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自去年年底落成以來,何鏡堂院士設計的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成了熱門景點。據何鏡堂著名的“兩觀三性”(整體觀、可持續發展觀,地域性、文化性、時代性)理論,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的外觀設計中必有嶺南特色的因素。看,就是這大面積的深灰色鏤空金屬板,它讓你想起了嶺南傳統民居的哪一點?蠔殼牆!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相信去過番禺沙灣古鎮和大嶺村的遊客都對廣州古民居的蠔殼牆有個鮮明的印象。沙灣古鎮和大嶺村的蠔殼牆規模不大,但在一片青磚牆中非常引人注目。大嶺村的古祠堂內部嚴重毀壞,殘垣斷壁的,但一面蠔殼牆看似還能再打五百年。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沙灣古鎮蠔殼屋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大嶺村蠔殼牆

聰明的”大吃省“人民,吃完了生蠔,沒有亂扔蠔殼,而是把它們收集起來,砌成了牆。蠔殼牆的特點主要有成本低,易取得,防颱風,冬暖夏涼,能隔音,耐損耗,有“千年磚,萬年蠔”的說法,渾身是寶。另外,蠔殼牆由於稜角尖銳,自帶防盜功能,盜賊一般不敢貿然翻牆入內。大概也是因為這麼多優點和特色,才被何鏡堂院士看中,把它當作嶺南傳統建築的代表因素,體現在了”城市客廳“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上。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在明清時期,蠔殼屋在嶺南村落司空見慣。一個村子可以有五六十座蠔殼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在珠海。珠海市斗門區黃楊山下,有一個入選2014年度“中國十大最美鄉村”的南門村。村中有個趙氏祠堂,是一字排開的三座祠堂建築,分別是趙氏祖祠(菉猗堂)、逸峰趙公祠和崑山趙公祠,建造年代不同。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南門村趙氏祠堂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趙氏祖祠(菉猗堂)始建於明景泰年間(1454年),是宋太祖趙匡胤之弟魏王趙匡美十五代孫、南門七世祖趙隆為祀其曾祖父趙梅南(別名菉猗)而建。菉猗堂擁有國內現存規模最大、完整度最好、歷史最長的蠔殼牆,歷經5個多世紀而屹立不倒。這些蠔殼牆,用了近百萬只蠔殼,厚度達65釐米,排列整齊。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何鏡堂設計的城市客廳,致敬嶺南蠔殼牆,規模最大的在珠海這個村

圖片來自中國城市規劃展示、大洋網、Parko、木子弓長,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