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視野中的濰縣“馬剛反”

民间视野中的潍县“马刚反”

按:

關於發生在道光十七年(1837)的以馬剛為首的濰縣天柱教眾造反事件,民國《濰縣誌稿》收錄有相應資料,《濰縣文獻叢刊》亦收錄《濰陽紀事詩》三十首記錄其事。今推送孫國楨老先生撰文,從一個側面記錄了民間視野裡的濰縣“馬剛反”。孫國楨,字拜文,齋號耕石軒,著有回憶文集《滄桑拾遺》。

我小的時候,沒有託兒所、幼兒園,是我祖母把我看大的。我祖母姚氏是1868年生人,1951年逝世,她人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落後的舊社會度過的。早年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更沒有集中供暖。冬季裡漫漫長夜難熬,小孩子唯一的娛樂消遣方式,就是圍坐在熱炕頭上聽“拉呱”、“講故事”、“說古”。我也是這樣,最愛聽祖母給我講的那些故事,一聽再聽也不生厭。其中,“馬剛反”的故事我最愛聽,故事裡的一段民謠讓我記憶深刻,八十多歲的我至今仍背誦如流:

夜晚一更黑洞洞,馬剛蓄意坐朝廷。

定下十五造反計,正月初八就攻城。

攻開縣衙開殺戒,宰個委員當縣令。

劉金小姐做正宮,不是真龍一場空。

清兵反擊全潰敗,馬剛坐席飛天空。

打狗凌空一扁擔,打落馬剛立頭功。

民間傳說裡的“馬剛反”,在濰縣城東北關老爺廟內起事,因時間倉促,過急行動而失敗。馬剛的天柱教影響面很廣,在濰縣、安丘、青州有眾多教徒。其中不乏女子教徒,還有徐葵妮、劉金妮等為女子教徒領袖。傳說馬剛會治病、會妖術,能“點石成金”、“撒豆成兵”。

民间视野中的潍县“马刚反”

在起事前,他剪了數缸紙人兵馬,準備起事時用來助戰。但可能是因為妖術還沒有練到家,就匆忙起事,最終被官兵擊潰。

民间视野中的潍县“马刚反”

在官兵查抄老爺廟時,那數缸紙人都會說話了,大喊“殺、殺、殺”,但只是會說話,還沒練到能打仗的火候,被官兵以火焚之。

民间视野中的潍县“马刚反”

↑影視劇中的清代教眾形象。

起事失敗的馬剛,被困在城內,先是在一個教徒家中匿藏。逃跑之時,坐在一領包袱皮上,口中咒語唸唸有詞,進而乘坐包袱皮騰空而起,飛出了牆外,恰巧被一個“打狗子”發現了。所謂“打狗子”,就是以打狗為生的市儈。只見這“打狗子”眼疾手快,用出了打狗練就的功夫,掄起扁擔把馬剛從空中打落,就此被官差擒獲。

民间视野中的潍县“马刚反”

記得我祖母還講,她的祖父親歷了“馬剛反”之事。當時,她祖父住郭家巷子,郭家巷子街坊父老每年新春正月都會組織“跑龍燈”,那年的正月他也參與其中。當天,耍龍燈耍到北關大街,被一幫化妝鬼臉,攜帶真刀實槍的人劫持和裹挾,一塊進了城北門。路經北馬道、蒼巷子,順監獄南牆小過道,倒了縣衙前廣場。

民间视野中的潍县“马刚反”

其中一幫人闖進了縣衙,另一幫則聚集在廣場路西監獄大門前,用大車木輪砸開了監獄門,放出罪犯,亂作一團。

“馬剛反”最終以失敗告終,其本人也被磔殺於白浪河玉龍橋。

民间视野中的潍县“马刚反”

↑晚清時期的濰縣城外白浪河河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