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陝紅軍烈士陵園,一個英烈長眠的地方,勿忘歷史,勿忘先烈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座落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城東40餘公里的沙溪鎮王坪村,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烈士紀念性建築物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現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最早的大型紅軍烈士陵園。在這個全國安葬紅軍烈士最多、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裡,長眠著25048名紅軍烈士。

陵園始建於1934年,原名王坪紅軍烈士墓,1985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紅四方面軍王坪烈士陵園”,2002年民政部批准更名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紅軍烈士紀念墓碑已載入《中國名勝詞典》。2011年對陵園進行改建和擴建,將原來的35畝陵園核心區擴展到350畝。陵園由鐵血丹心廣場、千秋大道、陵園核心區、散葬墓區、紀念館等部分組成。

鐵血丹心廣場在陵園入口處,是面積1萬平方米的"鐵血丹心"廣場,廣場上屹立著一座由成都軍區援建的名為"鐵血丹心"的石刻雕塑。雕塑表現了紅軍當年投身革命事業拋頭顱、灑熱血的英勇壯舉和人民群眾積極投身革命事業的滿腔熱情。


千秋大道是陵園貫穿迎賓廣場、陵園集墓區、無名烈士紀念園的中軸線的一部分,寓意紅軍打下的江山千秋永固。全長425米,共9個紀念平臺, 341步青石板梯步,與紅四方面軍總醫院1934年1月遷入王坪村的時間契合。梯步最寬處35米,最窄處12米,寓意紅軍1935年12月撤離川陝蘇區北上,當年12月入川相對應

無名烈士紀念園位於陵園核心區的正後方,佔地150畝,呈扇形分佈。2012年2月初,根據中央關於加強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的要求,將分佈在通江縣境內的50處、17225名紅軍烈士集中遷葬於此。園內有一主雕二輔雕,主雕以“川陝忠魂”為主題,兩個輔雕分別以“源泉”和“忠誠”為主題。

無名烈士紀念園

主雕——“川陝忠魂”

主雕——“川陝忠魂”

輔雕——“源泉”和“忠誠”

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建於2011年8月,佔地面積3000餘平方米,為仿川東北民居風格建築。管內《英烈忠魂》主題陳列,共分“輝煌征程”、“戰地血花”、“忠魂千秋”、“豐碑永存”、“將星璀璨”五個單元,八個展廳展出。陳列中運用歷史文獻、文物、圖片、圖表、油畫、雕塑、場景和幻影成像的有機結合,再現了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將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和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的歷史貢獻。

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群由17套保存完好的川東北民居風格建築組成,建造歷史均在100年以上,面積達4萬平方米。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群由政治部、手術室、醫務部、西醫部、紅色衛校、中醫部、總務處、販賣部、伙房、被服廠、重傷連、輕傷連、木工廠、擔架隊舊址等組成,是全國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紅軍醫院舊址群,系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衛生系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軍石刻標語赤化全川鐫刻在高25.9米的沙溪鎮紅雲崖上,單字高5.9米,寬4.9米;筆劃深0.35米,寬0.9米,大的筆劃裡能躺臥一個成人;字據7.1米,整個字幅面積為300平方米,據地高15米。石刻雄踞山崖之巔,數十里外清晰可見,系時任川陝省委宣傳部長劉瑞龍親自指揮刻制而成,已載入《中國名勝詞典》。


紅軍石刻標語平分土地位於通江至城九子坡佛耳巖。1934年3月,紅軍反“六路圍剿”期間,收緊陣地,退駐通江至城九子坡。為宣傳發動群眾,鞏固發展根據地,紅軍28團鏨子隊,選定佛耳巖鏨刻該標語。標語歷時3月完成。該標語字幅面積396平方米,距地面22米,每字高6.95米、寬6.35米、筆劃寬0.89米、深0.1米,是全國最大的一幅紅軍標語,被譽為紅軍石刻標語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