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與股價齊漲背後:聯想轉型已有時

日前,聯想發佈了2017/2018財年第四季度報告暨年報。數據顯示,聯想集團本財年第四季度業務迎來爆發式增長,營收年比年大幅增長11%至106億美元,重回兩位數增長。三大主營業務全部盈利能力強勁,推動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不包括一次性非經營性收支的稅前經營利潤年比年提升了2.55億美元。整個財年來看,營業額達到454億美元,較前一年提升了5.4%,時隔2年之後重新回到增長通道。繼上個財季之後,聯想集團業績再次跑贏全球同行業企業。一洗之前被移出恆指、5G標準“投票門”等事件的影響。

業績與股價齊漲背後:聯想轉型已有時

值得注意的是,從資本市場股價的走勢來看,最近一個月以來,聯想集團股價大幅回升超過18%,投資者對於聯想集團顯然早有良好業績預期。財報正式發佈的當天,聯想集團股價再度報復性上漲超2%,最高超過4%。而隨著股價一路回升,聯想集團股價做空力度較前期大幅減弱,做空者現離場的趨勢。

那麼問題來了,緣何一直頗受業內轉型詬病的聯想能夠取得如此亮麗的業績?投資者又為何重新看好聯想的股票(即看好聯想的未來)?

所謂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我們認為提及企業的轉型,除了看其自身的發展、變化外,更要將其放置於相關產業中與相關對手的比較才能更加真實地反映出企業轉型戰略的得失與效率,進而對於轉型的企業給出客觀的評價。

眾所周知,由於PC產業的低迷,PC產業三大巨頭聯想、惠普和戴爾幾年前就開啟了轉型自救之路,只是採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戰略。其中惠普在2015年採取一分為二的業務拆分方式,分別成立了以PC業務為主加惠普最具優勢的打印機業務的惠普和以服務器、存儲等企業業務為主的惠普企業;戴爾則在更早的2013年進行了私有化。相比之下,PC產業的老大聯想走得則是智能化轉型的道路。那麼時至現在,各方轉型的效果如何?

需要說明的是,儘管三大PC巨頭都在進行轉型,但目前PC仍是其最大(包括營收和利潤)的業務,且是各自最終轉型能否成功的基礎。所以我們認為PC業務的表現理應成為衡量這三大PC巨頭轉型效率(快慢)的主要標準之一。

眾所周知,去年第二季度,兩大市場調研機構Gartner和IDC幾乎同時公佈,連續15個季度雄居市場份額第一的聯想PC業務被惠普超越,聯想市場份額排名第二。當時行業一片噓聲,對聯想PC業務的悲觀情緒開始蔓延到整個行業,甚至以此作為聯想轉型不利的標誌。那麼事實究竟如何?

以Gartner去年發佈的2017年PC第二季度市場報告為例,在該報告中,惠普以1269萬臺的出貨量超過聯想1218.8萬臺重回市場份額第一,兩者相差僅50萬臺。而更蹊蹺的是,在當季度美國市場的出貨量排名中,聯想在美國市場的出貨量從2016年的220.7萬臺下降到了184.8萬臺,降幅達到了16.3%,同時在美國市場,惠普的出貨量同比增長了6.5%,僅在一個季度內,聯想在美國市場的出貨量下降了近36萬臺。也就是說,聯想2017年的PC出貨量下降,根本原因來自於美國市場的PC銷量下降,而聯想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下降,有許多非市場化的因素在起作用。

正如Gartner分析師Kitagawa女士當時分析所言,第二季度業績可能反映了聯想從保障市場份額的增長到保證利潤率的戰略轉變。對所有的PC供應商來說,市場份額與盈利能力之間的戰略平衡是一個挑戰。”事實上對於一個季度出貨1300萬臺左右的聯想,如果要改變行業的排名,相差只有50萬臺的銷量,只需要一個月的營銷戰役就可以解決問題,但聯想並沒有這麼做。Kitagawa的分析不是沒有依據,因為從去年開始,聯想PC發展的戰略重心已經開始從單純追求出貨量的增長轉向謀求出貨量與利潤的均衡增長,為此,聯想主動放棄了一些低利潤的PC產品,例如在美國教育市場暢銷的低價Chromebook筆記本。

儘管如此,從去年財年PC業務的對比看,聯想PC的競爭力非但沒有下滑,反而有所增長。以去年財年(以計算時間不同,聯想、惠普和戴爾的全年財報時間有所差異)為例,截至到去年年中,經過我們的計算,在有關PC業務(戴爾客戶解決方案集團、惠普的個人系統部門和聯想的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營收方面,聯想是戴爾的81.7%,與惠普基本持平;運營利潤上,聯想是戴爾的83%,是惠普的1.25倍。三方的運營利潤與營收比分別為戴爾4.89%、聯想4.96%、惠普4%。

由此不難看出,全球三大PC廠商的競爭力不相上下,聯想甚至超越了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惠普。而Gartner公佈的2017年PC市場跟蹤報告顯示,在聯想全年PC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2%的同時,營收卻增長了8%,也再次證明在過去的一年裡,聯想在有意調整產品結構和運營方式,在保持出貨量相對穩定的前提下,不斷改善PC業務的運營水平,提高自我造血能力的戰略。

進入到今年,據Gartner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PC市場跟蹤報告顯示,雖然第一季度整體市場出貨量下降了1.4%,聯想的市場佔有率僅提高了0.3個百分點,出貨量以1235萬臺位列第二,與排名第一的普惠相比,相差僅51萬臺。但聯想PC業務的營收增長卻達到了16%。即在出貨量增長不大的情況下,營收增長卻達到了16%,由此看來,聯想PC業務的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造血能力明顯高於市場平均水平。

