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考考媽媽/姜燕

1953年 紙本設色 113.6cm x 64.6cm 中國美術館藏

姜燕(1919 —1958),女,原名劉仁燕,字江夏,號小松,湖北省武昌市人。曾先後在京華美專和北平藝專學習國畫,畢業後留校任教。曾任北平藝專講師、北京市美術創作室創作員。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新中國成立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風風火火的掃盲運動。姜燕的這幅《考考媽媽》反映的就是在當時的掃盲運動中,北方農村家庭中的一個學習場景。圖中的媽媽懷抱仍在吃奶的兒子坐在炕上,騰出一隻手來執筆,女兒手拿《速成識字課本》,生怕媽媽看見,可能是在考查媽媽默寫生字吧!畫中景物雖不繁多,但在簡潔中透出嶄新的氣象,人物表情的生動,反應了她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畫家高明之處,也正在於選取了這樣一個平常角度,成功地反映出新社會朝氣蓬勃的時代特徵。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婆媳上冬學/湯文選

1954年 紙本設色 114.5cm x 66.5cm 中國美術館藏

兩婦女在冰天雪地裡走著,年輕的攙著年老的,兩人的臉上都滿是笑容,彷彿根本就沒把這冰雪嚴寒放在眼裡。她們有什麼急事呢?老人手裡的《文化課本》和畫面右下角的題跋解開了觀者的困惑。原來這是一對婆媳趕著去上文化補習班。在知識的力量下,這一對婆媳少扶老,老倚少,演繹了一段人間真情。畫家湯文選採用了中國傳統寫意人物畫的形式,以質樸的表現手法,反映了新中國農村的新氣象,歌頌了新社會的新道德、新風尚。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一輩子第一回 楊之光 1954年 紙本設色 101cm×63cm 中國美術館藏

 楊之光的這幅寫意人物,以精煉的筆墨生動地刻畫了一個平生第一次拿到選民證的老年婦女的喜悅心情。圖中老人的衣紋用筆中側鋒並用,粗細變化豐富,準確而率意,恰當地表現了粗布衣衫的質感正側面頭部刻畫較為深入,已明顯地結合了西方繪畫的光影、明暗表現方法,真實地表現了老人頭髮已經半白的效果;細筆勾染的面部略有皴擦,畫出了老人臉上飽經風霜的痕跡,直視手中選民證的雙眼樂得快成了一條縫,合不攏的嘴巴更是把老人發自內心的那種當家作主的自豪感表現得淋漓盡致。人物形象的真切、樸實,讓人在品賞這幅畫時既欣慰又辛酸。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粒粒皆辛苦/方增先

1955年 紙本設色105cmx65cm中國美術館藏

方增先, l931年生,浙江省蘭溪市人。1953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後參加研究生班學習。1955年留校在中國畫系任教。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浙江分會副主席,浙江美術學院教授。現為上海美術館館長,上海中國畫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畫家以眾人熟知的《鋤禾》詩的最後一句”粒粒皆辛苦”為作品命名,選取了一位老農拾起掉在地上的—束麥穗的瞬間動態入畫,用質樸無華的藝術語言表達了糧食來之不易,每一粒都要認真珍惜的道理.與當時全國範圍內的增產節約、支援社會主義建設的群眾運動緊密連在了一起。圖中老農蹲在地上,左手拿著馬鞭和兩隻麥穗。右手正準備拾起地上的麥穗。畫家憑藉自己深厚的造型能力和對糧食的真正珍惜之情,把老農拾麥穗時的專注神情刻畫得惟妙惟肖。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說什麼我也要入社/湯文選

1956年 紙本設色 100cm x68.5cm 中國美術館藏

湯文選的這幅《說什麼我也要入社》畫面十分簡潔,僅畫了一個老農蹲在稻田的一角,除了一簇成熟的水稻之外,所有的背景全是空白。這種處理方式使老農的形象十分突出,也使畫家得以把精力集中在對人物性格、神態的刻畫上。圖中老農頭部刻畫較為深入,讓人一看便知這是個精明、倔強的莊稼人。他手執飽滿的稻穗,兩眼精光內斂,似乎在心中比較著入社的好處。畫家對人物的這種表現,增強了畫面的感染力,避免了空洞的說教,在“走合作化道路”的運動中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不失為一幅優秀的人物畫作品。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孫悟空大鬧天宮(組畫之一)/劉繼卣

