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核彈來進行礦山開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全世界人民都不能忘記,曾經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的威力,核爆炸帶來的破壞性和持久的殺傷力也在不斷警醒著世人,世界各國也在不斷探索如何和平利用核彈。

1955年,羅素和愛因斯坦一起發表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還聯合了11位著名的科學家簽名,其中10位是諾貝爾獎的得主,《宣言》稱,核戰爭的爆發將會給人們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呼籲限制核彈的研究。

核電的發展還是已經被很多核工業發達的國家所使用。曾經的福島核電站洩漏事故也是給全世界又敲響了一記警鐘,我們可以看下福島核電站事件之後,人類都搬遷出原來的家園,但是動植物卻留在了這裡,產生了大規模的變異。

利用核彈來進行礦山開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因為被輻射過之後,變得異常殘暴的野豬

利用核彈來進行礦山開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變異的螃蟹

利用核彈來進行礦山開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變異的雙頭烏龜

利用核彈來進行礦山開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三條腿的蛤蟆,這次不難找了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核研究就該停止,極大多數國家還是可以很好地控制不管是在核武器還是在核電等領域的發展,比如說,蘇聯熱就嘗試使用核彈來進行礦山的爆破開採。

舉例來說,若是用常規的炸藥,我們想粉碎100萬噸的礦石是需要挖掘2~4km的礦道,鑽出1萬米的深井,用大概是50~60萬噸炸藥才可以,其成本就可以佔到整個礦山投資的30%~40%,成本是極高的。但是核爆炸就可以做到省時省錢。

利用核彈來進行礦山開採,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1969年蘇聯正式對核爆粉碎礦石技術,進行了評估,他們在基洛夫斯克市北20公里處,在礦體厚度約30米,長200多米的礦石地段上,進行了兩次試驗。

試驗還沒有停止,在1972年,進行威力約2.1千噸的單彈頭核爆炸試驗,做到了粉碎礦段體積為50×50×50米;1984年,進行相距75米的雙彈頭組合爆炸,每個彈頭各1.8千噸當量,粉碎礦段達50×125×90米,粉碎礦石數量超過155萬噸。

最終的試驗結果表明,核爆炸不管是在技術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可行的,對於大家所關心的核輻射的問題,因為是千噸級的核爆炸,所有地震波不會傳播的太遠,核燃料的使用也不會很多,所以半衰期比較長的放射物殘留也不多,而且礦山開採過程中,這些殘留都基本是混合在礦石和泥土中,核輻射就會更小。

而將其真正應用起來的是澳大利亞,在進行澳大利亞皮爾巴拉鐵礦時,就用核彈進行了輔助爆破。

你怎麼看應用核彈來進行爆破這件事?是對於資源的有效利用,還是對附近居民和開採的礦工的不負責,還是……一起來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