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存放之難

普洱茶講究年份,所以如何存放好手中的普洱茶,讓它的美好能在歲月裡昇華,並在不遠的未來展示在我們面前,就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普洱茶友們在存茶,其實普洱茶商也在存茶,就是一個量的問題,一方多點一方少點,如何放好普洱茶,使之越陳越香的品質能一直延續下去,正是我們要去研究的。

普洱茶存放之難

在與身邊茶商探討倉儲之餘,大家都在感嘆普洱茶倉儲之難,最難是在於溫溼度之控制。而普洱茶的轉化卻恰恰需要一定的溫溼度。因普洱茶的茶料等級,壓制形態不同,所需的溫溼度也略有不同。

每一年的自然氣候都不一樣,尤其在盛行普洱茶的廣東地區,每年三四月份的“回南天”,牆面、地面都掛著水滴,空氣中的相對溼度接近百分之百。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保存好普洱茶品,讓它們有個合適的轉化環境,十分之困難。特別是從夏天起,南方的颱風開始攜帶著大量雨水席捲而來,常常三四天都是雨天,有時倉庫進水都要跑去倉庫排水。這些都是人力所不能改變的。只是儘量的找適合的存放地點,並且儘量的控制溫溼度之變化。

因此而衍生的倉儲費用,溫溼度控制費用也是茶商的一大成本支出,尤其在如今城市的電費還分為商業用電、生活用電,成本之重可見一斑。請參看圖。

一年四季之自然倉儲狀態(以廣東地區為例)

季度

(通風狀態下)

自然倉儲

狀態

平均溫度

相對溼度

低溫高溼

18℃~27℃

82%左右

高溫高溼

26℃~33℃

86%左右

高溫低溼

18℃~28℃

72%左右

低溫低溼

14℃~20℃

72%以下

而之前大盛的香港港倉,要入倉存放出市場認同的適度“入倉茶品”,也是極為困難,因為香港地方狹小,倉租沉重,倉庫還特別小,所以茶倉的存放技巧十分關鍵,而且並不是所有的香港茶商都懂得入倉。在九十年代末,在香港迴歸的情況下,對香港茶市造成衝擊,加上大陸開始加大普洱茶產量,而且大陸市場對普洱茶品的消費能力的提升,供港普洱茶品的降低,港人移民也使部分香港老字號茶樓關門大吉,此間由廣東商及臺灣的普洱茶商與普洱茶收藏家紛紛前往香港炒底。

普洱茶存放之難

由於家庭存儲的條件侷限性,讓倉儲這個問題又重新被人重視起來。好的普洱茶必須經過好的倉儲,才能夠有足夠好的轉化空間,也才能夠在多年後驚喜地品嚐到歲月帶來的美好口感。廣東是普洱茶轉化的天堂,但是如果沒有科學的存茶環境,自然也是難上加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