1956—1957年 絹本設色 50cm x 40cm 中國美術美術館藏

劉繼卣(1918—1983),天津市人。自幼從父劉奎齡學工筆人物、動物畫。1936年入天津市立美術館從劉嘯若學素描和水彩,從劉子久學山水畫。1938年畢業後,一直從事國畫創作。歷任人民美術出版社創作室創作員、文化部國畫創作組組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

孫悟空鬧天宮的故事,歷來被視為被壓迫者對舊有社會秩序的反抗。劉繼卣所繪的這套組畫對孫悟空顯然也是持讚賞的觀點。《西遊記》中寫孫悟空學藝歸來之後,大展神威,引來各路魔王與他結拜。此幅圖中描繪的正是各路魔王聚在花果山宴飲時的熱鬧場面。整幅畫面人物眾多卻又主次分明,充分顯示了畫家駕馭複雜場面的能力,尤其是將傳統的工筆人物畫法加以提煉、昇華並融入西方素描、色彩、解剖等造型方法,使他筆下的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逼真,別開生面。劉繼卣是開工筆人物畫一代新風並有影響的畫家.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鄭成功收復臺灣/許勇

1958年紙本設色139cmx 97cm魯迅美術學院藏

許勇,1933年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1956年畢業於東北美術專科學校,留校任教。現為魯迅美術學院教授,遼寧美術家仂、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連環畫《嘎達梅林》(與顧連塘、趙奇合作)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質獎,出版有《女性人體美和造型藝術》、《許勇畫集》等。

《鄭成功收復臺灣》擷取一個特定的場面,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來歌頌民族英雄。畫家以停泊在海邊的戰艦、鼓動的風帆、飄揚的旗幟和林立的槍矛刀劍把民族英雄置於畫面的中心,他的後面是鬥志高昂的英勇將士,他的腳下,是伏地求饒、顫抖不已的荷蘭侵略者。散亂的大炮,丟棄的槍支、倒地的屍首,說明激烈的戰鬥剛剛結束,堅實的臺灣土地上,站立的是民族英雄鄭成功和他的將士們。畫家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厚重凝練地以鐵線描勾勒景物,疏密聚散適宜,平塗施色,略加渲染,色彩沉著而瑰麗,殫精竭慮地塑造了一個個威武剛猛的鬥士形象,有機地將歷史題材的繪畫性和戲劇性處理得自然可信,使觀者震動不已、回暢蕩氣。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農民和拖拉機/李琦

1959年 紙本設色 69cm x 91cm 中國美術館藏

李琦,1928年生,山西省平遙人,1947年入晉察冀邊區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50年至中央美術學院任教,曾任中國畫系主任。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自西方繪畫傳入我國以來,許多畫家注意從中汲取有用的成分,力圖革新中國畫。李琦便是這些畫家中突出的一位。他有深厚的傳統線描功力,又致力於研究雅俗共賞的審美效果,所以他能別開生面,創造出廣大勞動者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在這件作品裡,畫家運用傳統的中國畫筆墨、形式,吸取西方繪畫中透視、光影、解剖等知識,以較為細緻的筆法,塑造了二十幾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一輛非常寫實的拖拉機。圖中人物造型嚴謹,動態自然,把農民第一次看到拖拉機時的好奇以及對美好未來憧憬的心情刻畫得纖毫畢見,真情外現。

名畫典藏,時代見證——國畫人物選輯品鑑之一

雪中送飯 楊之光 1959年 紙本設色 288cm×l9cm 中國美術館藏

楊之光,1930年生於上海,原籍廣東省揭西人。195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先後在武漢中南美術專科學校、廣州美術學院任教。歷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著作有《中國人物畫法》。

建國初期,大批年輕人積極響應號召,來到祖國邊疆開墾荒地,以高漲的革命熱情投入建設祖國的洪流中,雖然他們的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們發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互相協助,不畏天寒地凍,努力克服各種困難,開墾出了大片良田,變“北大荒”為祖國的“北大倉”。楊之光的這幅《雪中送飯》圖,反映的就是在這種艱苦條件下建設祖國的那一輩人的高尚風貌。面對圖中人物在雪地裡開墾荒地,在雪地裡吃飯,讓人感懷的絕不會僅僅是創業條件的艱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