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海南之瓊海嘉積篇

很多人都不知道關於瓊海嘉積的那些事

萬泉河像一隻從南海之濱的博鰲伸向海南中部山區的巨手,將五指山和黎母山區奔騰而來的各條溪流匯聚成河,流經石壁、溫泉後水勢緩流、水域寬廣,形成一個類似黃河幾字型的生態流域,嘉積就是這條萬泉河畔的一個關鍵點,它被譽為“瓊屬巨鎮”,這一切皆與一條百年古道有著千絲萬縷之聯繫,該古道正是頗有名氣的“溪仔老街”。

嘉積清初成為“瓊崖巨鎮”

走讀海南之瓊海嘉積篇

嘉積設市,最早見於地方史志記載是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屬地在積善都,在會同縣治西二十里。到了清嘉慶二十五年,嘉積被稱為“瓊屬巨鎮”。嘉積屬於古會同縣(今瓊海市)管轄,又位於水路交通要道,商賈繁忙,本島北部貨源,內陸的物資,以及國外木柴、奇貨的船舶經博鰲港逆行至嘉積溪仔港,本島中部貨源及各類土產經石壁、龍江、溫泉等鎮順流駛進嘉積,從而形成了嘉積商埠巨鎮。

溪仔碼頭是嘉積巨鎮的發跡港口,嘉積的商埠離不開溪仔港。從瓊北及內陸水路運來的各類物資如布匹、鹽、煤油、陶瓷器等,從本縣及鄰縣水陸運出的貨物有檳榔、椰子、木材、豬、牛、紅藤、蜂蜜、糖、海產品及山貨等,全部集中在嘉積進行商賈,然後通過港口發往各地。

至今仍立於西關廟旁的一通“西關廟碑”,此碑鐫與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5),部分碑文載:“溪仔碼頭”水陸交壤之所,商船駐足之區,人康物阜,貨殖財豐”。 可知,溪仔港已經成為貨物集散地及轉運點。

據瞭解,由溪仔港上岸進入市井的首條路稱為溪仔街。至於為何稱溪仔,有人認為是住在萬泉河上游的屯昌溪仔村先民遷移本處,把原先自已居住的村名帶來的,叫開之後就沿襲至今;也有人介紹時稱溪仔街也曾寫成溪子街,或為福建裔海南人命名,仔即閩語海南話中“小”的意思。

隨著商貿經濟發展,嘉積的溪仔街-新民街逐漸形成一條線,並由這條線形成一個扇面,從乘坡河谷順流而至的木材和從定安河船行而來的紅藤山珍,從博鰲逆流而上的帶著海口、萬寧各種貨船商品,均彙集在溪仔街口的西江碼頭,商旅雲集,漸漸地於明初形成集市,清初成為“瓊崖巨鎮”。

走讀海南之瓊海嘉積篇

走讀海南之瓊海嘉積篇

“嘉積”曾寫作“加積”

嘉積,從前多寫作加積。在我印象中以前有官方文字介紹說:明朝嘉靖年間積善都形成集市,取年代和地名各一字命名嘉積。還有個荒唐的解釋是明初一個叫嘉積的商人在此開埠形成集市所以叫嘉積。

那麼問題來了,嘉積鎮及周邊的加祥、加囊、加利、加文、加城等地名如何解釋?在天涯社區瓊海版內還在為此地名是該寫作“嘉積”還是“加積”而爭論不休的時候,我請教了幾個黎族朋友,他們告訴我加積的海南話讀音和黎語裡水邊的山丘土丘很相近,而其他的“加”字頭地名大多和樹木、地勢有關。由此我推斷嘉積地名的產生可能超過文獻記載上的七百多年,作為一個黎族人曾經生活過地區的地名年代應該超過千年。

走讀海南之瓊海嘉積篇

走讀海南之瓊海嘉積篇

走讀海南之瓊海嘉積篇

在海南地圖上仔細看你會發現一種現象,就是“加”字頭的地名有兩百多個。除海口、文昌、定安有少量分佈外,主要集中在瓊海、屯昌、澄邁、萬寧、定安、臨高、儋州等地。而這些地區多是原漢、黎交匯之地,“加”應該是黎語,是印證黎族從北向南,從外向內不斷遷徙的一個例證。

光陰如梭飛快,那段繁華的舊時光如同溪仔老街的石板路,經過百年來的人來人往,打磨得光滑錚亮,似一塊明鏡,映照出嘉積商埠的興衰歷史,也似一幅卷軸,完好保存著老街之韻味,讓後人讀起來,感慨萬分,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