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區塊鏈不再需要礦機挖礦,比特大陸會沉底嗎?

當區塊鏈不再需要礦機挖礦,比特大陸會沉底嗎?

4 月,以太坊開發者 Piper Merriam 發佈了一份編碼為「958」的「以太坊改進協議」。而這一改進協議的主要「改進」被指主要針對比特大陸即將發佈的以太坊礦機。

這不是第一次比特大陸由於對算力的把控而與加密數字貨幣社區發生衝突。

根據,芯謀研究(ICWise)預計,2017 年比特大陸的銷售額預計達到驚人的 143 億人民幣,超過了國產手機芯片設計廠商展訊,榮登 2017 年中國十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排行榜第二名,僅次於華為海思。

而比特大陸創始人吳忌寒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比特大陸已經擁有比特幣網絡上 70% 以上的算力。而這一算力壟斷,也導致了 BTC 和 BCH 分叉。

隨著比特大陸礦機邊界進一步擴展,如何應對比特大陸的算力壟斷,成為了每一個「分佈式貨幣」必將面臨的問題。

什麼是算力攻擊?

拋開比特大陸、BCH、ETH 與門羅幣,我們先講講算力是什麼,算力壟斷是什麼,算力攻擊是什麼,以及它對加密數字貨幣來說意味著什麼。

首先,我們要來談談什麼是 PoW。你在別的地方看到的關於 PoW 的解釋大多是這樣的:

Proof of Work,通過計算來猜測一個數值(nonce),得以解決規定的 hash 問題。保證在一段時間內,系統中只能出現少數合法提案。這些少量的合法提案會在網絡中進行廣播,收到的用戶進行驗證後會基於它認為的最長鏈上繼續難題的計算。因此,系統中可能出現鏈的分叉(Fork),但最終會有一條鏈成為最長的鏈。參加到 POW 計算的人,需要付出一定的經濟成本,比如硬件、電力等。當沒有成為第一個算出答案的人,這些成本都消耗掉,這也保障整個區塊鏈的安全,如果有人想要惡意破壞,他需要付出大量的經濟成本。

看不懂吧?沒關係,我們用比特幣科普文章中最常見的那個比喻來翻譯一下。

首先,我們將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加密貨幣比喻成一個村子。

這個村子中,每個人都有一個紙質的賬本放在家裡。村子規定,在這個村子中每次做生意,都要用村口的喇叭廣播一下。

無論是今天張三給了王二 1 塊錢,還是明天王二給了李四 2 塊錢,全村人都時刻聽著廣播把自己的賬本寫成一致的。

在這個能讓人最簡單理解什麼是分佈式賬本的比喻中,其實有一個問題沒有解釋——你怎麼知道你聽到廣播就是真的廣播呢?萬一王二今天自己買了個喇叭,豈不是能隨意的往自己的賬戶上轉很多錢?

村口廣播站裡有一群人,這群人的工作是幫每個交易者念廣播,而在唸完每一筆交易信息之後他們還會在後面附上一段密碼。

這段密碼不是胡亂來的,而是全村統一規定的一道「數學題」的答案。這道數學題雖然普通人算起來很麻煩,但只要得到答案帶入結果反推很快就能讓等式成立,以驗證這個這個答案是個真的「答案」。而你可以理解,這個「數學題」是一個我們學過的多元多次方程,它有無數個解,所以每次交易都不一樣,你沒法偽造。

村口廣播站裡這群代客念廣播的人就是礦工,他們算數的過程就是挖礦,而算數使用的機器……就是顯卡或者礦機。在實際中,我們往往把礦工與礦機等同為區塊鏈網絡上的算力節點,但在本文中礦工指的是從事加密數字貨幣挖礦的自然人,而礦機才是算力節點。

從2009年比特幣誕生以來,挖礦的機器經歷了幾個階段:

當區塊鏈不再需要礦機挖礦,比特大陸會沉底嗎?

可以看到,短短數年礦機的更新換代堪比過去幾十年的集成電路進化歷程,在資本的驅動下,技術得以飛速發展。

除此以外,礦機的部署也主要集中在中國大陸和歐美地區,得益於中國在低電壓、低功耗的集成電路設計佔有的優勢和中國區域性電價低的優勢,中國大陸加密數字貨幣挖礦行業和礦機行業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這有什麼問題麼?

