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高手酒後吐真言:原來這就是主力不變的手法,看懂就知道盈利

無論西方還是國內A股市場,自證券市場創立以來實力較強的莊入莊一個股票後往往會利用自己掌握該股票消息優勢[上市公司高管勾結就可提前獲得]和資金龐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股升跌的優勢去操縱股價現實謀利。據筆者長期研究發現,大部分個股主力機構在操縱目標股價時一般情況下會跟著大盤的波動順勢而為。這種順勢而為的操作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跟著大盤股指中長期大方向波動運作

跟著大盤股指起伏波動進行波段高拋低吸操作

盤中操縱看著大盤短線表現甚至看著股指盤中當天的表現靈活順勢操盤

同樣,大部分個股主力機構在運作某個股票時在大部分的交易時間當中也會根據大盤的波動順勢而為去操作。以一個股同一個主力在裡面運作一年時間為例,在這一年時間中一般有80%的交易是操盤手是順勢操盤的,大概有20%的時間可能是逆市操作。逆市操盤包含長期逆市操盤,波段逆市操盤,短線逆市操盤三種。一般情況下在盤口出現最多的是短線逆市操盤。

一般技術分析用在一個股票主力機構逆市操盤嚴重階段時往往是不具實踐性或者說失效無效的!這點作為技術研究者必須清楚的認識到。

那麼同樣在主力順勢操作一個股時也存在一般技術分析用在這個股票上不具實踐性或者說失效無效的時間段

一般屬於這幾種情況:

極端行為中的連續漲停和跌停

主升浪階段和股價進入急跌階段

極端行為如果屬主力有計劃的刻意操作行為,一旦主力操盤手似定好操盤計劃後並下定決心實施,那麼在拉昇時股價上面出現什麼壓力位,什麼套牢盤等等都阻擋不了該股價格的上升。甚至連政策展開對該股的監督檢查此也阻擋不 了該股的上升,這期間股價持續上揚時間,上升幅度等很大程度掌握在主力操盤手的操縱中。這時是主力操盤手操作行為嚴重影響該股價格,再到該股的價格影響技術形態或技術指標。這包括該股的趨勢,形態,K線上升角度等。一旦一個股票進入這種由主力嚴重干預的操縱狀態,用技術分析去分析所謂的阻力位,支撐位,高點,低點,升跌幅度等往往都失靈或失敗居多。此狀態下技術指標可以超買再超買,下跌時可以超賣再超賣,高了可以更高。低了還有更低。此時用一般技術性常規眼光的分析去判斷效果甚差。此時的分析判斷應該抓住該股主力操盤手的操盤思路和操縱行為去分析判斷。一般性的技術分析用在個股常規的波動中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用在極端狀態和嚴重主力操縱狀態下分析則出錯極高。在對個股平常的分析,要懂區分股價是屬於正常狀態波動還是處於極端狀態波動,這非常重要!

炒股高手酒後吐真言:原來這就是主力不變的手法,看懂就知道盈利


到交易盤口上,主力機構交易過程中同時扮演買和賣雙方兩個角色怎麼理解?交易盤口是最複雜的,先從個人投資者說起。相信大家都有過做T+0高拋低吸的經驗,也應該有過賣了股票後看到它還有潛力又買回來的經歷。當然肯定有個同一個股票波段高位拋出低位接回的經歷。個人投資者這樣的操作一般是出於個人對該股自己主觀分析判斷的操作行為。一般個人投資者沒有能力影響和操縱個股價格。而資金實力強大的機構則不同,相當部分實力機構往往具有打探真正內幕消息的渠道和資金強大的優勢。做莊行為在運作過程中大部分時間莊家不是去分析預測目標股票的方向升跌,而是通過消息和資金直接在交易中買賣操縱影響股價。最大程度上操縱或者引導股價往自己的方向上運行。大部分莊家運作一個股都會進行T+0高拋低吸,波段高拋低吸的操作。理由非常簡單,因為莊家能按照自己的願意操縱和影響股價,在一定程度上擁有決定價格升跌的主動權,謀利就變的更輕鬆容易!

