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敗光5億,火鍋創業無對手,到底有無祕訣?

富二代敗光5億,火鍋創業無對手,到底有無秘訣?

二十年前他從臺灣成功引入大陸的吧檯式涮鍋方法深受廣闊消費者好評,引領了城市餐飲的潮流,讓許多商家爭相效仿,成為業界運營的風向標。自1998年在北京開第一家火鍋店創業以來,從開端長達5年的不景氣,到2016年4天一店的增長速度,直至在全國擴展至31城、640家門店;年入27.58億;截止現在市值超越140億,成為國內規劃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之一。

賀光啟的火鍋店有個特別的姓名“呷哺呷哺”,閩南話即涮鍋涮鍋的意思,如此拗口的姓名,他卻有自己的邏輯:“越是難唸的姓名,顧客越是記得住!”

1963年,賀光啟出生於寶島臺灣的桃園縣。他的父親是個珠寶商人,1979年兩岸政策一鬆動,老人家便義無反顧地將生意搬運到了大陸,並在北京與廣東兩地開了10多家珠寶店,財物一度到達5個億。

直到90年代,子承父業的他本就對珠寶生意略有牴觸,加上1996年後,國內珠寶商場開端逐漸蕭條,很多的首飾堆在倉庫裡賣不出去。在他接手不久後,僅短短几年時刻,賀光啟就把他爹辛辛苦苦攢下來的5億家產敗了個精光。

珠寶生意做不成,那還能去幹什麼去呢?就在日子一片混亂不堪的時分,賀光啟卻偶然發現了一個商機。有一次,賀光啟應朋友之邀吃火鍋,看到北京的火鍋還是以煤氣火鍋或以木炭為燃料的銅火鍋為主,幾個人圍坐著一同吃,而臺灣現已盛行用電磁爐加熱的吧檯式分餐火鍋,他覺既能照顧到每個人的口味,還能節約上班族的時刻,假如開家臺式火鍋店,應該會受歡迎。

要知道其時在國內吃火鍋,大夥圍在一同吃一鍋,考究的是熱烈,要的是空氣。而賀光啟的吧檯式火鍋卻不行熱烈,而火鍋底料在引入來的時分也沒有考慮內地的口味。火鍋店剛開業時,一天竟賣不出3個鍋,幾個月下來僅銷售60鍋,在很長的時刻裡賀啟光仍舊做的是賠本生意。

就在賀光啟束手無策的時分,上天賜給了他一次翻身的時機。2003年的非典,帶給全國人民的是極大的恐慌,賀光啟主打的臺式火鍋是單人一鍋,這種新的火鍋方法在必定程度上避免了口水交叉,更潔淨。在其時同行業生意都是一落千丈,賀光啟的火鍋店卻反常的火爆。

富二代敗光5億,火鍋創業無對手,到底有無秘訣?

一起他還請了廚師針對北方人的口味製作了多種調料,然後請消費者免費試吃,中間還贈送一些小禮物,然後,賀光啟會認真聽取每一位顧客的意見反饋,然後再加以調整,通過無數次實驗,用了大半年時刻才終究定下調料的口味。

在國內,門客走進任何一家呷哺店面,店面外觀內飾風格、菜品底料的外形口感品種都高度一致,簡直感覺不到差異。賀光啟表示,標準化運營是以連鎖化為方針的呷哺公司辦理的重要準則,而這種形式的建立也對呷哺的迅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富二代敗光5億,火鍋創業無對手,到底有無秘訣?

跟著商場的翻開,品牌也很快建立起來,賀光啟的壓力稍有減輕,他趁熱打鐵,擴展規劃,開了第二家分店。新店選在人流量密集的購物中心,方針客戶定位於逛商場的年輕人,招引他們逛累了之後來店裡就餐。跟著規劃的擴展,賀光啟的火鍋店運營優勢開端體現:吧檯式就餐佈局可以添加店肆的顧客容量,相同的店肆面積比傳統火鍋店添加了30%以上。除了大型購物中心,寫字樓密集地區是火鍋店的另一個選址要點。好吃、經濟、實惠才是硬道理。“比正餐方便,比快餐正式,”特殊的定位使得賀光啟在這一細分範疇沒有直接對手。有位餐飲界的大佬從前說過,“呷哺呷哺有一點特別好,就是它沒有對手。”

從當地品牌到區域品牌,再到現在成為全國品牌,進而向國際品牌開展,呷哺呷哺歷經了20年。面對的是烽煙四起的餐飲商場,賀光啟的火鍋店卻在2016年,以4天一店的速度擴張超越640家,遍及八個省份31個城市,全年收入達27.58億元。賀光啟曾說:“有華人的當地就要有呷哺呷哺!”很顯然,這段路還很漫長,但就現在來看,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創業關鍵詞:立即行動、市調、定位、標準化

師兄助創感想:只要有夢想,立即行動,研究消費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