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未來有方向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財務自由的話題,起因呢,是學院裡有朋友問螺絲釘,

「 釘大,想請教一下您,請您給一些意見:我有一筆資金在打理,按照您的方法,我相信10%收益的話,收益超過了我現在工作的收入。

目前對於工作興趣不大,對於財務自由卻是真愛,所以有打算徹底專注於理財。

但是,一旦無工作,這些理財收益可能就需要用於生活各種支出了。

感覺有些矛盾,想聽聽您的意見,您是怎麼看待的呢?」

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個非常新鮮的詞語了,之前在學院裡,大家也會時常討論,螺絲釘想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說說對於財務自由的看法。

有事情可做

很多人理解的財務自由,是在有被動收入滿足生活開支後,就什麼事都不幹了,開開心心的天天玩。

比如說學院裡之前就有朋友有過這樣的疑問: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未來有方向

但是實際上跟大家想象的完全不同。

人是一種社交動物,如果沒事幹,會很空虛的。這跟是不是財務自由沒關係。

我們需要給自己找事情做。

螺絲釘從銀行離職的時候,提前過了一段自由的時光。剛開始是很爽的,沒有人管不用按時上下班,感覺像是放了一個長假。但是過了一兩個月之後,就很難受了。

沒有工作上的同事,與社會脫節,而且沒有自制力的話,很容易就會墮落,生活沒有規律。

所以即便是財務自由,也是要給自己找事情做的。

自我實現的需求

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分成5個層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

這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

1. 吃喝是基本的生理需求。

這是人要活下去所必須要有的。以前舊社會,可能很多人這個需求也滿足不了。但是現代社會,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大家都不愁啦。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生理需求也是基本都實現了。

2. 安全需求,比如說對人身安全、家庭安全、工作穩定、財產安全的需求。

我們追求穩定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就是為了滿足安全需求。像中產階級經常很焦慮,原因在於很多中產階級對家庭財產沒有安全感,擔心被通貨膨脹等侵蝕。如果沒有實現財務自由,那安全需求還是無法被滿足的。

我們學習指數基金,學習其他金融投資的知識,其實也是為了更好的滿足安全需求。

3. 愛和歸屬感,這個跟財務沒啥關係,主要是家人、親朋、愛人。

再有錢的人,他也渴望有愛情,渴望親情和友情。很多有錢人的家庭生活一塌糊塗,愛和歸屬感都沒有被滿足。

4. 尊重,需要被社會認可和承認。

我們有的時候能看到一些暴發戶,會在公開場合炫耀自己的財富,其實就是他們希望能夠被社會認可。如果實現財務自由之後,如果不跟其他人在社會上接觸,別人也很難認可和尊重。

像很多志願者,為何願意不計報酬的幫助別人,其實也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可。

《絕命毒師》中的老白,依靠自己的知識,賺了很多錢。妥妥的財務自由了。但是賺的錢不乾淨,別說社會的認可,家人都不認可。這讓他內心很煎熬。

5. 最後是自我實現。內心有一個夢想和目標,這個是想要做成的事情,跟有了多少錢沒關係。

像很多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已經有財富、美滿的家庭、社會的尊重了。但是內心想要做成的事情還沒做好,就會堅持做下去。

前段時間馬雲請了很多功夫明星,拍了個武打短片。很多人不理解馬雲為何拍這個。其實這也是自我實現的一種。馬雲很喜歡金庸的小說,心中有一個武俠夢。有錢後就可以實現它啦。

像復仇者聯盟三里的滅霸。明明很愛自己的女兒,但是為了實現「去掉一半生命,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目標,依然捨棄了所有。

心中有夢想,腳下有力量,未來有方向

對螺絲釘來說,即便未來實現財務自由,錢滿足了生活所需,也不會停下來什麼都不做的。

讓更多人認識到基金投資的好處,普及指數基金投資,甚至最後做成屬於自己的基金公司,這些都是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了。

實現真實的自我

財務自由實現了,那「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就被滿足了。

但是從愛和歸屬感開始,剩下的三個需求,錢是無法直接滿足的。

  • 仍然需要我們去經營好家庭和親朋的關係,滿足「愛與歸屬感」的需求;

  • 需要我們去幫助別人,或者被別人需要、認可,滿足「尊重」的需求;

  • 需要我們有一個目標,滿足內心「自我實現」的需求。

所以財務自由實現了,只是完成了一小半。

錢是一個好工具,但不是我們內心真實的需求;還需要我們繼續挖掘我們內心,找到我們真實的自己,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財務自由可以讓我們更好的去實現真實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