一個莊家控盤度比較高的股票[現階段控盤30---50%就已經是非常高的了]超過80%這樣的股票在運作時超過50%的交易時間存在莊家自買自賣的“對敲”操作。也就是筆者上面所說的:同一個機構在交易過程中同時扮演買和賣雙方兩個角色。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這是做莊客觀存在的原因導致的。做莊的目的是利用莊家自身消息靈通和資金龐大優勢左右影響個股價格從中謀利。莊家運作到最後最終要把所有籌碼帳面利潤兌現為人民幣才是真正的獲利。要兌現就必須找到資金來接貨才能現實。

在2002年之前的的做莊模型是:一個機構高度控盤一個股50---80%的流通籌碼,這種高控盤做莊模式中相當多莊家暴拉股價最後沒有人接貨而導致最終的坐莊失敗。現在的機構幾乎都吸取了這一教訓,從入莊完成就展開“維持交易人氣”做量對敲操作。對敲操作[莊家自己的一個帳戶賣給自己另外一個帳戶]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盈利後的籌碼兌現。為什麼莊家入莊完成就展開“維持交易人氣”對敲操作而不等到出貨時才製造大量的對敲吸引資金接貨?到最後出貨時才製造大量的對敲盤吸引資金接貨這樣的案例現在還是存在的但已少見。出貨時才匆忙製造大量對敲吸引資金接貨屬“平常不燒香,臨時抱佛腳”行為,其效果肯定不如長期培養該股有一批穩定的參與者效果明顯。另外因為大部分莊家運作一個股時經常進行T+0高拋低吸,波段高拋低吸。在股價拉昇時他希望有一定的資金跟風買入幫忙拉高, 到了波段高外位莊家開始派發時他希望有一定的資金跟風買入幫忙接貨。在這樣的情況下平常交易經常通過對敲交易吸引人氣就十分必要了。

炒股高手酒後吐真言:原來這就是主力不變的手法,看懂就知道盈利


主力的手法從大的方面說不過兩種:一是心理誘導;二是製造定勢。

心理誘導包括:示形、造勢來破壞跟風盤對盤面的正確感知,比如均線多頭排列就給人美好的預期,反之則帶來恐慌;量價配合使人持股心安、若不配合、也不補量,則讓人忐忑不安。製造概念使人持有價格虛高的股票也心安理得。。。。。。製造定勢包括:主力用市場所熟悉的某種手法或某種形態或通過某種指標給人進出賺錢的"規律",這專門對會一些小聰明的人。有些朋友的系統設置如果步入這個圈子,那可是大忌。

最後主力來個反心理、反技術、反定勢,把貨倒給市場,套牢一大批只注重細節,不會看方向的人。

我們知道主力手法又如何解析與運用——主力大買單呢?

對於個股來說,所謂主力就是在盤中經常買進賣出維護股價的大資金,而這裡所說的大買單其實只是一張較大的買進單,比如100萬股的買進單。這種大單由於數量比較大,所以不可能在瞬間完成,有時侯甚至需要幾天的時間才能完成。這類單子可能屬於某個基金、QFII、私募或者某個法人團體。儘管大買單背後的大資金特性與主力有相似之處,但兩者在運作的方向和時間上有著本質的差異。

從方向上來說,大買單只是一張買進的指令單,而交易員的權限又不能超出這張單子,所以只能買進而不能賣出,在方向上呈單一性。而主力就不同了,儘管主力也有買入階段和賣出階段,但在具體的操作中始終是雙向的,而且是從一開始就是這樣的,即使是在建倉階段也不例外。建倉的目的是為了在某一個價位附近儘可能多地買進籌碼,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有時候主力是會賣出一些籌碼以吸引更多的拋盤。

