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天下,唯有在孤獨中成長

古往今來,凡是事業有成的人都是耐得住孤獨的人。詩人李白曾說:“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他也自稱為“孤獨的行者”,或許正因他能享受孤獨,才成就了“詩仙”的美譽,給後人留下了千古絕唱的文學作品。

導演李安在成名之前,有6年時間是待在家裡,洗衣做飯,是一個十足的“家庭主夫”。在這6年裡,孤獨肯定是有的,但他明白孤獨所帶來的效益——他能耐下心來學習,積累,併成長。於是到後來,他成了令人矚目的導演。如果當年他不堪忍受孤獨,從而放棄了自己的追求,那他就不會有今天的輝煌成就。

獨孤天下,唯有在孤獨中成長

為了學畫,張大千在偏僻的西部待了好幾年,遠離城市的喧囂、人心的浮躁,刻苦鑽研繪畫,窮困潦倒沒有打倒他,強盜土匪也沒有嚇跑他。在這幾年中,他與清貧為伴,與孤獨為伍。最終,他的畫作與無價之寶畫上了等號。

著名作家林徽因說過一句話:“紅塵陌上,獨自行走,綠蘿拂過衣襟,青雲打溼諾言。山和水可以兩兩相忘,日與月可以毫無瓜葛。那時候,只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

一個人遠離了世界的喧囂,獨自孤單地生活,雖然看上去有些落寞,但實際上卻能給我們一個難能可貴的自我成長的機會。孤獨能夠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審視那些發生在身邊的是是非非。能夠讓我們對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但卻已經被遺忘的人重拾感恩之心,也能夠讓我們放下心中的仇恨和煩惱,用一種新的姿態,輕鬆上陣,重新出發。

孤單的生活,慾望開始變得簡單,溫暖的午後,綠茵的草地,暗暖的檯燈,繁星點綴著的夜空,一杯茶、一本書,或許就已經是生活的全部。這樣的生活會讓我們變得踏實豁達,會讓我們忘掉曾經的煩惱與感傷,品味此時此刻生命最本質的味道。

獨孤天下,唯有在孤獨中成長

一位優秀的作家,他要學會遠離現世功利性的誘惑,把心靈還原為最初的狀態,不斷地觀察周遭的環境,然後用文字說話。一個靈魂的敘述者一旦成為所謂社會的熱點,無疑是一種災難,他要背棄文學安靜的特質,在熱鬧和喧譁中逐漸喪失自我。對真正的作家來說,安靜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品質,只有這樣他寫出的文字才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一位剛剛從傷痛絕望中走出的人,熱鬧非凡的氣氛不能給予他有價值的啟示,他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有機會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規劃自己的生活。他可能每天無所事事地一個人在城市裡閒逛,隨便上一輛公車,欣賞路邊的風景,然後再到圖書館待上一整天,也可以在車水馬龍的街上、婉轉的叫賣聲中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一個揹負太多沉重壓力的人可以在靜謐的時間裡清空自己,在孤獨中重新找回自己生活的方向。遠離喧囂,享受孤獨,是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品質。

享受孤獨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正是在孤獨中,無數哲人開始了對未來的探索;正是在孤獨中,智慧的火花迸發出耀眼的光芒。拒絕孤獨,就是拒絕安靜地觀察與思考,排斥平靜帶給我們的力量。

獨孤天下,唯有在孤獨中成長

享受孤獨不是讓我們遠離社交,不是偏安一隅,而是讓我們學會鬧中取靜,在喧囂的生活裡給自己的心靈找一片屬於自己的靜謐時空。毫不誇張地說,孤獨可以成就人生,因為人生有價值的感悟和真理需要你一個人靜靜去體會。享受孤獨就是品味人生,為什麼要拒絕它呢?

有人說,與人交往是一種能力,其實享受孤獨更是一種能力。孤獨才能遇見最真實的自己,能讓自己默默成長,並能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

=================================

喜歡我們,就關注“我們知道”。

需要我們,就和我進行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