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自主振興和全域振興,以婺源全域旅遊規劃為例

民間有句土話,往上數三代,大都是農村人。我國現有自然村規模近270萬,50%左右仍是農村戶籍,人口規模約7-8億,外加祖籍鄉村後因求學就業落戶城市的人口,其總規模超過10億。

鄉村振興是一個關係到數億人口的偉大事業,因此自然需要思考全局、全域的解決方案,而不是單個示範項目的成功。

鄉村振興的更深層次意義在於調整發展不平衡,如果局部示範項目出現過重的虹吸效應,導致出現“燈下黑”的現象,則違背了初衷。過去在城市化進程中,“燈下黑”現象已經造成非常重的頑疾,鄉村振興應盡力避免步入這個陷阱。用一句詩來表達,“一枝獨秀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以婺源為例,婺源旅遊業以油菜花觀光和徽派村莊體驗為代表,但是目前,以觀光為核心方式的婺源旅遊遇到了典型的瓶頸期,全域發展失衡、淡旺季明顯、缺乏產品更新等。婺源縣希冀通過一版高視點、全要素、全空間的規劃,引導旅遊業突破瓶頸,委託DDON笛東從全產業發展、全季節體驗、全景式打造、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等多個方面,帶動婺源全域村鎮產業振興。

推進鄉村自主振興和全域振興,以婺源全域旅遊規劃為例

全產業發展

在婺源縣全域旅遊規劃中,DDON笛東規劃團隊提出了“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和“工旅融合”,依託旅遊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工業和農業的發展。將鄉村文化創意作為重要元素,以縣城和古鎮古村為空間載體,以文化創意市場為基礎,以國家政策為支持,打造一批鄉村文化創意園、文化創意村落、藝術家村、演藝娛樂劇場、藝術交流中心、工藝美術展示中心等,形成旅遊與鄉建藝術的結合,加快婺源觀光向休閒度假遊轉型。

推進鄉村自主振興和全域振興,以婺源全域旅遊規劃為例

全季節體驗

全季節體驗要求旅遊要素及旅遊產品可以解決旅遊中存在的淡旺季問題和旅遊的夜景觀、夜產品問題。在規劃中,DDON笛東於婺源全境打造了古道徒步、溫泉養生等近40餘個四季體驗產品。同時,構建豐富的夜間產品體系,如夜晚燈光秀、文藝體驗、探險露營等,讓婺源縣旅遊成為白加黑、五加二、春夏秋冬四季不斷的大眾旅遊。

全景式打造

為避免出現旅遊資源和旅遊要素過於集中在某一區段的現象,設計團隊對旅遊資源深入研究和挖掘,實現旅遊資源差異化分佈。婺源目前東線旅遊過熱,而其它旅遊線路卻無人問津。通過西拓、北進、東精、中優的發展策略,將有助於東線過熱人流向其它區域擴散。

推進鄉村自主振興和全域振興,以婺源全域旅遊規劃為例

通過婺源縣全域旅遊規劃,實現了全域村鎮資源的整合、產業的聯合、產品的升級、空間的聯動。同時,婺源西線、北線、南線等區域也將實現勞動力迴流、收入和稅收的增長以及就業的提升等。婺源正朝著更加美好的“中國美麗鄉村”集群快速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