從時間上來說,大買單多則幾天少則當天就可以完成,以後就會人去樓空。而主力的運作短則數月長達數年,即使中間有過休息只要時機合適就會死灰復燃重新運作。

當我們在看盤時經常會發現有連續性的買單出現,這就要求我們對這些買單的性質做出準確的判斷,比如這些買單是來之於一張普通的大買單還是由主力在其中運作的買單。如果只是一張普通的大買單,那麼我們完全可以棄之不理,即使有興趣要買進也可以等這張買單完成以後再說。如果是盤中有主力運作,那麼我們就要繼續研判該主力的意圖,隨後再決定我們的下一步策略。

關鍵是要正確區分大買單和主力,這裡有幾個交易過程中的細節可以幫助我們。

在具體分析細節之前必須假設這些個股的基本面沒有大的變化。

細節①:急或者不急

手拿指令單的交易員一定是比較著急的想盡快完成這張大買單,在具體的操作上就會體現出來。比如一路向上掃單,將上檔拋盤盡數納入懷中。比如每當有打壓盤出來就打掉,使得上檔好像總是沒有什麼大的壓盤。對於主力來說,股價運作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所以不會著急,而且不管是屬於建倉、拉昇或者出貨中的哪一個階段,一般都會在上方掛一些較大的賣單。因此我們可以仔細感受一下買單的積極程度,感受一下這些盤中的買單是不是有搶籌碼的意圖。我研究的哪個主力隱蔽買單就是屬於搶籌碼的指標。

細節②:對倒或者不對倒

大買單的單向性決定了交易員只有買進的權利而沒有賣出的權利,因此大買單在實施的過程中絕對不會出現對倒單。而主力運作則不同,因為市場喜歡成交量活躍的股票,所以主力會大量採用對倒的手段。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盤中的大單交易有沒有對倒的嫌疑,一旦出現對倒就可以作為認定是主力而非普通的大買單的一個依據。

細節③:護盤或者不護盤

所謂護盤就是希望股價的運行在自己的掌握中,在建倉的時候儘量砸得低一點,而在拉昇的時候儘量做得高一點。這是主力的願望,而且主力也有這個護盤的能力。但大買單就不一樣,從投資的角度上講大買單與我們普通投資者的小買單是一樣的,就是買進後等待股價上漲然後賣出獲利。至於買進以後股價的走勢要麼完全交給市場,要麼完全交給盤中的主力,根本沒有想過也根本不可能去幹涉股價的運行態勢。所以通過觀察盤中股價的走勢是否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即是否有人在護盤也可以作為判斷是大買單還是主力的一個依據。

細節④:順勢或者逆勢

大買單與普通投資者的小買單的主要差別就是數量大小而已,因此運作大買單的交易員在操作時也會體現出與普通投資朋友一樣的心態,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追漲殺跌。如果當天大盤盤中上漲,大買單一定會因為唯恐完不成單子而奮力掃貨。一旦盤中大盤迴落則立刻偃旗息鼓放棄買進,有時甚至連原來掛在下面的一些買單也會悉數撤掉,期望股價跌得更低以便能夠買到更多的廉價籌碼。

反觀主力則正好相反。主力是期望通過不增加倉位的買賣方式來維護股價的,因此當大盤向好時有可能會賣出一些籌碼,而在大盤迴落時買進一些籌碼以阻止股價的同步回落。所以說這些盤中的買單成交時的股價趨勢是我們研判大買單還是主力的一個重要依據。

以上四個細節並不是每一次都會出現,只要其中有兩個以上出現了而且答案一致,那麼我們就可以下結論了(參見案例)。

附兩則案例案例1

某股開盤後在大盤平靜的狀況下出現主動的攻擊性買單將上檔賣單全部打掉,股價在15分鐘後上漲了6個百分點,這個過程中上檔沒有出現非常大的賣單,下面也沒有出現非常大的接單。隨後股價回落並在升幅4%左右的位置橫盤,期間大盤總體以小幅度上漲運行,該股的成交比近期放大1倍有餘。到下午開市後半小時即1點半,股價失去買盤的支撐開始回落,成交量恢復到近期的正常水平,最後以前收盤價報收,大盤則以微漲收盤。上午的強勁走勢使我們懷疑有主力在其中運作,或許只是一張大買單?

