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了大三再學習編程就有些吃力了?

很多人想在大學期間學好編程,但是每個人的覺醒的時間點又不太一樣,有的人很早大一就開始了自己的編程之路,有些在大三的時候才覺得該去學習了,還有一些真的快到畢業的時候才發現我該去學點真東西了,但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大學期間學習編程黃金期是大二,大三,這兩年基本上屬於大學期間心態比較平穩的時期。大一剛從苦逼的高中解脫階段大部分還在適應期,還在想到底大學是個什麼樣子的。


不太建議從大一就投入到編程的學習階段,畢竟剛踏入大學階段先呼吸下新鮮的空氣,大學上的主要是一種人生的經歷,說的更加世俗點增加人脈的一種方式。學校學習的東西,主體是理論,直接拿到社會很多並不使用,都需要重新加工,所以指望在大學期間學到真本事到社會上直接能夠受用,這種想法有點不太現實,畢竟大學不是職業學院或者培訓結構,還是以基礎的理論為主,不可能進行的一切都是以實用為主,大一階段還是擁抱新生活為主。

為什麼到了大三再學習編程就有些吃力了?

大學期間學習編程也很難直接學到和公司一樣的項目,畢竟出發點和現實的環境是不一樣的,所以很多人覺得在學校學到的編程理論和進入工作崗位之後的差異太大了,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學習C語言過程中後面的結構體或者文件操作幾乎不怎麼講,考試也很少涉及到,但是在實際項目中多文件的操作以及結構體使用場景特別的普遍,所以在大學期間學習編程想要學的逼真一點還是要額外吃進一些東西,找一些基本的資料來看然後慢慢彌學校裡面課本的缺陷,實在不懂的可以找點視頻看看學習。

在開始涉獵可能很多不懂得,也可能會選擇放棄,這在編程學習之初都是正常的階段,不可能什麼東西一看就明白,在學習中間過程中賭氣放棄幾次也屬於正常的範疇,所以說從大二開始折騰這些東西,中間任性的放棄幾次,時間還是夠的,很多人覺得學校學的理論都是這麼多,不如直接學習社會上實踐方面的知識,在理論上都是說的過去的,但是學校最主要的是拓展理論知識,在你心中奠定一個很高的豐碑,全部實踐化的課程高度明顯是不夠的,說的再直接點,學校培養的方向是多元化的,不僅僅是培養技術人才,還有學者,各種大家,所有這些的唯一的共同點就是理論知識了。

為什麼到了大三再學習編程就有些吃力了?

到了大四再開始想學習點實際的編程東西,從理論上講也不晚,但是這個時候大家心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畢竟距離畢業的時間不長了,很難平平穩穩的做一些事情了,加上這個時間段周圍很多人可能都選擇參加培訓了,很難讓自己心平氣和的自學,人很難抗拒從眾的心理,所以這個期間再按部就班的學習特別難了。還是應了一句老話:要學習要趁早。但也沒有必要覺得就是世界末日了,可以先自學個一段時間修補下基礎,如果覺得能看的進去點東西,可以繼續,畢竟從編程入門的時間節點看,一年的時間足夠達到讓自己寫代碼的境界。

如果是實在不行就去參加個培訓班,讓自己速成一把,但培訓不是萬能的知識短時間內讓你快速的吃進去東西,但是消化的時間不夠,所以培訓結束之後要抓緊找個工作,去把吃進去的東西融會貫通,時間長了容易很快忘掉。

為什麼到了大三再學習編程就有些吃力了?

學校畢竟不是公司,不要期望直接在學校學的東西直接就能體現在工作崗位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去彌補,儘量把修補的時間放在前面,不要等到大四了,到處就顯得很被動了。

加油吧,少年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