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人做生意經驗——生意不分貴賤

溫州人和你不一樣的眼光——生意不分貴賤(氫創投資轉)

溫州人做生意經驗——生意不分貴賤

溫州人做生意經驗之生意不分貴賤

致富思維

窮人:我為什麼總是沒錢?做大生意,沒有資本;做小生意,沒有面子。我做什麼好呢?

溫州人:生意不分貴賤,不管做什麼生意,只要能掙錢,我都會去做。我總是在想:我怎樣才能掙更多的錢?

當全國房價一路飆升的時候,溫州人就成為眾人爭相指責的對象。眾多的媒體及大眾都認為,溫州“炒房團”是造成房價無限上漲的元兇,政府應該出臺相應的政策來“對付”溫州炒房團的這種“無視”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行為。

更有甚者,許多人極其痛恨溫州人,似乎溫州人是造成全國人民貧窮的元兇,似乎溫州人應該像當年批鬥地主一樣得到“應有的打擊”。

一時間,溫州人似乎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各種各樣的罵名全部落在了溫州人的身上,溫州人到底惹誰了?

有一首民謠這樣說:“十個溫州人九個商,還有一個會算賬。”其實,溫州人只是最早經商的一個群體,只是最早致富的一個群體。這就是他們所有的罪過。

在許多人眼裡,做什麼事首先是面子,有些生意儘管能掙錢,但有失體面,就寧可捱餓也不願意去做。而在溫州,做生意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鍵是能不能掙錢。曾經有人說,溫州人發家是靠“五把刀子”,即菜刀(餐飲業);剪刀(服裝業);劈刀(皮革業);剃頭刀(理髮業);螺絲刀(修理業)。這形象地比喻了溫州人不計生意貴賤,只要能夠賺錢的經商觀念。

因此,溫州人走四方,佔據了許多人不願意做的那些領域。他們從修鞋子、開發廊等“低賤”的生意開始,漸漸積累了一些財富。正泰集團的董事長南存輝當年也是靠修鞋子起家的,如今,在南存輝眼裡,正是那段日子,給了他更多的財富。南存輝總是說:“財富對於我們做事業的人來講,多和少不重要了,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財富,也從來沒有去管過。現在是想企業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如何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腦筋都想破了,哪有時間去想有多少財富。我們以事業的成就為樂,以苦為樂。“現在社會上所說的仇富,或多或少是存在的,就是看你怎麼樣對待這種態度。不要把錢看得太重,因為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如果你錢財再多,卻得不到大家的認可,你為了發財,不顧子孫後代,不顧環境,這都是沒有意義的。”南存輝為人很低調,他總是說,我無非是個修鞋匠嘛!正是這種踏踏實實做事業的態度,讓南存輝積累了越來越多的財富。

“只要有生意做,溫州人就會絞盡腦汁去做。”來自東北的姓許的工程師這樣評價溫州人。許師傅來溫州6年了,他所在企業,以生產化油器為主,他在企業擔任總工程師,一年能掙近20萬。化油器是一種老產品,北方生產化油器的企業幾乎全部停產了,但是走南闖北的溫州人最先在重慶找到了這個產品的市場,於是開始生產化油器。結果,這家企業的訂單一直做不完,而且他們還把化油器出口到第三世界的國家。雖然這家企業只有10多年的發展史,但是國內市場佔有率竟然達到60%!這就得益於溫州人的生意經。

溫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當老闆,且敢冒當老闆的風險。他們不論幹什麼,生活中總充滿樂趣,而且敢於生活、善於生活,灑脫、頑強,從不失望。

有一句話叫做心動不如行動,致富是一種思維方式,而是思維方式的外在表現就是行為。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社會需要各種各樣的行業,生意不分貴賤,只有你肯不肯去做。在溫州人眼裡,自己踏踏實實地去經商,用自己的勞動獲得報酬,並不為過。

如果你總覺得做這個沒面子,做那個有失身份,那麼許多機會就失去了。反過來講,如果人人都選擇“有面子”的生意做,市場競爭必然很激烈,“錢途”就相對暗淡;如果你反其道而為之,做別人不願意做的生意,佔據市場空白點,那麼市場就是你的,還怕沒有錢掙嗎?可見,

只要把想致富的想法真正落實到行為上,踏踏實實地去經營,誠誠懇懇地待人,生意就會做起來的。

一位網名叫寒夜的溫州網友在吳洪森《破解溫州之謎》後跟貼說:“我是溫州人,但是我只希望溫州人不要再去探究溫州為什麼會成功了。我想,現在應該更加關注的是今後要怎麼樣繼續發展。想研究?留給別人吧,我們溫州人沒空。”

這就是精明的溫州人,永遠把做生意放在首位。思維決定行為,正是基於賺錢光榮的理念,溫州人在生意場上總是從容不迫、遊刃有餘,不斷滾動著財富的雪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