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打電話的谷歌語音助手通不過圖靈測試,正如AI代替不了老師

會打電話的谷歌語音助手通不過圖靈測試,正如AI代替不了老師

大數據文摘編譯作品

編譯:楊小咩是小怪獸、張文靜、雲舟

雖然一些人堅定的認為,谷歌在其最新的I/O大會上造出了離人最近的AI,但實際上,Google Duplex根本無法通過圖靈測試。

讓我們首先思考這個問題:人類對話的門檻有多高?

Google Duplex 贏得的讚賞更多來自其語調的自然,但從談話的主題毋庸置疑非常低級:虛擬助手通過死記硬背的對話完成了一個理髮預約,對話中,自由發揮的空間並不多。

對技術的過分吹捧可能更多地說明了,我們過分看低了人類潛能。

我們看到一個虛擬助手捕捉到了人類行為的一個微小方面,就迅速得到結論:人類已經一無所有了。

如果圖靈測試的目的是模仿人類行為,那麼我們可以很簡單地通過圖靈測試來稀釋這些行為。

更進一步,目前為止,人類的創新等能力還遠非AI可以模仿。

Google應該投入同樣多的精力來向我們展示它的虛擬助手還不能做的事情。如果Sundar Pichai能用更豐富的對話提示來測試Duplex,或許會更有意義。人類談話中那些不易複製的微妙之處含有很多值得研究之處。

如果這些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擴大人類潛能,我們可以用以下這個案例深入探測我們的能力。

案例分析:為什麼虛擬導師不能替代教師

AI一直被稱為是很多工作的取代者,這種論調很容易讓教師陷入危機。為什麼在自動化可以做到的情況下要支付人力成本呢?

但教師當然不能完全被自動化。儘管智能導師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們肯定需要令人印象深刻才足以被人稱之為“智能”),但這些技術是以知識傳播為前提的。

想要以一種巧妙地適應學生水平的方法去傳授一系列核心知識和程序?想一次為數百萬的學生做服務?想要一個實時學習分析並且無需額外費用的記憶空間?這些智能導師都可以隨時為你效勞。

但是,如果你想要更深入的學習經驗,建立在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基礎上——這才是是最人性化的,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面(甚至比內容和教學法更重要)。

那麼,為了學生,請讓人類老師留在崗位上。放棄這些教學的核心原則,讓老師成為一個虛擬的存在,是削弱你以及學生的抱負的最有效的方法。

但完全捨棄虛擬導師也是不必要的。強硬的傳統主義者在教育中有一種扭曲的諷刺。他們會拒絕大多數高科技新產品,嘲笑那些認為智能導師可以發揮作用的建議。

同時,他們堅持認為教學的唯一目的是知識的傳遞。在這種狹隘的教學定義下,通過圖靈測試將是輕而易舉的事。機器人能很好地勝任這份工作。

更好地思考所有的教學需要,並將日常工作的方面(如標記和管理)與那些真正人性化的方面(如真正的對話)分開。

作為智能導師,我們將自動完成知識傳播的苦差事,並被迫考慮什麼是教師所剩無幾的東西。

而事實上剩下的其實還有很多,就像我堅持要保持與桌遊咖啡館的人脈關係一樣,我們決不能把大部分的人性化教學交給我們的“硅基生物“同行。

應當要確保當AI通過圖靈測試,用於教學或其他事業時,它是一次值得通過的測試——一個能考驗我們人類潛能的測試。

相關報道:

https://medium.com/s/story/no-google-duplex-hasnt-passed-the-turing-test-we-ve-just-relaxed-our-human-ambition-eec6cb63e89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