理論上沒有問題,越來越多的節點加入挖礦,相當於在村口等著算數喊話的人越多,實際上整個系統應該更穩定才是。

但是,如果這些礦工用來算數的機器都來自同一個廠商呢?問題就大了。

2017 年 10 月 25 日,蘋果曾經爆出過一條新聞,iOS 11 的計算器出現一個 Bug:當用戶快速輸入 1+2+3 的時候,屏幕上給出的結果是 24。

當區塊鏈不再需要礦機挖礦,比特大陸會沉底嗎?

如果這個出現在數字加密貨幣的世界裡會是什麼結果?就是錯誤的計算結果可能被帶入到整個網絡而無人發現。

而更關鍵的是,如果一家「計算器生產廠」壟斷了計算器市場,它還可以故意生產出這種帶錯誤的計算器改變數學規則。

畢竟,在加密數字貨幣領域的「計算」可不是 1+2+3 這麼簡單,你不可能拿紙幣對比特幣進行手工驗算。

比特大陸算力壟斷的現實意義

關於基於 51% 算力的攻擊,我們已經在各種文章中瞭解了。

當區塊鏈不再需要礦機挖礦,比特大陸會沉底嗎?

但現實是,雖然之前全球約有 78% 的算力在中國大陸,但所幸他們分散在不同的礦池裡,被不同的人所掌控。

儘管所有基於 PoW 的加密數字貨幣都存在被 51% 攻擊的風險,但由於算力的分散導致很少有人能真的發動攻擊。

但是如果礦工本身不想發動攻擊,但礦機生產廠商發動攻擊呢?

依然用剛才的比喻來說,就是雖然每一個礦工主觀上都想獨立的做題驗算,但他們手中的計算器被遠程動了手腳給出了一致的錯誤答案。這就可能對數字加密貨幣造成極大的威脅。

而偏偏,擁有礦機絕對話語權的生產廠商比特大陸又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2017 年 4 月,比特大陸礦機曾爆出 Antbleed 後門。儘管在中文圈這被描述為一個「漏洞」,但 Antbleed 更像是一個被實現設計好的功能。

匿名人員發現,一臺比特大陸生產的螞蟻礦機連上網絡後,會定期與比特大陸持有的一個域名進行通信,將礦機的序列號、MAC 地址和 IP 地址回傳給比特大陸的服務器。而如果比特大陸的服務器給出否定的信號,這臺礦機將終止運行。

儘管比特大陸回應稱,他們不能關閉任何不屬於他們的礦機。但比特幣 Core 團隊則在實驗中證明,這個功能其實沒有任何驗證,任何人可以通過偽造 DNS 來關閉礦機——但這同時也意味著,比特大陸是有能力關閉任何已銷售礦機的。

之後,比特大陸修復了這一「漏洞」,但卻在社區中引發了激烈的討論。而這也奠定了幾乎所有 PoW 區塊鏈社區對比特大陸都存在偏見的基調。

幾個月後,在比特大陸的主導下 ViaBTC 挖出了第一個區塊,對比特幣區塊鏈進行了硬分叉,從此世界上有了比特現金 BCH(Bitcoin Cash)。

礦機壟斷是否會破壞分佈式系統?

面對這個問題,我們現在應該有了一個明確的答案。那就是礦機壟斷一定會影響 PoW 數字加密貨幣的安全運轉。

這一問題並不在於比特大陸和創始人吳忌寒是否值得信任,而是在於任何一個區塊鏈系統的價值之一就應當是在排除對任何單個公司和單個個人信任的情況下安全運轉。

即便是 ASIC 礦機沒有被比特大陸壟斷,ASIC 礦機本身也會加重算力的集中度。

用於挖礦的 ASIC 對通風、電力和場地有很大的要求,除了用於挖礦之外沒有任何用途,同時由於算力強大而拉高了全網的計算難度。

這導致外部玩家很難像 5 年前那樣,在電腦上下個軟件就開始挖礦。而最近的中心化交易所被黑事件頻發導致,也證明在這個沒有監管的市場中集中絕對會導致不安全。

假設比特幣網絡運行在 100 萬個礦工之上,就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關閉它。而如果比特幣網絡運行在 20 個大型礦場上,那麼關閉它就容易多了。

而截止到 2017 年末,已經有 78% 的算力集中在中國大陸,這導致中國監管部門事實上有對比特幣發起致命攻擊的可能性。

並且,大多數數字加密貨幣的使用場景都與「去中心化」有關,一旦中心化,將意味著這些使用場景不復存在,導致一個原本可能有價值的項目變成純粹浪費算力的空氣幣。

那麼,我們面對這一狀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呢?

