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可敵國的中國房地產企業

在人們的心中,房地產企業都是富可敵國的企業,是中國萬億GDP的功臣,哪知道,他們一方面是富可敵國,也同時是

負可敵國

負可敵國的中國房地產企業

近來,一些房地產企業發行的債券出現了違約,才讓本身就是龐大負債的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狀況浮出了水面。天津最大國有房企天房集團總負債超過1800億元,可能存在信託違約風險,嚇了大家一跳,並讓市場開始關注房企債務風險。

而一直有行業龍頭之稱的萬科,公佈其前4月銷售額為1961.5億元,可謂業績亮眼。與此同時,截止1季度,萬科的總負債達到了驚人的10289.27億元,負債較2017年年底增加了502.57億元,連同84.04%的負債率水平,均已創下公司的歷史新高,更是讓吃瓜群眾驚呆了!

1萬多億的高負債是什麼概念呢?按2017年我國城市GDP做對比,可以排在擁有765萬人口,湖南省會長沙市(10200億元)的前面,位列全國14名。其負債接近海南省GDP的3倍。就是說海南人民3年辛勤勞作創造的財富,才能填平萬科的負債。按2017年世界各國GDP數據做對比,已經與新西蘭(1721.15億美元,合人民幣10900億元)不相上下,並遠超知名石油富國科威特(1417億美元,合人民幣9053億元)。

根據2017年房地產上市企業年報顯示,136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超過6.58萬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34%,這意味著平均每家負債高達484億元。

136家上市房企的總資產總計為8.3萬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達31%,與負債增長水平相差3個百分點。2017年,這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負債率為79.1%,去年則為77.25%,上升了1.85個百分點。

136家房企中,有35家資產負債率超過80%紅線,佔比接近26%。

136家上市房企中,負債超過百億元的房企總計為67家,佔比49%;負債超過300億元的房企有37家,佔比為27%,其中,萬科、綠地控股、保利地產和華夏幸福負債均超過3000億元,分別為9786.7億元(2017年年底數字)、7550.8億元、5382.1億元和3048.3億元。

龍頭房企負債規模萬億元,而部分中小房企槓桿率也非常驚人。部分中型房企為了規模擴張,2016年拿了很多高價地,發行了大量公司債,有些公司債將在今年進入還款期,高價地又受到限價政策限制,難以入市銷售,資金成本持續上漲,負債率持續走高。

從資產負債率的情況來看,不同企業的資金狀況良莠不齊。截至2017年年底,資產負債率大於80%房企佔26%,在70%-80%之間佔比為24%。值得一提的是,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超過80%的房企有22家,佔比為16%;剔除預收賬款後的資產負債率70%—80%的房企有30家,佔比為22%。

負債率在60%左右比較舒服,讓企業既有擴張能力,資金鍊也相對安全。但房地產行業高槓杆運營模式一直難以改善,雖有些房企在資產負債率超過80%會有危機感,一般會採用多種方式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負債率。但有些中小房企手中的高價地,由於限價難以入市,銷售週期拖長,銷售收入尚難以大量回流,為了生存,已經開始涉及民間借貸或者短期過橋貸款等資金。

值得關注的是,民間借貸資金是一把雙刃劍,可以幫助企業彌補短時間的現金流缺口,但是如果市場風向變化,民間借貸的風險就會迅速暴露出來。比如2012年至2014年的房地產市場下行週期中就曾出現企業因為民間借貸導致現金流危機而破產的案例,足可見其風險。

根據中信證券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開始,不論是行業還是重點公司,槓桿率都有明顯提升。在2017年年底,淨負債率的下降曾經出現過一次性下降,但到2018年一季度又重回上升通道。

負可敵國的中國房地產企業

國家一方面要求企業降低槓桿率,而另一方面槓桿卻依舊居高不下,甚至突破歷史最高水平,這說明什麼?說明槓杆作為企業發展的動力,和企業,尤其是基礎建設類別的企業發展已經完全捆在了一起。控制槓桿就可能造成GDP下滑,這種風險在當前的經濟狀態下,在很多當政者眼中比造成金融風險更加嚴重。完全可以說,槓桿已經綁架了經濟發展,綁架了國人的實業熱情。甚至連風格是買買買的融創老闆孫宏斌都稱:“我們2018年就一個目標,就是去槓桿,這個行業就一個風險,就是地買貴了,控制買地的節湊,降負債率,去槓桿,讓公司安全。所有人都要重視這次調控,市場變化也是不可忽視的。”

然而,即便業內人士也呼喊出一些降低槓桿的聲音,但這樣的聲音在實際動作面前都是顯示的如此的蒼白無力。面對房地產企業寶貴資金的流動性限制,究竟是發展中拯救自己,還是強忍衝動憑藉一己之力拯救整個房地產市場的選擇,從來就不是一個問題,因為面對中國房地產企業要地和政府土地財政的衝動,房地產企業要活下去就不得不繼續在槓桿的道路上往下走,還特別是遇見自己的現金流出現不利的狀態下,負債自然就成為企業能生存的唯一推手。根據房企一季報數據統計,136家上市房企中,淨現金流為負值的房企佔了一半,現金流情況最差的房企依然是:萬科A一季度末經營現金流-277.54億元,投資現金流-503.06億元,籌資現金流-19.57億元,期末淨現金流-803.64億元。期末淨現金流已經是綠地控股(淨現金流-129.47億元)的6倍。值得一提的是,1-3月,萬科A財務費用為10.40億元,同比增長181.24%。萬科A表示,由於融資規模上升,一季度利息支出及財務費用同比有較大幅度增加,報告期內權益淨利潤增幅低於營業收入增幅。

負債是越去越大,究竟何去何從,拭目以待。但我們知道,在這個大市場裡游泳的每一個人,都不是置身事外的,都不可能無罪全身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