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親們,你們第一次的香港之行,都是去哪裡玩兒呢?

想必大部分時間,都在買買買吧。

前兩天,剛剛翻出來一篇多年前寫的,第一次去香港的遊記,快來看看我的不一樣的香港之行吧: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香港,一直是我的一個夢。

在深圳出差一個月,承受了無數個小時的加班後,終於有一天,可以走進這個夢了。

在深圳那些天,一直特別忙。我沒去過世界之窗,沒去過錦繡中華,沒去過中華民俗村,幾乎沒去過深圳所有比較有名的地方,終於可以休息一天,還是去香港轉轉吧。

欣慰啊!

嚮往啊!

期盼啊!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由於時間緊,這次出行沒能像以往旅遊一樣,查攻略、做計劃、準備充足,而是滿腦袋對香港TVB連續劇的印象,就踏上征程了。

臨走之前都不知道應該帶什麼,於是拿了4樣比較大的東西:身份證、港澳通行證、手機、錢,覺得有這幾樣東西就可以孤身走天涯了。

入關的時候,身份證夾在港澳通行證裡,發現海關的那個人不易察覺地笑了笑,馬上意識到了問題:"是不是可以不用身份證啊?""是啊,只要港澳通行證就可以了。"

鬱悶地拿回了證件,轉念一想,哎,糗就糗吧,誰讓咱是第一次來港呢!

入關後,發現有很多香港的簡介,拿了簡易地圖、旅遊指南、餐飲指南之類的東東,上了火車。

人不少,竟然連座位也沒有。還好比較近,30多分鐘就到了,也就是北京坐個地鐵的時間。

不行,來不及多想,還是趕快計劃一下這次的行程吧。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簡單地看了看旅遊圖,又查了一下旅遊錦囊,初步確立了行程:旺角火車站步行至尖沙咀。具體路線:旺角火車站——通萊街(女人街)——廟街(天后廟)——彌敦路——柯士甸道——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鐘樓——香港藝術館——香港太空館——星光大道——維多利亞灣。

這是我的計劃。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下了火車,出了站口,從來不迷路的我。第一次有了種在白天頭暈眼花、分不清東南西北的感覺。

四周映入眼簾的都是各式各樣的招牌,十字街頭沒有寬窄之分,也找不到哪裡是主幹道。轉了360度之後我竟然沒有找到朝南的方向,一直管用的太陽定位法竟然失效!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我有點懵了。

於是問路,再問路。

問了無數次之後,終於朝著正確的方向行進,但在感覺中,我的方向一直是錯的。我應該是在朝南朝西走,但感覺一直是在朝北走。所以地圖不停地被我顛來倒去,直到離開香港,我都沒有搞清楚正確的方向。

這是我第一次在白天的時候迷路。

原計劃的通萊街、廟街、天后廟,也因為我的暈頭轉向而徹底告吹,感覺只要能找到彌敦路,我就心滿意足了。

蒼天不負苦心人啊,彌敦路的標誌牌,終於在我鍥而不捨的努力下,呈現在眼前了!

香港真的是一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所有臨街的門面無一漏網,全被利用做商鋪,眼花繚亂的招牌接連不斷。路,普遍很窄,幾乎分不清大街還是小巷,順著路走就可以了。

又逛了一會兒,有點餓了,看到一個快餐店,外面張貼的圖片還不錯,走進去後,裡面也很乾淨,一個個獨立的小方桌,玻璃蓋板。人是鐵飯是鋼,吃飽喝足後才能有精神嘛!我叫了一個燒鴨和海蜇的雙拼套餐,配湯河粉,加上凍檸茶,一共才31塊錢,比想象中要便宜得多,而且味道相當不錯!

雙拼套餐: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湯河粉,湯汁清淡,但味道極鮮。

這種鮮,不是拿味精、雞精勾兌出來的,而是海鮮熬製出來的,大愛!

河粉爽滑、Q彈,青菜清新爽口,是上佳的搭配。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燒鴨和海蜇的雙拼。燒鴨雖然看上去賣相不算太好,但味道一級棒!海蜇清脆鮮美,滋味極佳!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感受最大的,除了一個普普通通的街邊小店,就能做出這麼價廉味佳的美食之外,還發現一個問題。

記得當時有個香港同事說過,大陸飯店裡面的菜品,太油了。感覺所有的菜,都像是從油裡面撈出來的一樣,即使在幾十分鐘路程之隔的深圳,也是如此。

但香港的菜品不同,就算是燒鴨、燒鵝這種菜,油也沒有那麼大,其他很多菜品,都比較清淡,但味道又不差,很好吃。

因為油吃多了,也會對身體不好,所以他最開始提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比較留意。但因為一直也沒有機會來香港,所以也沒有太多的體會。

這次,一個普通的大排檔,確實讓我很驚訝。如果我們絕大多數的餐飲飯店,也能注意少油少鹽,那麼,是不是很多相關疾病,也會減少很多發病率呢?

美食暖胃。酒足飯飽後,第一站,香港歷史博物館。

之前對香港一無所知,所以想到歷史博物館裡面餓補一下。一圈轉下來,感覺不虛此行!

歷史博物館正門: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香港簡介: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往前追溯至四億年前,我對這個數字,非常驚訝。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絢麗的貝殼。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精美的陶罐。雖然歷史久遠,但花紋細膩精緻,令人歎服。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遠古的人類就是這樣開始使用石器的吧。那幾條魚從色澤到形態都是栩栩如生,甚至連魚眼,都和新鮮的魚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有了火之後,人類就可以享受很多美味熟食和靚湯了。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清代的石碑。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簡介。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近代的海船,木質的欄杆、甲板、揚起的帆,還有船上的木製傢俱,都惟妙惟肖。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船上晾曬的鹹魚,栩栩如生。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一切東西,無論大小,都以最精巧的製作,最逼真的形態呈現出來。即使細節也不放過。看看魚身,是不是還有魚鱗和鹹魚析出來的鹽霜?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戲臺。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另外的一處佈景。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就連人物的表情也是纖毫畢現。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高聳入雲。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這應該是在街上游行的時候打的吧。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每個人都是興高采烈的樣子。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還有個玉虛宮,可能是祈福用的。

不一樣的首次香港之行:美食暖胃,歷史文化慰心

整個歷史博物館轉下來,足足用了3個小時,感覺還沒看夠。整個陳述和展列生動、形象,很多地方都有錄像簡介,直接按播放鍵選擇粵語、英語還是普通話播放,就可以了。

館內還有幾個錄像廳,循環用粵語、普通話和英語播映一些簡介,比方說地殼的變遷,香港的文化等等。

很多老外在展示牌前駐足,也有些帶著孩子的父母、牽著手的情侶在逐一參觀每個展廳。

戀戀不捨地出來,直奔對面的香港科技館。

圖文太多,請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