首先是作為項目方,也許是時候放棄純粹的 PoW 機制了。事實上,在許多發行加密數字貨幣的項目中,尤其是在資產證券化類的項目裡。類似於現實世界中股票概念的 PoS 本身就比 PoW 更為合理。

在不瞭解區塊鏈的媒體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比特幣浪費了大量的算力還毫無價值」,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基於 PoW 的區塊鏈很難將項目本身的價值與所發行的數字加密貨幣進行綁定——因為貨幣的價格背後真正的價值並非來自於項目,而來自於維持算力的成本。

而 PoW+PoS 的混合模式更像是未來,在混合模式中,持幣用戶和礦工都可以參與到這一社區的重大決策中。而如果一個決策被廣泛認可,那麼無需開發者過分干預,區塊鏈就會軟分叉到最新的狀態,幾乎不會有礦工或礦機私自抵制的狀況。

其次,作為散戶礦工,如果你現在還在挖一種純粹的 PoW 機制貨幣,那你應該無條件的支持社區發起的為了抵禦 ASIC 礦機進行的分叉活動,哪怕這會導致你的礦機失效。

這聽起來有些自相矛盾,但是從長遠利益考慮在一個被算力壟斷控制的幣種中竭澤而漁,不如促進社區的改革獲得更多的收益。因為,在許多過去的算力與社區的衝突中,最終的結果是算力主會強行保留舊有算法對區塊鏈進行硬分叉。

而一如 ETH 和 ETC 一樣,屬於算力主的經典以太坊(ETC)由於失去了開發者的支持,變成沒有活力、不可能發展出應用的空氣幣。

作為散戶韭菜,你應當謹慎交易比特大陸礦機所支持的非主流數字貨幣(比特幣除外),避免掉入一個完全由比特大陸控制算力的區塊鏈中。

最後,如果你就是比特大陸,你應該怎麼辦?

比特大陸的目標是成為 Intel、AMD 和 Nvidia,為整個計算機行業做出更大的貢獻,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不只是糾結於挖礦的眼前利益。

華爾街的金融家們早就已經看透 Nvidia 顯卡挖礦所帶來的暴力,這家公司的股票價格漲跌已經和比特幣的價格走向一致,甚至說是受數字貨幣行情的影響。知名做空機構香櫞近日已看空 Nvidia,認為這家公司將太多精力放在了為數字貨幣礦工提供服務,而不是把重點放在人工智能、遊戲和無人駕駛等正經業務上。

芯片廠家的使命是提供更強大的芯片來驅動更智能的服務,最後為現實世界做貢獻,而不是成為虛擬世界的壟斷大亨。當大家再也不走進虛擬世界的大門時,剩下的只是一片無人的荒地。

在去年接受美媒的採訪時,吳忌寒曾透露將以數十億美元的市值進行 IPO。作為一家即將上市的企業,比特大陸不僅要對投資人負責,還要接受投資人對業務的可持續性的質問,「如果你的礦機上市就遭遇分叉,該怎麼辦?」

當區塊鏈不再需要礦機挖礦,比特大陸會沉底嗎?

而這個需要上市後才會問的問題,已經出現:門羅比團隊分叉後的分叉幣 XMO 目前一個的價格是 7.5 美元,而真的門羅幣 XMR 目前一個的價格是 194 美元,分叉幣被門羅社區徹底拋棄。

在比特大陸成為所有區塊鏈社區唾棄的名字之前,完全可以靠這幾年積累的鉅額資本沿著此前的規劃向人工智能芯片公司的轉型,而不是繼續開發各種各樣數字貨幣礦機來榨取生態崩盤前的最後一滴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