分析如下:開始的一波上漲幅度明顯超過大盤,略微回落後一直橫盤,而到了下午1點半以後又是價跌量縮,表明這些買單比較著急,似乎是想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所以符合細節①分析可能是大買單。

盤中特別是在開盤後的上漲過程中沒有對倒,細節②分析支持大買單。

尾盤無量下跌,收盤也沒有回升,表明沒有護盤,細節③分析支持大買單。

案例2

某股全天跟隨大盤做同方向波動,但相比微幅波動的大盤來說該股的幅度要大得多,尾市20分鐘大盤橫走但該股卻無量回落,收盤時上下接拋盤都很小。全天成交量比近期有所放大,下檔接盤不大,主動性向上的買單較多,但無明顯對倒跡象。主動性買單的增加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是主力在運作還是某一張大買單在運作?

每次上漲過程中沒有明顯的對倒,細節②分析支持大買單。

尾市的上下接拋盤都很小,因此做收盤價非常容易,但實際上並沒有做,表現沒有護盤行為,細節③分析支持大買單。

盤中隨大盤同步波動但漲時有買單,表明這些單子是順勢單,細節④分析支持大買單。

細節①無法研判,但有了另外三個細節的判斷,已經可以大致斷定這也只是一張普通大買單而已。


因為主力機構是個人投資者的頭號敵手,市場上每一個實戰交易高手都必定深諳主力莊家策劃運作過程中的顯規則及潛規則。正是因為是否掌握主力機構的坐莊運作技術對個人投資者的交易成敗具有關鍵的作用,又由於市場上沒有一本詳細的、有深度的主力機構分析書籍,筆者才萌發了將多年研究主力機構的實戰心得整理成書奉獻給市場上跟莊技術欠缺的讀者朋友。

對主力機構不瞭解的投資者在讀了本書後就會由對主力機構的一無所知而躍升為熟諳主力機構坐莊運作技術的高手。投資者如果懂得主力莊家運作個股的操盤手法就可以在實戰中做到:一旦主力莊家的運作進入哪一個階段環節就使用相應環節的跟莊技術應對。例如:在主力莊家的建倉吸籌環節,主力莊家在建倉吸籌中需要儘量降低建倉成本。通常情況下,每當股價上漲一定的幅度時,主力莊家就會拋出籌碼打低股價,而此時的市場空倉者如果使用追漲策略買入,則往往是一買進股價就下跌,一下子就被淺套。

所以,在主力莊家的建倉吸籌環節,市場上的空倉者應該採取以逢低吸納為主的買入策略實戰,主力莊家打壓股價吃貨,既可恐嚇持籌者,又可降低自己的持倉成本,而此時熟諳主力操盤手法的空倉者就可耐心等待股價的回落從而撿到便宜貨。所以當懂得主力莊家的操盤手法後就可以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應付自如。

主力莊家在拉昇推高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儘量做高股價,為後續的出貨打下基礎。在做高股價的同時,主力莊家不想市場上的跟風盤買進,所以在拉昇時的速度就較快,表現在時間上就較短。當投資者懂得了主力莊家在拉昇推高環節的操盤手法後,在主力莊家開始拉昇時就使用追漲買入策略跟進,這樣就不會踏空從而錯失一個正在快速上漲的“黑馬”機會。而持籌的投資者如果事先知道主力莊家己在底部大量吸籌而現在正進入拉昇就不會貪圖小利做差價,這樣就不會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的錯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