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村”,村民平均存款六百萬


依靠工業化致富的華西村,被稱為“天下第一村”。在蘇南模式大規模解體的今天,它依然堅定不移地走在“集體主義”大道上。如今,這個“社會主義的農村範本”面臨著環境汙染、貧富分化等問題,成為中國高速發展的時代縮影。

華西村將龍砂山“小天安門”、“萬米長城”、自由女神、凱旋門等中西方標誌建築置於同一視野內。用總規劃師吳仁寶的話來說,這叫“亦土亦洋”。這些日益增加的“建築”成為華西村近年來吸人眼球的噱頭。

作為“農村首富”,華西村無處不體現出讓人咋舌的財富。華西村舉辦慶祝建村50週年,“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落成獻禮,新建的大樓沿承一貫金碧輝煌的華西哲學,陳列於該樓60層的金牛是鎮村之寶,用一噸黃金打造,價值3個億

華西村有個幸福園,園裡陳列著古今中外多個名人的雕塑,如女媧、夸父、屈原、董存瑞、黃繼光、劉胡蘭、佛祖、耶穌和瑪利亞等。但最顯著的還是園中央鄧小平、周恩來、毛澤東、朱德、劉少奇的雕像。

華西村村民仍然保有濃重的集體主義作風。村裡定期召開村民全體大會,村民們可以在10分鐘之內全體到齊。圖為村民觀看文藝節目的座椅。

華西村將周邊的16個村一起划進大華西村,面積由原來的0.96平方公里擴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由原來的2000多人增加到5萬多人。如今在華西村龍東湖一帶,1萬套別墅正在火熱建造中,別墅面向周邊村村民以及華西村外人員銷售,兩者價格也有所不同:周邊村民因“大華西”發展需要價格為52萬一套,“也有張家港等華西以外的人過來買,價格為300萬-400萬不等。”

華西村民很富裕,家家都住別墅。據稱華西村每個家庭平均存款達600萬元。但這僅僅指的是華西中心村,遠不能代表擴張後的“大華西”。中心村的村民處於華西村的第一等級,而周邊村村民的生活與中心村相去甚遠。


圖為華西中心村村民的廚房。

圖為外來務工者的廚房。

圖為“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大樓高328米,:“這棟樓和北京的最高樓一樣高,我們這是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當一個村莊的名字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緊密相連的時候,它所承載的,已不單純是個體命運的沉浮,而是整個時代的生動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