掉買單形成的一個逐漸過渡的小型圓角走勢,這是跟風盤留下的足跡。那天,股價大部分時間在分時均線上方運行。

而3月22日的分時圖則大為不同:當天股價為低開後在前收盤下方綠盤區域橫盤,橫盤時多為交投清淡的鋸齒波。這種懶洋洋的走勢直到下午接近1:30才被打破,多頭突然開始了進攻:盤中出現了大單連續吃掉上方賣單的行為,於是一個圓角脈衝波出現了,成交量此時急劇放大,股價從綠盤區兩口氣就衝到了紅盤區的5個點,但遺憾的是,在股價達到一定高度後就突然出現了回落,之後再衝,再回,形成“剪刀波”式的典型的分時出貨波形!

其在量能結構上通常出現一個三角形態,顯示出莊家通過兩次快速震盪迅速把下方接盤打掉之後形成的量能,成交量從爆發突增到平靜後迅速萎縮的過程。這就是出貨型的三角形量能結構。此時主力的意圖暴露無遺:拉高出貨,觸碰前高,但不創新高,在你猶豫不決中,主力自己就從容出貨了,兩點鐘後股價回到分時均線下方運行直至收盤。

看,兩根相同的K線形態,卻由不同的分時結構構成,形成了真假“仙人指路”——這就告訴我們:分析股票走勢不能光看K線圖,更要看盤口,看構成這個K線圖的分時圖,分時圖是因,K線圖是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