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景區,為何成了陰氣極重的殺人刑場?(江南詭異老寺廟系列)


1 我們現在路過南京的雨花臺,都知道這是當年國民黨屠殺共產黨人的刑場。

2.然而南北朝時期,雨花臺地區林立的不是墓碑,而是寺廟的樓塔——杜牧的懷古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就反映了當年的景象。

雨花臺為何叫雨花臺?相傳梁武帝期間,光宅寺的法雲在山頂講《法華經》時忽感天華之祥瑞,故起此名。《續高僧傳》卷五載:“……法雲嘗於一寺講散此經,忽感天華狀如飛雪,滿空而下延於堂內,升空不墜,訖講方去。法雲以為祥瑞。”

明朝洪武初年,雨花臺地區的高座寺廢,後建築也多毀於火,於後世重修。

由於雨花臺是南京城南的一處制高點,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太平天國天京保衛戰,辛亥革命討伐清兵,抗日戰爭“首都保衛戰”,都曾在此掀起連天烽火,雨花臺也因此逐漸荒蕪。

1927年以後,雨花臺淪為國民黨統治者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在這裡遇難的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達10萬之多。

“六朝高座寺,千仞雨花臺。偶然問禪窟,詎以鬭場來”。空留下文人的詩句,記錄著千年來從渡人的寺廟,到殺人的刑場的轉變。細看這張1922年的老照片,一個少年雙手拎著筐,背後依稀有白色的人影。他要去往何方?背後的人又是何人?為何答應攝影師的要求留下這樣一張相片?或許,歷史沒有真相,只殘存一個道理。如今的雨花臺,人頭攢動,往事已然如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