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多措並舉 開拓創新 著力推動返鄉人員創業促就業

鼓勵和支持返鄉人員回鄉創業,從而促進當地勞動力就業,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市決勝“全面小康”和決戰“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人力資源在新形勢下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優化配置而作出的新選擇,對我市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增加農民收入、優化產業結構和佈局、促進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結合返鄉人員的實際情況,通過制定政策細化措施、建設園區引領示範、增加投入完善服務等舉措,積極引導返鄉人員就近就地開展創業就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基本情況

2016年至2018年4月,全市返鄉人員累計為13.21萬人次,其中,返鄉創業人數累計為5.44萬人次,佔返鄉人員的41.18%,創業帶動就業人數18.78萬人次,創業帶動就業比例為1:3.45,返鄉創業人員年齡主要在26-40歲,學歷結構主要為初中及以上文憑佔67%,行業分類主要集中在百貨、零售和種養殖業,地區主要分佈在圍繞市中心城區的郊縣,郊縣中選擇就近就地創業的較多。從綜合情況分析來看,我市返鄉人員創業隨著經濟發展呈現逐年上升趨勢,產業規模和質量在經濟發展和市場競爭中不斷提高。

二、主要做法

(二)建設園區引領示範。2016年昆明市促進農民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出臺了“創業之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農業創業園區”認定考核的細則,為進一步推動返鄉人員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一是抓好農業創業示範村建設工作。我們在鞏固以往農業創業示範村成果的基礎上,2017年又在全市23個村開展了“農業創業示範村”建設工作,23個村直接扶持138人創業,帶動2530人就業,實現了示範村富餘勞動力充分就業。宜良縣打造的“農業創業示範村”--中營村,因“一村一品”亮點突出,被《中國勞動保障報》2次刊載。二是積極開展“農業創業示範園區”、“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創建工作。園區是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的主渠道。2017年以來,全市就業系統通過整合創業資源、完善扶持政策、優化創業環境等措施,不斷加大對園區及基地的扶持力度,促進了園區及基地的發展和壯大,為吸納我市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作出了積極貢獻。全市共建成市級“農業創業園區”和“農業創業孵化基地”15個,累計帶動並吸納就業1.64萬人。西山區碧靈西山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經開區銀河科技園等是園區的代表,成效更為顯著。三是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近年來,市級及各縣(市)區不斷加大對典型的挖掘、宣傳和扶持,2017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創業之星”評選活動,共計評選產生出10名“創業之星”。活動的開展,為典型的成長及作用的發揮搭建了平臺,有效推動和促進了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開展。祿勸的史文偉、安寧市的朱心禮、尋甸縣王朝生等,他們都是縣區就業部門的推出和扶持的創業及帶動就業的典型,在帶動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增加投入完善服務。自全市開展創業示範村、農業創業孵化基地、農業創業園區建設以來,累計投入資金達到890萬元,其中,創業示範村118個,市級財政每個示範村補助5萬元,共計投入590萬元,促進和帶動就業3.8萬人。農業創業孵化基地或農業創業園區15個,市級財政每個基地或園區補助20萬元,共計投入300萬元,促進和帶動就業1.44萬人。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完善相關服務,一是通過結合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需求,加大創業項目徵集、推介工作力度,健全市場化創業項目徵集工作機制,截止目前,累計徵集優質項目達到217多個。二是突出貧困地區創業幫扶,圍繞“減貧、摘帽、增收”的脫貧目標,集中力量抓好祿勸、尋甸、東川“一區兩縣”就業扶貧專項行動,通過對返鄉創辦企業、創辦“一村一品”“一品一園”或創業一條街的創業者給與帶動就業補貼,引導和激發返鄉創業、反哺家鄉的熱情。

三、存在問題

一是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對農民工技能提出更高要求,人崗不匹配現象普遍存在;二是農村勞動力價值取向、就業創業意願、生活方式日趨多元化、多樣化,就業創業意願不強;三是技能培訓缺乏統籌規劃,出現多頭培訓,重複培訓,培訓效果差;四是對就業扶貧的政治認識上還有待提高,宣傳動員有待更深入,組織化程度還需加強;五是摸底調查、數據統計、臺帳建立需要更加細緻。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鼓勵和支持返鄉人員創業就業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要求,緊緊圍繞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務工增收這一主線,繼續在支持返鄉創業、完善服務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一是加大主城區精準幫扶力度。在現有精準幫扶的基礎上,將原幫扶倘甸兩區的官渡區和呈貢區分別調整為幫扶東川區和祿勸縣,鼓勵主城區企業採取勞務外包、委託加工、成立新公司等措施,吸納和鼓勵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業。

二是大力扶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在農業創業示範村達到118個的基礎上,繼續開展“農業創業示範村”、農業創業園區”、“農業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之星”創建評選活動,降低創業門檻,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創建質量,增強農民創業的積極性和實效性,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增加農民收入。

三是完善農村勞動力實名制信息化動態管理平臺。發揮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信息平臺優勢,確保錄入無死角、信息不過時,及時掌握勞動力的年齡結構、技能特長、就業需求和返鄉創業等情況,實行動態管理。

(昆明市就業局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