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工作變成一種修行,別辜負了!

小夥伴們有沒有一到假期就看到很多人在網上秀各種放假攻略的情況,算計著怎麼能休一個更長的假期。但其實這種行為根本無助於提高假期的質量,反而會讓放假期間的你更加焦慮,比如你會像期盼假期一樣倒數還有幾天上班。當我們把生活割裂成工作和生活的時候,在每一邊都會惦記著另外一邊的情況,在工作的時候想著野外的好風景,在野外的時候又想著上班後還有一個難纏的問題要解決。

怎樣把工作變成一種修行,別辜負了!

事實上,坐在辦公桌旁寫字和坐在咖啡館裡寫字有多大差別呢?坐在會議室開會和坐在客廳裡聊天又有多大差別呢?生活的真相就是換個地方行住坐臥而已,是我們自己的界定讓工作變成了不得不承受的痛苦。

換個角度想一想,有沒有可能你的工作被很多人羨慕呢?尤其是那些根本沒資格獲得這份工作的人。這不是阿Q,這很可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能夠用真實的態度面對工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你當下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當下人生的全部。投入其中,認真地談話,寫字,思考,行動,這幾乎就是修煉的全部了。我們希望通過修煉來強化我們的內心,但強化的內心是用來做什麼的呢?如何和顏悅色地和同事說話,如何清晰明確地安排事項,如何在別人不理解的時候坦白溝通,如何在獲得成績的時候不洋洋自得……這些事沒有一件不是人生大事。

五個維度讓你告別焦慮

1.端正目標

我們通常會對自己真心想要去做的正確事情,無論如何都能無怨無悔地堅持,要想成事,首先需要樹立端正的目標。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過程,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煉方式。正是出於這樣的想法,他帶領3家日本企業走向世界500強,78歲高齡、罹患胃癌,還依然接手日航,用1年時間扭虧為盈。他質樸的“工作觀”在全球範圍內影響著成百上千萬的人。

2.時間管理

時間是最公平的,是不見成效地亂忙,還是井井有條、事半功倍,時間的速度都是一樣的。事實證明,在特定時間內只專注一項事情進行比同時兼顧很多事情更有效率,因此建議建立一個工作日程表,確定做事的先後順序,始終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你會發現做事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其次是杜絕拖延。有研究表示,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拖延。因為聰明的人想得太複雜,他們可能會想象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於是更容易放棄。這時候我們需要一點鈍感力,行動的阻力就會小很多。

3.精進

要成為在某一個領域特別厲害的人,精進是必須的,1萬小時理論就是成為專家的標準嗎?其實不然。你想想看門的大爺,看門時間超過幾萬小時了,他成為保安中的高手了嗎?一個在課堂上混日子的老師,講了幾十年的課,成為傑出教師了嗎?反之,如果你有目標地訓練,也許花不了1萬個小時,你也可能成為一名專家。找準某個技藝刻意練習,幫助我們不斷地挑戰自己的極限,從工作到生活,培養自己的一技之長,變成某個領域內越來越有價值的人。

4.協同

一個人不可能完成團隊所有的工作,越是複雜的工作,就需要越多的人協同。如果是一個領導人,就要學會在領導團隊的時候幫助他人成長,激發對方的意願,自己找到完成的方法。如果是一名普通成員,就是配合團隊的領導,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最大化。

5.開創

企業長盛不衰的根源在於創新,產品的創新、流程的創新、管理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需要好的創意,也需要一個可以讓創意實現的團隊。“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認真地對待工作,踏實地從小事做起,你可以成就精彩的工作進程,也會享受工作所帶來的生命的美好。

工作其實並沒有那麼讓人痛苦,找對了方向,也是一種自我修行,並且能夠反饋到生活中,甚至點亮生活。假期就要來了,小夥伴們放下包袱,心無旁騖的享受假期吧,休養好生息準備迎接今下來的工作。

怎樣把工作變成一種修行,別辜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