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雨天前後,蝦塘水質變化分析及相應對策

1、先談藻相

首先是長時間缺少光照,整個池塘的生態系統的主要能量來源減少,使藻相對菌相分解出來的各種無機營養鹽的利用減少,造成營養鹽的累積,氨氮和亞硝酸鹽等指標上升。造成有害因子對對蝦的脅迫。

其次是藻類的產氧能力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都下降,pH值降低,使得池塘內的一些本來還在安全範圍之內的有害物質毒性迅速增加(如:硫化氫和各種重金屬),進一步加深了有害因子的脅迫作用。

再次,如果在雨季之前藻相單一,無論水肥水瘦,在雨季這段時間內塘水環境會發生劇烈變化(比如pH值池塘內的一般在8.0到9.0之間,而雨水一般是在4以下,如果大量的雨水進入,像兩廣地區一場颱風下來漲個四五十公分的水位,pH值經常會在7.0以下,而且鹽度也會隨之產生變化),從而使藻相也發生劇烈變化。

如果池塘中的藻相過於單一,並且這種藻類的適應溫度和pH值及其他生長條件的適應範圍比較窄,那麼就會出現倒藻現象,藻相越單一,倒藻越嚴重。這也是肥水養蝦和瘦水養蝦兩種觀點的爭論之一,因為藻相的單一與否跟水肥水瘦沒有直接關係。這些死藻分解後釋放出來藻毒素,而這個階段對蝦因為控料對藻類的攝食比例也有所增加,導致藻毒素的危害加大。


陰雨天前後,蝦塘水質變化分析及相應對策

2、再談菌相

首先是有益菌,由於其所分解的無機營養鹽,尤其是氮元素被藻類的吸收率下降明顯,造成了代謝產物的累積,使得有益菌自身的代謝也減緩,有益菌的工作效率也隨之下降。造成大量含氮有機物在池塘底部累積。

其次再來說說有害菌比如弧菌,它的特點是對營養的要求很低。在寡營養的環境下能生長,同樣在富營養化環境(其實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是單一營養元素過多,而其他營養元素的量很少,簡單點說就是營養的量大,不豐富)也能生長。而有益菌的營養需求一般都比較高,各種營養元素的比例有一定要求。

而在陰雨的池塘底部,由於氮元素營養物質的不斷累積(這與對蝦飼料配方中高氮低碳有關,在後面魚蝦套養模式模式中詳細介紹),殘餌、糞便呀,使得這種微生物的生長環境更適合有害菌的增殖。一句話,菌相發生變化,陰雨持續越久對有害菌越有利。

當然也有特例,那就是如果降雨量太大使pH值降到7以下,池底的pH值更低,不利於弧菌的生長,但是如此劇烈的環境變化會使藻相產生劇變,使得大量死藻在池塘底部釋放出藻毒素。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池塘在雨天后發病,但是一測弧菌的數量卻很少的原因。

陰雨天前後,蝦塘水質變化分析及相應對策

3、最後再來了解一下蝦的感受。

在連續的陰雨天過程中對蝦會受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脅迫:

1、溫度的突然變化的脅迫。有些朋友可能會問,白對蝦對溫度的適應能力不是很強嗎?!是的,沒錯!但是那是指它的一個生長適應的溫度範圍,比如說一個月內溫度由35度下降到20度,中間相差15度,沒問題。但是如果在短時間內溫度的改變量發生很大變化,那麼白對蝦的應激反應就會很劇烈,比如說一天之內水溫升高4度以上,白對蝦就很容易產生所謂“氣泡病”。

2、無機營養鹽含量超標的脅迫。氨氮和亞硝酸鹽等,它們的危害已經有很詳盡的描素了,這裡就不再展開講。

3、礦物質含量的減少的脅迫。再陰雨天隨著雨水不斷地進入池塘中,使得水體中的鈣鎂磷等礦物質的含量減少,而這時白對蝦又會出現應激性脫殼,蝦苗越小發生的越頻繁。在這種情況下,一邊是蝦苗頻繁脫殼需要大量的礦物質,而另一邊是礦物元素的濃度在不斷降低。蝦苗的脫殼不隨現象也出現了。

4、藻毒素。在陰雨天,如果藻相單一就會不穩定,使得大量藻毒素產生,這些藻毒素有的是肝毒素如微囊藻毒素,有的是神經毒素如魚腥草毒素,對白對蝦的危害非常大。

5、弧菌。這一點就不用多說了。這幾方面的脅迫作用不是單獨發力,而是同時對白對蝦產生威脅,大家可以感覺到我們的蝦苗所承受的壓力!!!

