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團隊尋找合夥人的10條軍規(創業者必看)

老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在如今的創業大潮中,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合夥人,往往比企業尋找盈利模式還要難。然而只是志同道合還遠遠不夠。比如徐小平所說,“不要用兄弟情意來追求共同利益,一定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意”。

创业团队寻找合伙人的10条军规(创业者必看)

俞敏洪:合夥人是碰的

合夥人不是找的,是碰的。中國創業公司的合夥人一般有三種狀態:

一種是幾個同學朋友一起創業,但將來公司散架的可能性比其他公司大很多,因為到最後很難界定誰是公司核心。所以必須快速界定合夥人的主次關係;

第二種是一個人先想了方法,然後找人,形成團隊。這種的團隊相對穩定,最初那個人如果具備能力,就是團隊核心;

第三種就是新東方模式,一個人先做了幾年,再找合夥人。現在創業者年齡都很小,處理人事關係的經驗很弱,所以很容易使合夥人散夥,這種情況很多。

徐小平:用利益追求情義

不要用兄弟情意來追求共同利益,這個不長久,一定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義。不能純粹為了理想去追求事業,但你的事業一定要有偉大的理想。這樣的合夥人制度才能長久。

創業第一件事是要找合夥人,聯合創始人比你的商業方向更加重要。無論如何要懂得在起步之時結伴而行。

王 強:三個基本能力

合夥人必須具備三個基本能力:

首先,合夥人之間必須要有“化學反應”,他們要像情人一樣彼此熱愛;

其次,合夥人之間要能力互補;

最後,合夥人之間要相互包容。任何一個創業團隊都有血性,爭吵也是不可避免的,理性的爭吵是健康和必要的,能夠推動企業向前。這個過程中,創始人之間的相互包容和調劑十分重要。

馮 侖:先把自己做好

對於如何選擇你的合夥人,其實應該把這個問題反過來想——我如何做一個好的合夥人?我們說如何選擇合夥人,總是在埋怨別人,似乎有一個前提就是我是對的,怎麼找一個人跟我配合。

我們自己其實是每個合夥人的另一方,我們如果做對了,我相信另外一個人就做得對,這跟婚姻是一樣的。偉大的人是管理自己,不是埋怨別人和管理別人。早期的合夥人都是偶然性,並不是主動去找的,你自己做好了,合夥人都是好的。你自己做不好,合夥人也找不好。

毛大慶:最怕找最熟的人

我們找合夥人最怕的是,我們找我們最熟悉的那些人,跟我們觀點最一致的人,最後找的是同質化的人,這個不是合夥人最需要的,也違背合夥人的最根本的原則。

我們要找不同的人,基因不一樣的人,但是為了同一個理念,同一個遠大理想,同一個願景去奮鬥,這是合夥人最根本而且是背靠背的信任。這是很重要的。

雷 軍:別互相不干涉

做老闆的要負責把整個班子團隊搭好,小米今天的合夥人班子在今天是各管一塊,如果沒有什麼事情的話,基本上都不知道彼此在幹嗎,也不會管彼此。大家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這樣保證整個決策非常非常快。

王 興:君子合而不同

創業本來是件蠻不容易的事情,最好的團隊肯定是能合而不同,就是大家的技能、一些觀點不會完全一致,要不然就完全重複了,但是能夠和諧的為一個目標而努力。老祖宗說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

周鴻禕:分享公司未來

在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員工未必,也不應該是僱員,創業者要把員工變成合夥人。

創業者願不願意敞開胸懷去和能力在某些方面比自己要強的人合作非常重要,只有與員工分享公司未來、分享公司的夢想,才能找到真正的合夥人。

李開復:國外找讓他負責

想要在中國找合夥人的美國創業者,如果你們想去中國創業;同樣,中國的創業者想要去找外國合夥人創造利益,也許是讓他們投資你,那就讓那些瞭解他們國家的人,來做出負責的決定,推動你們公司在他們熟悉的國家發展。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去做這些,不要認為你僱一個人,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俞永福:要當“三好學生”

合夥人加入進來,要獨當一面。合夥人作為領導者的角色,我總結是“三好學生”:首先幹得好,帶著整個業務往前走,所有人跟著你能成事;其次要想得好,你的預判大家能認可,事實也印證你想得對;最後要講得好,關鍵在於對自己講的內容要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