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商用加速,承載網絡為何要先行一步?

文/黃海峰

2018年被認為是5G商用元年。預計2018年6月3GPP SA標準將會完成,完整版5G標準將於2019年12月完成。但運營商5G要真正商用,離不開對承載網絡的提前佈局。

目前,5G和承載技術同步演進發展。為明確5G承載技術的發展,5月9日,由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通信世界全媒體承辦的“2018年5G承載產業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5G商用加速,承載網絡為何要先行一步?

來自監管機構、基礎運營商、研究機構、網絡設備商、測試廠商等5G承載產業鏈推動者,一體同臺縱論現狀,剖析問題,指點未來。在本次研討會上,各方詳談了5G承載的技術發展面臨多種難題,並達成“5G商用,承載先行”的共識。

運營商提前佈局,需求趨清晰

在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5G是非常關鍵的技術。且5G相比4G,業務場景多種多樣。這些業務對5G承載網帶來巨大挑戰。對此,當前中國運營商5G承載網總體架構和共性需求趨於清晰,業界出現三種典型承載方案,也即SPN、M-OTN和 IP RAN等,目前呈並行發展趨勢,相關方案都在有序推進。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副所長張海懿表示,5G相對4G業務和架構均發生明顯變化,在超大容量、超低時延、超高時間精度、以及新型架構等多個方面新型承載需求明顯。5G承載方案的完善和推進需要綜合考慮運營商網絡特性、業務需求、構建成本等多種因素,產業化過程需要產業鏈求同存異的共同推動。

中國網絡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聯通唐雄燕表示,5G商用,承載先行,5G承載的整體的節奏要與5G發展有效協同,中國聯通今年將會開啟16個城市的5G試點,其中5G承載方案的論證和試驗是中國聯通今年的一個工作重心。

據悉,中國聯通牽頭制定的ITU-T G.698.4標準(前G.metro)在ITU-T SG15全會上正式通過,標誌著城域WDM技術從標準逐步走向實際應用。

中國移動研究院網絡技術研究所副所長李晗表示,相對TD-LTE,5G業務對承載網提出許多剛性需求。所以設備面臨更新換代,新技術不斷湧現,5G承載技術變革窗口來臨。

而“5G商用,承載先行”包括兩層意思,5G承載的建設要先行,5G承載的技術要適當超前。李晗此前指出,當前5G承載網的部署時間已經十分緊迫,中國移動作為創新推出SPN(切片分組網)技術的運營商,肩負著更重要的使用,因此中國移動正加班加點,只爭朝夕,不斷推動5G承載網的商用進程。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網絡研發部副主任李俊傑表示,5G給光產業帶來機會,包括光纖、光模塊、光網絡設備。反過來光傳送網OTN在5G承載中價值巨大。

“無線絕對是有限的,有線可能是無限的。5G承載給我們帶來無限的發展機會,我們一定要牢牢把握。”李俊傑表示。中國電信此前發佈了《5G時代光傳送網技術白皮書》,近日在北京研究院成功進行了首次5G OTN前傳承載設備測試,這是全球首次針對25G速率eCPRI的傳輸承載測試。

產業鏈積極行動,已推可商用方案

華為、諾基亞貝爾、烽火等設備商也在密切關注5G承載,並投入了諸多研發資源,將為5G承載提供有力支撐。例如華為發佈了系列5G承載解決方案,包含分片路由器、微波承載、雲化架構等,烽火科技發佈5G傳送網Fithaul系列解決方案。

5G商用加速,承載網絡為何要先行一步?

“5G承載正當時,我們要構建5G-Ready的承載網。”談及5G承載,華為網絡產品線Marketing部副總裁張建東在會上表示。5G時代新業務、新架構、新頻譜對承載網絡提出新需求,承載網絡必須先行,以支持運營商5G快速上市並保護原有投資。

具體而言,4G、5G業務長期依存,並行發展,業界要考慮清楚,如何基於4G承載網構建5G-Ready能力。5G-Ready承載網的主要關注點包括回傳、前傳、網絡智能以及網絡演進。

在5G-ready 回傳方面,華為已經與超過十家領先運營商進行聯合創新,並提出了摩爾定律驅動的最優TCO。華為在接入層創新性地推出業界首個50GE路由器, 相比10GE可有效降低80%的單比特成本,以及單纖雙向技術,即一根光纖同時支持上行和下行數據傳輸,相比傳統方案可節省50%的光纖資源;在匯聚/核心層推出業界首個E2E 400G解決方案,每bit成本降低數倍,光纖利用率提升4倍。

在5G-Ready 前傳方面,華為提出了“單站單光纖,最優TCO解決方案”,可實現最大的單站帶寬100G~200G,最低傳輸時延小於1us。華為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聯合創新的FO OTN,是業界首個 200G 室外OTN解決方案,可支持多達15 RRU 接入,節省 90% 光纖;與RRU共杆, 零站址安裝。

在5G-Ready 網絡智能方面,華為提出意圖驅動的網絡自動化與主動運維。華為網絡雲化引擎(Network Cloud Engine)可使能5G智能管理,將過去網絡的手工配置和被動運維,變為自動化發放與切片管理以及基於智能的主動運維。據悉,在網絡雲化引擎方面,華為與BT進行5G承載自動化切片聯合創新,並在今年初MWC 2018聯合展示。

談及5G承載的建設,張建東表示,按5G不同階段業務需求,承載網分階段建設,第一步在eMBB階段,實現網絡容量提升+能力平臺搭建;第二步在垂直行業階段,實現分片等能力啟用,快速使能垂直行業。

“平滑演進, 最大化4G承載網價值。”張建東最後總結說,華為推出了X-Haul 5G承載方案,幫助運營商構建 5G-Ready的承載網,應對未來不確定的業務承載需求。目前,華為已經積極發力,引領5G承載各領域的標準化進程,與超20家全球運營商進行5G承載聯合創新,推動5G承載商用進程。

總之,本次研討會上產業鏈各方的開放交流,很好推動了我國5G承載關鍵技術及方案創新的率先發展,助業界各方提升5G承載產業發展水平,開展5G承載技術方案測試驗證,推動5G承載國際國內標準制定,全力支撐我國5G商用部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