陰雨天前後,蝦塘水質變化分析及相應對策

問題已經分析了,下面就是對策了。這是一個系統的工作,絕不是下過雨之後的亡羊補牢。這裡的工作分為三個階段:雨前、雨中和雨後。

首先說說雨前。

通過之前的藻相和菌相的介紹大家可以明白,在陰雨天來臨之前藻相的豐富多樣性是多麼的重要,再一項工作就是為池塘中的菌相提供全面的營養物質。在雨天來臨之前一定要將水作好。

具體做法是:使用以菌促藻的培藻產品,全池潑灑調節藻相的多樣性。之後是菌相的調節,使用含碳源的的產品,為菌相建立良好的營養環境。這裡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葡萄糖這種單糖類的碳源,因為對葡萄糖的吸收利用率弧菌要強於其它有益菌很多。

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感覺對蝦吃料慢,一去檢測弧菌超標,頭一天死了幾斤。為了抗應激潑灑一些葡萄糖,結果反而死亡量每天都上升了。其實就是葡萄糖惹的禍,一潑灑進池塘後就會使弧菌大量繁殖,而雙糖和多糖如(蔗糖等)就沒問題,因為有益菌對雙糖和多糖的吸收利用率要強於弧菌。

其次是雨中。

礦物元素、增氧產品和抗應激產品的使用不是說用一次下去就可以了,而是要看雨量的多少和時間的長短。如果短時間內雨量很大,一個晚上恐怕就要做兩次以上的工作。在養殖過程中我經常會遇到在雨天的間歇,有一兩天的好天氣,這時有些養殖戶就會使用化學消毒劑。

這裡我建議大家:消毒劑和菌製劑的使用是不可分離的。使用了消毒劑後一部分微生物被消滅,形成了微生物的真空。如果之後的水體環境適合有害菌生長,那麼短時間內就會使其大暴發,造成有害菌超標。如果雨天間歇只有一到兩天的晴天,我們的時間只允許使用消毒劑而不能使用菌製劑,那麼所產生的後果就是在之後的雨天裡池塘中的有害菌超標,畢竟陰雨天有利於有害菌的生長。

這種操作得不償失,如果實在想消毒,蛭弧菌產品是個不錯的選擇。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這一兩天我們總要做點什麼呀!我們給出的建議是:修復藻相和菌相。趁著這幾天,礦物元素、碳源產品和氨基酸趕快補充,其實就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把雨前的操作再做一遍,蛭弧菌產品這時最好也用下去。增氧機在這幾天就不要省了,跟養殖成功的利潤比起來電費可以忽略不計。

陰雨天前後,蝦塘水質變化分析及相應對策

再次是雨後。

其實這個階段的操作才是最容易出現偏差的,因為大家都覺得天氣好了,水環境也在好轉,有些操作就迫不及待的做了,比如化學消毒劑。我們來看看雨後池塘裡的變化:之前提到的各種方面脅迫都在不斷地減輕,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這個過程是需要時間的。

就像剛從礦井裡就上來的礦工一樣,還要繼續住院觀察一段時間。所以陰雨天剛結束的話不要做刺激性過強的操作,要等到池塘穩定後再進行。有一個隱患是很多人都會忽略的,那就是水溫的迅速提升。這就是為什麼在陰雨天過後水溫迅速上升,會有所謂的氣泡病的出現。

隨著水溫的迅速上升,對蝦體內的氣體由不飽和狀態變為過飽和,因而從體液中析出,這對白對蝦來講也是一種應激反應。如果這時不做好抗應激工作,更有甚者做一些刺激性大的操作,那麼對蝦就會產生強烈應激,再加上這時池塘中的脅迫因子如(弧菌、藻毒素等有害物質)只是在不斷減少,而沒有完全消失,很可能陰溝裡翻船。就如同足球比賽中,最後的五分鐘才是最危險的。

雨後我們給出的建議是:

1、礦物元素和抗應激產品繼續使用,好人做到底。

2、調水加改良底質。

3、待水色穩定後進行消毒。

4、消毒之後在最短的時間內培養菌相。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應該能理解為什麼陰雨天過後白對蝦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各不相同,有的說是藻毒素,有的說是弧菌,還有人說是病毒,甚至有人說是礦物質缺失。還是那句話!大家說的都對!但是以上這些只是果,而非因。正所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而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我們只有把連續陰雨天的系統工作做好了,才能有更大的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