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創業經驗——能掙一分是一分

溫州人和你不一樣的眼光——能掙一分是一分(氫創投資轉)

致富思維

窮人:做小生意沒多少利潤,有時候甚至不如替人打工呢,這樣做何時才能發財呀?

溫州人:做生意就是要掙錢,能掙一分是一分,小生意,大市場,只要市場做大了,幾釐的利潤照樣能致富。

溫州人創業經驗——能掙一分是一分

溫州人創業重在積少成多

西班牙溫州同鄉會副會長李欣瑜說:“做任何事,都得從小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溫州人把這條準則運用到商業上就是“微利是圖”。溫州商人的商業哲學是:“唯利是圖”不足取,“微利是圖”才是長遠的生財之道。

最早販賣紐扣的葉蕘林、葉蕘青兄弟倆在20世紀80年代初剛開始在溫州橋頭鎮試賣紐扣時,並沒有想到,不到一天的時間,價值400元的紐扣竟然銷售一空,這讓兄弟倆非常高興。同時,這個消息像長了翅膀一樣,一下子傳到了其他人的耳朵裡。結果,大家都跟著做起紐扣生意,紐扣在橋頭鎮的小商品市場中越來越占主導地位。到1981年下半年,紐扣攤位已經達100多個。1983年2月,紐扣市場正式開放,成為遠近聞名的紐扣交易中心,還被香港《文匯報》稱為“東方第一紐扣市場”。

能掙一分是一分,這是溫州人獲得第一桶金的秘訣。正如香港古谷惠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偉雄在評價溫州人的時候所說:“他們把普通的事、把小事做大,這是其他地方的人做不到的事情。要研究的是他們能把很小的事情做成全世界最大的事情。”

溫州人做生意,從來都是從小處著手,能掙一分是一分。

賣紐扣,每粒只賺1分錢,溫州人就幹;

做標籤,每條只賺幾分錢,溫州人就幹;

修鞋子,每雙只賺2毛錢,溫州人也幹;

賣服裝,每套只賺幾元錢,溫州人還幹;

紐扣、標籤、徽章、商標、印刷品、小飾品、小玩意兒……別人看來掙不了多少錢的生意,溫州人都在做,而且做得有聲有色。如今的溫州,小商品做成了大市場。樂清柳市的五金電器市場,永嘉橋頭的紐扣市場,蒼南金鄉的小商品市場等,都是溫州人的財富聚寶盆。

溫州人認為,不怕賺錢少,只怕賺不來,只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掙錢,財富就會越積越多。微利是圖是許多溫州人取得第一桶金的方式。

有些人認為,做買賣就要做大買賣,小生意沒什麼賺頭,不屑一顧,這種人往往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結果不僅做不成大生意,而且往往是一事無成,甚至傾家蕩產。事實上,生意不在大小,只在最終賺得的利潤。小生意儘管賺得少,但是,投資少,風險小,薄利多銷,積少成多,就能夠賺到許多錢。大部分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儘管胸懷大志,但是缺乏資金、人際關係等資源,怎樣才能找到賺得第一桶金的突破口呢?如果眼高手低,大事做不了,小事不屑做,致富就根本不可能。不要賺錢太少。如果總是抱著“大錢賺不到,小錢不願賺”的心態,結果總是賺不到錢。賺小錢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次賺錢後再也賺不到錢。

溫州人語錄

做任何事,都得從小做起。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

----西班牙溫州同鄉會副會長 李欣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