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首批定向選調生:捲起褲腿可拋秧,換上西裝能演講

躬耕三湘,綻放最美時代芳華——湖南首批定向選調生群像素描

畢業於名牌高校、奉獻在山野田埂,捲起褲腿可拋秧,換上西裝能演講,他們是田野裡蓬勃生長的新力量。

2017年,湖南首次定向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14所全國重點大學選拔了279名選調生,到基層第一線鍛鍊2至3年。

將個人理想融入到祖國發展命運中去,把鴻鵠之志化作躬耕三湘的實際行動,一年來,這群80後、90後用青春和熱血,綻放著屬於自己的時代芳華。

理想主義與現實路徑的完美融合

“當一份工作可以惠及7萬人的生活福祉,可以綻放七千年前的文明光芒時,那是一種多麼完美的理想主義與現實路徑的融合。”

當母校武漢大學的櫻花又一次刷爆萬兵的朋友圈時,他正忙著“穿越”回澧縣城頭山的七千年水稻田中。近10年的土木工程專業學習和實踐,讓萬兵在領到城頭山申報全國特色小鎮的任務時,感覺“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他和同事走遍了所有的村,採集了幾百項基礎數據,分門別類進行彙總分析;又收集了幾百個特色小鎮資料,探究其建設軌跡。半年多來,他們跑遍了國家、省、市、縣的有關單位,終於得到了好消息:國家發改委小城鎮中心將為城頭山鎮提供規劃方案,助力其申報第四批全國特色小鎮。

清華大學醫學碩士何亞麗同樣覺得,到邵東縣廉橋鎮鍛鍊,是一次理想主義與現實路徑的完美融合。

第一次踏上“南國藥都”廉橋的街巷,濃郁的藥香讓學習了7年醫藥知識的何亞麗立刻有了親切感。當她瞭解到廉橋鎮是全國唯一的中藥特色小鎮和全省產鎮融合示範鎮後,她決定要運用自己所掌握的醫藥知識“為廉橋做點事”。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何亞麗大膽向鎮裡提出打造“中藥小鎮、旅遊名鎮、宜居新鎮、特色小鎮”的建議:立足中醫藥產業優勢和中醫藥文化特色,開發中醫藥生產工業遊、中醫藥民俗文化遊、中醫藥休閒養生遊等具有鮮明中醫藥特色的旅遊產品。她的建議很快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支持和採納,目前,廉橋中藥特色小鎮建設正在如期推進。

多出來的牽掛,他們是“兒子”“姐姐”和“孫輩”

279名定向選調生中,來自外省的佔30%。他們選擇了湖南,從此在湖南就多了一份牽掛。

一對北京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情侶,雙雙放棄華為的高薪合約,背井離鄉來到湖南,把兩人的青春和愛情,都留在了一座叫做安化的小城。

女孩是廣西妹子梁欣。4月的一次走村入戶,她發現東坪鎮青山園村貧困戶諶為珍的兩個孫兒輟學在家。除了經濟壓力外,兩個孩子因學習成績不好不想上學。梁欣和他們說起了自己的故事:“我從小家庭條件也不好,但我通過努力讀書考上了北大,現在有能力讓家人過得好一點。你們是否想跟我一樣用讀書改變命運?”在梁欣的鼓勵下,兩個孩子重新背起書包返回校園。

當梁欣成為東坪鎮輟學孩子的“學霸”姐姐時,男朋友、湖北伢子劉滿在40公里外的冷市鎮冷家嘴社區當起了貧困戶的孫兒。今年3月,劉滿在走訪時得知,社區有一對老夫妻晚年喪子,孫子孫女都在外打工。於是,劉昭禮老兩口成了劉滿放心不下的牽掛。天氣變化有沒有生病?下地勞作會不會受傷?劉滿隔三岔五都要打電話或上門看看。得知老人的孫子在北京想找份計算機相關工作,劉滿馬上聯繫了北京的同學幫忙推薦簡歷、解決工作。劉昭禮老人心裡的石頭落了地:“小劉就像親人一樣!”

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河南娃趙鵬凱也沒想到,到冷水江市禾青鎮鍛鍊,會多出一位“父親”。

2月22日,他在Z162次進京的火車上遇見了“熟人”:冷水江市禾青鎮村民段某。趙鵬凱知道段某,因為早年兒子意外去世而無法接受,段某長期赴京上訪。見到趙鵬凱,老段賴在地上,揚言要自殘。

趙鵬凱耐心地蹲下:“我知道這些年您心裡不好受,但日子要往前看。我一個外地人,在婁底也沒親人。要是您願意,就把我當成您的兒子,難過時找我聊聊天,也許會舒服一點。”老段聽完一怔,隨後起身跟著趙鵬凱下車回婁底。路上,老段大小便失禁,趙鵬凱如兒子般悉心照料,感動得老段熱淚盈眶。

改變鄉村,也改變著自己

從白衣飄飄的“象牙塔”到基層鍛造的“大熔爐”,從“天子驕子”到“泥腿幹部”……一個個懷揣理想的年輕人,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演繹著全新的角色:政策宣傳員、農技推廣員、法律協調員……他們在改變鄉村,也改變著自己。

“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娃娃能有什麼本事,能給大夥做什麼事?”吉林大學碩士研究生李宇剛到汝城縣大坪鎮南村時,聽到最多的就是質疑聲。為了改變鄉親們對他的看法,李宇帶著舊草帽、穿著舊雨鞋,深入田間地頭、走村入戶,與村民們話家常;鋪路、引水、修水渠,他都扛著鋤頭第一批到場。漸漸地,村民開始願意和這個來自異鄉的小夥子聊聊知心話。“用真心才能換真心,這是鄉親們教會我的。”李宇說。

“在學校時經常參加暑期社會調研,我以為自己很懂農村,很懂鄉親。”剛到桂東縣漚江鎮,同濟大學碩士研究生王清潔對未來信心滿滿。然而,紛繁蕪雜的基層現實讓他感覺自己“很天真”。一次,他上門做工作,請貧困戶加入新成立的油茶合作社。王清潔本以為會很順利,但貧困戶卻顧慮重重。“後來我才知道,他見過種油茶不成功的案例,所以既不敢相信我這愣頭小子,也不敢相信合作社。”王清潔說,他和同事找來了資料和種植大戶,用證據和事實說服了貧困戶。王清潔也在基層課堂補了一課:“無論是說話還是做事,都要真正站在群眾的立場,把問題想得周全些。”

經歷過風雨,接足了“地氣”,他們更加自信、自強。

下村超過100天,足跡遍佈22個村、社區和8成以上的自然寨,認識全鎮所有的駐村扶貧工作隊長……到崗9個月,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申宸用腳步丈量著鳳凰縣廖家橋鎮的山山水水。基層黨建工作、貧困戶建檔立卡、危房改造……申宸遇到過種種誤解、指責甚至謾罵,他說:“說不委屈是騙自己的,但只要看到鄉親們最後滿意的笑臉,就覺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他們這份散發著泥土芬芳的青春夢想和實踐,也必將成為人生最美的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