業績與股價齊漲背後:聯想轉型已有時

需要說明的是,在商用PC市場,聯想已經超越惠普重壓重回全球第一,實現了營業額和銷量的雙料全球冠軍。同時,聯想集團的工作站和遊戲電腦業務營收也雙雙突破10億美元,這才是聯想這一年來頂著壓力真正關注的重點,即聯想在企業級市場的突破,正是支撐聯想PC業務步入高增長的基礎。

事實上,從聯想2017/18財報看,除了企業級業務提高了聯想PC的造血能力之外,聯想在PC產品結構方面也做了重大的調整,遊戲電腦、工作站等高利潤的細分市場成長迅速。而在產品的技術更新方面,聯想更是跑在了整個產業的前面,從目前市場上英特爾酷睿八代處理器的普及程度來看,無論是ThinkPad品牌還是Yoga品牌,聯想的筆記本電腦全面進入了酷睿8代時代,相對於主要產品還停留在酷睿6代、7代的競爭對手而言,依據PC市場的規律,接下來的2018年第二季度,在其它廠商繼續消化庫存時,聯想已經開始主力機型大面積銷售,聯想在產品升級速度方面的優勢在新財年很有可能將對手甩在身後。

更為重要的是,聯想帶給PC產業的變化遠遠不止運營手段的變化,更大的變化可能來自於其對PC智能化的探索以及未來智能物聯網的前瞻性投入。

眾所周知,2017年,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正式提出聯想智能化變革的“三波戰略”,其核心是保持PC穩健的利潤增長和推動PC智能化,同時培養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兩大未來核心競爭力,並長遠佈局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設備+雲”“基礎設施+雲”。

正是基於未來改變PC產業的商業模式和產業結構,聯想在2016年、2017年發佈了一系列PC領域探索性產品和人工智能設備、終端。基於對PC輸入方式變革的Yoga Book和全實時在線的e-SIM筆記本開始進入了用戶的視線,更多的PC智能化的產品變革,開始依託聯想軟硬件的融合,以PC的服務及內容訂閱模式開始在PC端試水。而這些是聯想的老對手在轉型中所不具備的。

據外媒LaptopMag近日發佈的主要通過評測、設計、性價比、創新、質量這五個子項目進行的筆記本TOP 10品牌排名顯示,排在第一的是聯想,而第二的則是惠普,緊隨其後的是戴爾、宏碁以及微軟,這無疑是對於聯想PC強競爭力的又一肯定。

業績與股價齊漲背後:聯想轉型已有時

正是由於聯想PC業務的強勁競爭力和保障,聯想的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也迎來了新的增長空間。其中聯想集團數據中心業務按計劃持續轉型,第四季度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上升44%至12億美元;全年實現44億美元營業額,增速達到8%。此外,軟件定義基礎設施營業額實現高達130%的年比年增長。

相比之下,惠普於5月23日公佈的2018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顯示,惠普企業第二財季淨營收為75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8億美元相比增長9.7%;淨利潤為9億美元,相比之下去年同期的淨虧損為5億美元。雖然在利潤的體量上,聯想與惠普仍存有一定的差距,但鑑於聯想的數據中心業務相較惠普要開展得晚許多,且是轉型中的新型業務,其增速已經大幅超越惠普的事實,聯想數據中心業務的潛能不容小視。

事實是,聯想數據中心業務從去年第二季度開始,盈利水平就呈現逐季改善的趨勢,營業額連續取得年比年增長。在第三季度,所有大區都實現了兩位數的營業額年比年增長,中國業務更是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扭轉了虧損的局面,而第四季度勢頭的強勁,更預示著一個強勢的開端。

對於聯想的移動業務,中國市場雖然廣受批評,但整個財年,聯想集團移動業務總營業額達到72億美元,盈利狀況和成本控制效果顯著,在強勢區域市場實現高速增長。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在海外市場,仍然有著足夠強的競爭力。其中,聯想集團移動業務在拉丁美洲的銷量增長達40%,是市場平均增速的逾20倍,北美地區的銷量增長更是達到57%。

與數據中心業務類似,從本財年下半年開始,聯想集團移動業務的盈利能力已經開始持續提升,這主要得益於費用結構的優化。數據顯示,聯想集團移動業務第四季度的整體費用成本年比年降低30%,為新財年業務迴歸健康軌道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聯想移動業務不斷提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惠普和戴爾針對移動互聯網的大勢,也曾嘗試進入移動市場,但最終都退出了該市場的競爭。這意味著這兩家對手不僅失去了轉型中最好、最大的產業機會,還會因此喪失由此衍生出的新的市場機會。例如新型的智能互聯設備和AR等。

其實在新型智能設備方面,在2017/2018財年中,聯想集團星戰主題AR頭盔已經成為AR設備全球銷售冠軍”,不僅如此,聯想推向市場的智能助手、Smart Display等一系列智能終端開始讓整體PC產業看到了未來的希望。據瞭解,聯想所有新型設備的營業額均實現近50%的年比年增長。這也許是聯想帶給整個產業比財報數據更具價值的希望,也是對手轉型所望塵莫及的。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聯想此次財報和股價齊漲背後,是其相對於主要對手轉型的戰略和執行更為迅速和成功所致。這也提醒業內,當確立聯想轉型是否成功的標準時,不能以偏概全,一葉障目,要從組成聯想戰略的各個業務的相關性、耦合性等多維度整體考量,同時選對轉型的比較對象,這樣才能客觀評價聯想的轉型得失,才能從中看到聯想對於現在和未來產業產生的正面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